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市场反应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公允价值的市场反应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论文摘要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在京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会计准则),其最大亮点就是在新会计准则中较大范围引入公允价值。在此之前,我国曾在1998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使用公允价值,而在2001年修订会计准则时又限制了公允价值的使用,5年后公允价值再次得到应用,从而使公允价值备受市场关注。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已近两年,公允价值是否起到了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公允价值引入后,历史成本是否已不再具有价值相关性而被公允价值所取代,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实证检验来回答。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允价值文献基本以规范研究为主,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公允价值实证研究,能够对相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依据,推动公允价值在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会计信息。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做了简单介绍。新会计准则较大范围地应用公允价值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条件,并且上市公司已在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至少可以利用一年的数据对公允价值进行初步的实证检验,通过实证结果可以了解到公允价值在我国市场上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以及历史成本是否不再具有决策有用性。其次,分别从国外与国内两个方向对公允价值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公允价值概念最早出现在官方的文件报告中是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 1969年3月发布的第14号意见书《可转换债券和随同认股证发行的债券的会计处理》,此后APB又接着发布第18、21、28、29号意见书,要求企业对一些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1973年,在FASB接替APB成为美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后,更是加快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而发生在美国80年代的储蓄与贷款危机则进一步坚定了SEC和FASB在会计准则中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心,特别是加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应用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会计准则,旨在突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披露中的核心地位。2006年9月FASB发布了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将多年来FASB在公允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框架,标志着公允价值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相比国外,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晚,199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中首次引入公允价值,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正式应用,但是应用范围有限;在2001年修订会计准则时,鉴于公允价值在当时被部分上市公司用来调节利润而造成不良影响,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就回避了公允价值;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在发布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中引入公允价值,接着在2006年发布的39项新会计准则中有16项准则涉及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在我国大致经历了首次应用、回避和再次应用三个阶段。第三,对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西方学者大量采用实证方法围绕颁布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两方面,选取的研究对象也主要是金融工具,而对金融工具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反观我国,公允价值研究文献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这与在我国难以取得实证数据有关。第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但以实证研究范式为主;本文首先以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三个代表事件为基础,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市场反应,然后通过价格模型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第二章对公允价值的部分基本理论做了概述,包括公允价值的定义、评估技术、层级及其相关性与可靠性。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本文主要介绍了FASB、IASB和中国会计准则的观点,其中IASB和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一致,体现了趋同性;而FASB与IASB在公允价值定义方面还存在差异,但是IASB在其2006年的一份公允价值讨论稿中对SFAS157中的公允价值定义表示赞赏。关于公允价值的估价,可以采用与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相符的评估技术,不论采用何种评估技术,都必须重视市场信息,特别是活跃市场上的价格信息。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相关披露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公允价值层级把公允价值评估技术使用的输入变量划分为三个层级,即一级输入变量、二级输入变量和三级输入变量,级数越靠前对应的输入变量的准确性就越高,利用此输入变量所估计出来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越高。对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问题,大多数实证文献的研究结论表明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具有增量解释能力;但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却一直存在争议,批评者对在非活跃市场上采用评估技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表示担忧,部分文献的研究表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削弱了其对股价的解释能力,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第三章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市场反应做了实证检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首次应用、回避和再次应用三个阶段,本文在每个阶段选取了一个代表事件并利用事件研究法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将事件发生日定为0,选择-2天到+2天作为事件研究的窗口期,采用市场调整法来计算平均非正常报酬率ARR和累计非正常报酬率CAR,然后对ARR、CAR进行单样本测试,以检验其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事件1和事件2在发生日的ARR最显著,这说明市场把引入公允价值视为好消息而把回避公允价值视为坏消息;事件3的ARR在+1天最显著但没有事件1和事件2显著,笔者认为由于金融工具是金融业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加之金融工具的复杂性与风险性,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市场需要时间对事件1的影响做出评估。总体而言,我国市场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第四章把投资性证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价格模型来检验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本文选取2006年和200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中2006年的样本用来检验表外披露的公允价值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2007年样本用来检验表内确认的公允价值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是否具有增量解释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表外披露的公允价值不具有价值相关性,笔者认为这是由表外信息质量差导致的结果;而表内确认的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具有增量解释能力,在投资性证券方面,公允价值完全取代了历史成本。第五章基于前面章节的讨论与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尽快制定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二是提高表外信息质量;三是披露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另外,我国在未来对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可以从公允价值的评估技术、应用原则以及不确定性等方面着手,而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可以从估值有用性与契约有用性两个方向展开。最后,在本文即将完成之际,公允价值被指责为加速金融危机的“凶手”,并由此引发金融界与会计界的广泛争论,美国国会将在明年1月份就是否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投票,这无疑给公允价值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最终结果又会如何,唯有拭目以待。本文主要贡献之处是:(1)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来检验我国市场对公允价值在首次应用、回避和再次应用时所做出的反应,为市场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持何种态度提供了经验证据。(2)通过价格模型检验了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分别在表外披露和表内确认方式下的价值相关性以及公允价值是否具有增量解释能力,为公允价值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经验证据。(3)本文以新会计准则颁布后2006、2007两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投资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了实证检验,为我国以后制定或修改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主要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1)新会计准则中,共有16项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而本文只选择了投资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研究对象,以后的研究可向其他准则进行延伸,从而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提供更全面的经验证据。(2)限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及其数量有限,本文未将金融行业纳入样本范围,但是鉴于公允价值对金融行业影响巨大,所以在公允价值的未来研究中,金融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 1.2.1 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1.2.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1.3 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回顾
  • 1.3.1 公允价值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公允价值的理论概述
  •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 2.2 公允价值的评估技术
  • 2.2.1 市场法
  • 2.2.2 收益法
  • 2.2.3 成本法
  • 2.3 公允价值的层级
  • 2.3.1 一级输入变量(Level 1 Inputs)
  • 2.3.2 二级输入变量(Level 2 Inputs)
  • 2.3.3 三级输入变量(Level 3 Inputs)
  • 2.4 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 2.4.1 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 2.4.2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 3.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市场反应
  • 3.1 事件研究法
  • 3.2 研究设计
  • 3.3 研究结果
  • 4.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检验
  • 4.1 研究设计
  • 4.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4.1.2 研究假设
  • 4.1.3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 4.2 样本描述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2.1 样本描述
  • 4.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5.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公允价值的市场反应研究结论
  • 5.1.2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5.2.1 尽快制定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
  • 5.2.2 提高表外信息的披露质量
  • 5.2.3 披露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
  • 5.3 展望
  • 5.3.1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未来研究方向
  • 5.3.2 公允价值的未来前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公允价值的市场反应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