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鸭肝炎病毒致病特性及感染鸭肝胰细胞凋亡的研究

新型鸭肝炎病毒致病特性及感染鸭肝胰细胞凋亡的研究

论文题目: 新型鸭肝炎病毒致病特性及感染鸭肝胰细胞凋亡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基础兽医学

作者: 胡薛英

导师: 佘锐萍,程国富

关键词: 新型鸭肝炎病毒,病理变化,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凋亡因子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运用病理形态学、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9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复制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疾病模型,分别在接种后12h、24h、48h、72h、96h、168h和14d共7个时间点,首次对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感染雏鸭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抗原的动态分布、NO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与研究,同时重点观察了感染雏鸭肝脏和胰脏的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2、Bax、p53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升高;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均表现降低;胆碱酯酶仅在接种后12h表现明显升高;血清α—淀粉酶活性无改变;碱性磷酸酶、尿酸、肌酐,钙、磷变化无明显规律;。 血液、肝和脑组织中NO的含量,TNF-α和IL-2的测定结果表明:血清中NO含量在接种后48h至接种后96h升高;肝组织中NO含量仅在接种后24h显著升高;脑组织中NO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变化。血清中的TNF和IL-2含量在接种后24h均表现升高,在接种后96h表现降低。 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感染雏鸭的肝组织在接种后24h表现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接种后48-96小时呈增生性病变;胰脏组织在接毒后24h出现胰腺细胞的局灶性坏死及嗜酸性小体,随时间推移,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并且逐渐增多,局灶性坏死及嗜酸性小体逐渐减少;接种后各时期脑组织病理变化呈非化脓性脑炎;脾脏表现坏死;肾小管出现坏死及异嗜性粒细胞浸润。 感染雏鸭机体内病毒抗原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 接种后48h胰脏和接种后24h肝脏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表现为细胞皱缩,细胞核染色质凝集边移。 TUNEL染色结果显示接种后24h至接种后96h肝脏肝细胞中有TUNEL染色阳性细胞,且在接种后24h细胞凋亡指数最高;接种后24h至接种后168h胰腺细胞中有TUNEL染色阳性细胞,在接种后24h至48h,细胞凋亡指数增加,表明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出现细胞凋亡。 感染雏鸭肝脏和胰脏组织中凋亡相关的调控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肝脏和胰脏组织中均可观察到caspase-3、Bcl-2、Bax阳性反应细胞,并且肝脏和胰脏中细胞凋亡指数变化方向与caspase-3、Bcl-2、Bax表达变化方向一致。在接种后12h-14d,实验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肝脏和胰脏组织中均未见p53阳性反应细胞,表明肝脏和胰脏中细胞凋亡与p53无关。 上述结果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侵入后,在肝、脾、胰、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分布,可造成感染雏鸭出现以肝出血坏死、胰局灶性坏死及嗜酸性小体形成的特征性组织病理损伤,并且出现转氨酶升高的临床特征。同时可诱导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的调控基因及细胞因子亦发生相应的变化。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鸭病毒性肝炎与新型鸭肝炎病毒

2.细胞凋亡

3.细胞凋亡与肝胰组织损伤

4.细胞因子与细胞凋亡、肝胰组织损伤

5.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的病理学观察

实验一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动态观察

实验二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动态观察

实验三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组织内病毒抗原分布的动态观察

第三章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肝胰组织的细胞凋亡研究

实验一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肝胰组织的电镜观察

实验二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肝胰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

实验三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肝胰组织Caspase-3表达的动态观察

实验四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肝胰组织中Bcl-2表达的动态观察

实验五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肝胰组织中Bax表达的动态观察

实验六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肝胰组织中p53表达的动态观察

第四章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实验一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液和组织内NO的动态观察

实验二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液中TNF-α和IL-2的动态观察

第五章 总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与说明

致谢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I型鸭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D]. 刘晓丽.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 [2].1型鸭甲肝病毒(DHAV-1)致雏鸭肝损伤机制的研究[D]. 谷长勤.华中农业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DHV-Ⅰ感染性分子克隆的建立及其衍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云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 [2].I型鸭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D]. 刘晓丽.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 [3].模拟肽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D]. 周林福.浙江大学2004
  • [4].犬瘟热发病机理的免疫及分子病理学研究[D]. 潘耀谦.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温立斌.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犬瘟热病毒、犬冠状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研究[D]. 柏亚铎.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D]. 贾杏林.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H9N2亚型禽流感非结构蛋白NS1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D]. 孙博兴.吉林大学2005
  • [9].家鸭人工感染鸭瘟强毒株的动态分布、黏膜免疫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D]. 杨晓燕.四川农业大学2006
  • [10].鸭原代肝细胞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相关蛋白的研究[D]. 许斌.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  ;  ;  

新型鸭肝炎病毒致病特性及感染鸭肝胰细胞凋亡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