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就业指数及实证研究

和谐社会就业指数及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国的全面展开,不少机构建立了指标体系来测量我国社会的和谐度,很多地区也都建立了当地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在就业指数的研究方面,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开发了一系列就业指数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某类特殊群体的就业现状。然而基于和谐社会的就业问题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因此和谐社会就业指数的研究就成为和谐社会理论一个方面的有益探索。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现状的分析,得出了目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新增劳动力、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隐性失业人员构成的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二是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城乡突出的就业矛盾。以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针对分析得出的不和谐就业因素,本文从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和就业环境三个方面出发,运用专家调查法在大量指标中筛选出反映就业和谐程度的指标,建立了一套相对客观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以合成综合就业指数,并构造和谐指数来反应就业内部各因素的协调发展情况,以综合评价就业水平。论文在最后一部分以陕西省为实证,采集了相关指标在一个连续时间段内的样本数据,计算出各年的指数及其变化图,得到了陕西省和谐就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得出,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是影响陕西就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具有激励性的范围内。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的和谐与否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我国的就业工作,能够充分突显社会主义和谐的本质特性,而和谐社会就业指数指标体系的建立也能为政府指导就业人口合理就业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题研究背景
  • 1.2 论题研究意义
  • 1.3 论题研究思路及结构框架
  • 2 理论综述
  • 2.1 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 2.1.1 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对美好社会的构想
  • 2.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2.1.3 我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 2.1.4 我国现代和谐社会思想
  • 2.2 就业理论
  • 2.2.1 新古典学派就业理论
  • 2.2.2 凯恩斯就业理论
  • 2.2.3 新保守主义就业理论
  • 2.2.4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
  • 2.2.5 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
  • 3. 就业现状分析
  • 3.1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就业政策取得的成就
  • 3.2 我国就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失业率不断攀升
  • 3.2.2 就业结构调整缓慢
  • 3.2.3 城乡就业矛盾突出
  • 4. 和谐社会就业指数及其评价
  • 4.1 和谐社会指数体系
  • 4.2 和谐社会就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4.3 确定指标权重
  • 4.3.1 数据预处理
  • 4.3.2 指标体系各评价值的计算
  • 4.4 和谐社会就业指数的评价
  • 5 以陕西为例对和谐社会就业指数的实证
  • 5.1 原始数据处理
  • 5.2 熵值法计算结果
  • 5.3 就业指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 5.4 陕西省就业的不和谐因素分析
  • 5.5 提高陕西省就业和谐度的建议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和谐社会就业指数及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