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化湿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8例

温中化湿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8例

刘淑梅(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中医门诊江苏徐州211611)

【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13-01【摘要】目的:观察温中化湿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对5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使用自拟温中化湿止泻汤,1个月为1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个疗程。临床治愈31例,显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1.27%。结论:温中化湿止泻汤可有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疗法;温中化湿止泻汤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可资解释的临床症状群,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依据粪便的性状将其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未定型4型,我国以腹泻型(IBS_D)最为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一般认为与精神心理因素、胃肠动力紊乱、脑肠轴的改变、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内脏感觉过敏等因素有关。许多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可身心疾病。中医归属“泄泻”“郁证”等病证范畴。目前尚无一种药物或方法能有肯定的疗效。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笔者采用温中化湿止泻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中医门诊58例肠易激综合征。21.30岁24例,31.40岁22例,41.47岁7例,20岁以下5例。病程1.3年20例,4.10年38例。1.2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RomeIII标准中关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即在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具有下列中2项或2项以上:(1)每日排便超过3次。(2)粘液便。(3)便意窘迫。(4)排便不尽感。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作血、尿、大便常规生化检查,B超及肠镜或钡餐灌肠检查排除肠道器病性病及肝、胆、胰、胃等器质性病变。2治疗方法自拟温中化湿止泻汤炮姜8克、黄芪15克、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仙鹤草30克、薏苡仁30克、砂仁3克(后下)、补骨脂24克、黄连3克、莲子心15克若腹痛重者加元胡30克,腹痛明显者加木香10克、香附9克,肠鸣音亢进加钩藤39克,腹胀明显加槟榔3克,肾虚明显加菟丝子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餐前各服1次服药4周为1疗程。并嘱患者忌身份、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病案分析刘某、女、59岁,2011年8月31日初诊主诉:腹泻载余,反复发作。现病史:大便溏薄,每日2.3次,便前腹痛、肠鸣、矢气较多,食欲不振,腹部畏寒,苔薄黄腻,舌淡红,脉弦弱。乃归脾虚不健,肠腑湿热,肝木乘克,自拟温中化湿止泻汤干姜8克、黄芪15克、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仙鹤草30克、薏苡仁30克、砂仁3克(后下)、补骨脂24克、黄连3克、莲子心15克、防风15克。服药1个月后,诸症状明显减轻消失。

随诊半年未复发。

治疗结果治疗58例,1个疗程后痊愈31例,显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27%。3讨论目前国内外关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报道较多,但至今为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饮食、精神、体质、应激及精神(心理)异常,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胃肠激素改变、肠道感染等有关。西医一般多采用止泻、解痉剂、调节内脏敏感性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等治疗,也可加用菌群调节剂。但由于笨病容易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其病机多脾虚与湿盛是本病的两个主要方面。《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乎脾胃”。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常,治疗可用温中化湿止泻汤。若脾虚生湿或外邪内侵,引动内湿,虚中夹实,治当辨其湿邪夹热与寒之不同,分别施治。临床一般肠腑湿热最为常见,药用败酱草、黄柏、茯苓等,若寒湿偏重则用苍术、厚朴、肉桂、干姜等。笔者自拟温中化湿止泻汤为基本方。本方重用炒白术以健脾运化为君药。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本草求真》称其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而且重用白术有健脾、燥湿、运化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实,白术有双方作用与生炒有密切关系。,《得配本草》曰“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党参、甘草健脾益气。薏苡仁、茯苓、砂仁健脾祛湿,莲子心健脾止泻。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之功。

《缜南本草》载治“赤白痢”。本品不仅可以治痢,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

补骨脂是温肾壮督之品,以振奋肾阳,温壮督脉,其是总督一身之阳。其在“益火补土”,故治疗上多健脾运中为主,佐以温肾益火。其病用防风因“风能胜湿”,“湿胜则濡泻”湿为泄泻的病理因素之一,故风能胜湿而升阳止泻。其次“风能引经”。风药多为补脾胃引经药,故东垣谓:“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据临床观察温中化湿止泻汤服用此方尤其是对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的改善更具有优势,值的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顾建国、乔天阔等疏肝温清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497):58.60.[2]巩艳清、陈霞痛泻要方合四君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1):52.54.[3]王思云、李享等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33(4):246.249.[4]张声生脾胃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标签:;  ;  ;  

温中化湿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