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来华传教士报刊与中国女性观念启蒙

近代来华传教士报刊与中国女性观念启蒙

论文摘要

口头传道、医疗传道、教育传道和文字传道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开展传教事业的四大支柱,其中又以文字传道被认为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传道方式,“别的方法可以使成千的人改变头脑,而文字宣传则可以使成百万的人改变头脑”。①因此,报刊成为传教士对华跨文化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早期的传教士报刊是单纯的宗教性刊物,为了引起中国人的关注,传教士从内容和样式等方面对报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表现出世俗化的特征,将基督教教义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当时中西方妇女生活状况的巨大差异引起了来华传教士的广泛关注,他们利用报刊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这种关注不是无的放矢,一方面在于基督教“自由、平等、博爱”教义思想指导下的自发行为,另一方面则源于“使中国基督化”这一根本目标的刺激,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对传教士报刊宣传女性观念的研究可以辅助对传教士报刊宗教本质的认定,世俗内容比例的加重并不是质的改变,而是传教手段的策略性选择。同时,西方女性观念的传播极大的震动了中国陈腐的传统女性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示范意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反射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以史鉴今,对今天我们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思想背景和现实状况两个角度探析近代来华传教士关注中国妇女问题的原因,作为后文论述的基础。传教士报刊对中国妇女生存状态的关注反映出基督教“神爱世人”和“人人平等”的宗教态度,特别是在清朝禁教政策的影响下,由女性作为传教突破口也是推进传教的一种策略性的选择。第二章探析传教士报刊的宗教本质,并对传教士报刊宣传女性观念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传教士报刊对西方女性观念的宣扬,我们不难发现,传教士的根本目的一直不曾脱离颂扬基督的伟大,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只是形式上的选择,传教才是本质。所以,传教士报刊虽然进行了一系列世俗化的改革,但是其宗教性本质不能否认。第三章分析传教士报刊传播女性观念的特点。传播女性观念是传教策略的体现,在上一章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传教士报刊宣传女性观念的特点。第四章将论述传教士报刊对中国女性观念启蒙的重要跨文化传播意义。传教士报刊对女性观念的宣传是中西文化交流系统中的重要分支,不仅从思想角度引发中国人对女性观念的新思考,同时也从现实角度提高了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内容及意义
  • 0.2 相关研究情况
  • 0.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1 传教士报刊关注中国妇女问题的原因
  • 1.1 神的指示——传教士关注妇女问题的思想背景
  • 1.2 传教士关注妇女问题的现实原因
  • 2 传教士报刊关注中国妇女问题的文化本质和宣传内容
  • 2.1 对传教士报刊宗教本质的考察
  • 2.2 传教士报刊关注中国妇女问题的文化本质
  • 2.3 传教士报刊对妇女观念的宣传内容
  • 2.3.1 反缠足——“中国最恶之风俗”
  • 2.3.2 倡女学——兴国之本
  • 2.3.3 革陋俗与西女典范
  • 3 传教士报刊宣传女性观念的文化特点
  • 3.1 鲜明的主体性
  • 3.2 教化为本的隐含性
  • 3.3 传者与受者的结合
  • 4 传教士报刊对中国女性观念启蒙的跨文化传播意义
  • 4.1 作用于思想:对中国人女性观念的引导和启蒙
  • 4.1.1 对农民阶级女性观念的影响
  • 4.1.2 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女性观念的影响
  • 4.2 反映于现实:改善中国女性社会地位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世俗与宗教之间:蒋介石与来华传教士(1927—1941)[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05)
    • [2].中美邮情话鼓岭[J]. 集邮博览 2017(10)
    • [3].近代来华传教士与广西各界的交往[J]. 基督宗教研究 2012(00)
    • [4].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反缠足运动[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4(02)
    • [5].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反缠足运动[J]. 云梦学刊 2014(02)
    • [6].生物学术语创译视角下的清代来华传教士生物学译著及其科学价值[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7].从清末来华传教士“发现兼爱”谈儒墨关系的演变及启示[J].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3)
    • [8].19-20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的鸦片贸易观[J]. 江苏社会科学 2017(05)
    • [9].论译者的立场——以近代来华传教士口译活动为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0].后殖民译论下的明清来华传教士翻译策略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0)
    • [11].来华传教士对美国感知中国形象的影响及意义[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00)
    • [12].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翻译活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3].唐元时期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和研究[J]. 宗教学研究 2011(03)
    • [14].美国来华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策略:一种跨文化分析框架[J].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01)
    • [15].以女俗论教化:晚清来华传教士的“文明”教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6].论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国风俗观[J]. 唐都学刊 2012(04)
    • [17].冲击与重塑——明末以降来华传教士对古希腊、罗马史的阶段性塑造及其转变[J]. 史林 2020(02)
    • [18].多维视野中的传教士汉学研究——评刘丽霞《近现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12)
    • [19].西方来华传教士与《三字经》西传[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1(03)
    • [20].早期美国来华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形象”[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1].明清时期的基督教来华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形象[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2].略论近代来华传教士认知中国社会风俗的特点及其演变[J]. 唐都学刊 2015(02)
    • [23].论明清来华传教士开创的近代印刷媒体的文字播道[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02)
    • [24].明清时期西班牙来华传教士译介活动研究[J]. 北极光 2018(05)
    • [25].甘青地貌、族群、文化与宗教——来华传教士笔下的甘青社会[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6].近代来华传教士关注中国社会风俗原因初探[J]. 唐都学刊 2009(05)
    • [27].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影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9)
    • [28].19世纪来华传教士对西方古典学的引介和传播[J]. 史学理论研究 2015(03)
    • [29].鸦片战争后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形象之分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30].明代来华传教士科技翻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标签:;  ;  ;  

    近代来华传教士报刊与中国女性观念启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