稀土离子RE~(3+)(RE=Eu,Tb)与Na2WO4共掺杂的SiO2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

稀土离子RE~(3+)(RE=Eu,Tb)与Na2WO4共掺杂的SiO2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RE3+(RE=Eu,Tb)与Na2WO4共掺杂的SiO2发光材料,利用DTA-TG、IR、XRD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00℃退火处理后,RE3+与Na2WO4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的结构基本稳定,只存在SiO2的网状结构,因为稀土离子和Na2WO4的掺入量都太少不足以影响SiO2的网状结构,且材料属于非晶态。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分析,探讨了RE3+(RE=Eu,Tb)与Na2WO4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研究了WO42-对稀土离子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u3+掺杂的材料中,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确定最佳的监测波长为612nm和激发波长为393nm,WO42-特征激发峰与稀土离子Eu3+能量传递良好,初步判断对稀土离子Eu3+的发光有敏化作用。以393nm作为激发波长,在发射光谱图中只显示5D0-7FJ(J=0-4)的跃迁,表明所有激发态的电子最后都集中在5D0能级,说明能级间有振动驰豫过程。通过对只掺杂Eu离子和Eu3+与Na2WO4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图的对照,进一步证明Na2WO4对掺杂稀土离子Eu3+的SiO2发光材料有非常显著的敏化作用,特别是使Eu3+的5D0-7F2超灵敏跃迁增强6倍多;在Tb3+掺杂的材料中,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最佳监测波长为544nm和激发波长为230nm。在230nm波长激发下,发射光谱中显示Tb3+的5D4-7FJ(J=4,5,6)和5D3-7FJ(J=4,5,6)跃迁。由于稀土离子Tb3+将能量传递给了Na2WO4而使自身能量降低,其发光强度发生了显著的减弱。实验结果表明Na2WO4对不同能级的电子猝灭作用也不同。因为Na2WO4的激发态与稀土离子Tb3+的5D4-7F6跃迁能级相近,有利于能量传递,而使Tb3+的5D4-7F5和5D4-7F6跃迁发光强度相近,最后发现材料在紫外灯下发射均匀的蓝绿色荧光。在本文的RE3+掺杂的SiO2材料中掺入Na2WO4,并没有影响材料的发射峰的主要位置,但对其发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又根据材料的三维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设计了稀土离子(Eu3+或Tb3+)与Na2WO4共掺杂SiO2材料的能级图,解释了材料中金属离子W6+与稀土离子(Eu3+或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为了更好的研究材料的发光影响因素,我们还考虑了溶液的酸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其他金属离子Na+以及Na2WO4的掺杂量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稀土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意义
  • 1.2 稀土发光材料及发光原理
  • 1.3 影响稀土离子发光的几个因素
  • 1.4 发光材料中的能量转移
  • 1.5 前人的研究概况
  • 第二章 硅基发光材料的制备
  • 2.1 主要试剂和实验设备
  • 2 发光材料的制备'>2.2 SiO2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2 发光材料的结构分析'>3.1 SiO2发光材料的结构分析
  • 3.1.1 差热热重分析
  • 3.1.2 红外光谱分析
  • 3.1.3 XRD 分析
  • 3+和Na2WO4共掺杂SiO2 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分析'>3.2 Eu3+和Na2WO4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分析
  • 3.2.1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3.2.2 激发光谱分析
  • 3.2.3 发射光谱分析
  • 3.2.4 能级图理论解释能量传递关系
  • 3+和Na2WO4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的分析'>3.3 Tb3+和Na2WO4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的分析
  • 3.3.1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3.3.2 激发光谱分析
  • 3.3.3 发射光谱分析
  • 42-对SiO2发光材料中Tb3+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3.3.4 WO42-对SiO2发光材料中Tb3+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
  • 3.4 影响发光因素的讨论
  • 3.4.1 酸度对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
  • 3.4.2 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材料的发光强度的影响
  • +离子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3.4.3 Na+离子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
  • 2WO4的掺杂量对SiO2材料中Eu3+发光性能的影响'>3.4.4 Na2WO4的掺杂量对SiO2材料中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 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3-氨基-1,2,4-三氮唑和Na_2WO_4复合缓蚀剂对黄铜的缓蚀协同作用[J]. 电化学 2009(02)
    • [2].Na_2WO_4催化H_2O_2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反应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04)
    • [3].Na_2WO_4∶Sb~(3+)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质[J]. 发光学报 2012(07)
    • [4].Na_2WO_4浓度对海水淡化用6061铝合金MAO陶瓷膜层的结构及耐蚀性影响[J]. 功能材料 2015(21)
    • [5].Tb~(3+)和Na_2WO_4共掺杂SiO_2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02)
    • [6].季铵盐GW05和N263对Na_2WO_4溶液的萃钨性能对比研究[J]. 稀有金属 2015(03)
    • [7].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P(DEA-co-DMAEMA)/Na_2WO_4水凝胶的合成与表征[J]. 精细化工 2018(07)
    • [8].Na_2WO_4浓度对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陶瓷膜特性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2(S2)
    • [9].电解液中Na_2WO_4对Ti_2AlNb微弧氧化膜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18(02)
    • [10].Na_2WO_4与CaWO_4在电解制钨过程中的解离及离子运动形式分析[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3(05)
    • [11].SMA/PESA及其复配对A3钢的缓蚀效应[J]. 腐蚀与防护 2010(01)
    • [12].粗Na_2WO_4溶液净化工艺的改进实验研究[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4(06)
    • [13].Na_2WO_4溶液的Pitzer参数及应用[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01)

    标签:;  ;  ;  

    稀土离子RE~(3+)(RE=Eu,Tb)与Na2WO4共掺杂的SiO2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