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证治规律研究

桂枝汤证治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桂枝汤乃《伤寒论》开篇第一方,被历代医家推崇,而其功效及归属争议颇多。现在普遍的表述为解肌发汗、调和营卫,属汗剂范畴,但此观点偏于一端。本课题以文献整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前提,运用现代统计学原理,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面、系统的阐述其功效及临床运用,总结其证治规律;更重要的是探讨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方证相对的原则和随证施治的灵活性,展现仲景和法思想,为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提供一种参考。方法:首先复习相关理论文献,由源及流考察“和剂”、“营卫”等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历史变迁,最终结束于符合现代表述的规范化定义,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全面疏理。接着对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方义、煎服法、功效、禁忌症、现代药理、临证思辨及《伤寒》《金匮》相关条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其功效及归属,阐述仲景运用桂枝汤的一般规律,突出方证相对的原则;在分析配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药物性味归经等特点,总结仲景化裁桂枝汤的一般规律,突出随证施治的灵活性。接着以方证名称为前提,尽可能地收集古今典型桂枝汤医案,运用现代统计学原理,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找出桂枝汤证的发病规律;并找出其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偶见症状、舌脉变化等,从而确立桂枝汤证的诊断标准、辨别要点;最后通过对医案中药物剂量及味数的统计分析,找出桂枝汤证与药物间内在联系。然后从临床角度考虑,收集导师近三年运用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对其临床症状、舌脉、药味及剂量进行频数分析,找出一般规律,并总结导师运用桂枝汤的临证思路。结论:桂枝汤实为“和剂之祖”。其中,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芍药、大枣、甘草酸甘化阴,温阳与敛阴各无偏重,故谓之“和”。桂枝汤证即桂枝汤的适应范围,太阳中风证则是伤寒表虚证,前者应涵盖后者。概念上,“和”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属第一层次;“和法”是一般治疗原则,属第二层次;“和解”是具体的治疗方法,属第三层次。“和剂”中“和”的含义应属第二层次。值得一提的是,在掌握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临床运用桂枝汤还应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病之标本缓急等问题,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经典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精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相关理论疏理
  • 第一节 “和法”的源流及历史变迁
  • 一. “和”的源流及变迁
  • 二. “和法”思想的提出
  • 三. “和法”“和解”概念的提出
  • 四. 总结
  • 第二节 营卫理论的产生及发生发展
  • 一. 营卫的本义
  • 二. 营卫的实质
  • 三. 营卫理论的产生
  • 四. 营卫之气的循行
  • 五. 营卫之气的生理功能
  • 六. 营卫与气血的关系
  • 七. 营卫与六经的关系
  • 八. 结语
  • 第二部分 桂枝汤运用
  • 第一节 桂枝汤本证
  • 一. 桂枝汤的组成及服法
  • 二. 桂枝汤医论汇萃析要
  • 三. 桂枝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 四. 桂枝汤功效总结
  • 五. 禁忌证
  • 六. 仲景对桂枝汤的运用
  • 第二节 仲景对桂枝汤的化裁
  • 一. 概述
  • 二. 分述
  • 第三部分 桂枝汤证医案频数分析
  • 一、性别统计
  • 二、临床症状、舌、脉统计结果
  • 三、用药规律
  • 导师经验总结
  • 第一节 导师用方规律
  • 一、临床病例分析
  • 二、综合分析
  • 第二节 临证思辨
  • 研究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 一.研究结论
  • 二.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桂枝汤证治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