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虫食防御对策研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虫食防御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植物与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通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了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初级生产和高级消费,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态中心。由于营养丰富且较为脆弱,幼叶受到了食叶昆虫的广泛取食,面临巨大的取食压力,是植物叶片受损的主要时期。因此,幼叶期虽然短暂,却是了解植物与食叶昆虫相互关系的关键时期。植物的幼叶如何应对食叶昆虫的取食压力,一直是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要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则主要取决于下几个方面问题的回答:1)植物的幼叶面临怎样的虫食压力?2)面对虫食压力,植物幼叶又是如何进行防御,形成了怎样的防御对策?3)幼叶对虫食的防御对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幼叶质量对食叶昆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食叶昆虫如何与之适应?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具有与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明显不同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论文选择位于我国亚热带南部的福建梅花山(116°45’25"--116°57’24",25°15’24"-25°35’44")和中北部的浙江天童(29°48’N,121°47’E)两地常绿阔叶林中代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跟踪观测、室内属性分析、人工控制模拟、食叶昆虫调查和饲养等多种手段,研究了幼叶的物候特征、营养物质含量、物理特性、防御物质含量、叶片虫食强度以及食叶昆虫的多样性、生长发育和防御特征,以探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的虫食特征、幼叶的综合防御对策、幼叶防御对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幼叶质量对食叶昆虫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绿阔叶林植物表现出介于热带雨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性的叶片虫食特征,幼叶期是虫食发生的主要时期为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面临怎样的虫食压力,本文对福建梅花山和浙江天童两地76种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的虫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6种植物平均虫食率为7.21%,虫食频度为32.95%,多数植物的叶片虫食率低于10%,叶片虫食频度主要分布在10-60%之间。乔木种与灌木种、优势植物与伴生植物之间的叶片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过60%的叶片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发生在展叶期。福建梅花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虫食率(p=0.012)和虫食频度(p=0.74)均高于浙江天童。植物幼叶的虫食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虫食强度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之间,展叶期是叶片虫食发生的主要阶段,表现出过渡性特征;叶片的虫食在不同生活型和优势程度的植物间存在差异;叶片虫食率随纬度的升高和海拔的上升而降低。2.幼叶的不同属性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具有防御功能的属性共同作用,形成了三种综合防御对策为明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如何应对昆虫的取食压力,本文以浙江天童地区38种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属性和虫食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幼叶对食叶昆虫的防御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幼叶的物候、营养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等具有防御功能的属性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不同的属性常常共同发生变化,形成固定的防御属性组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的综合防御对策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小叶片出叶时间早,植物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均很低,符合“低营养质量”对策;大叶片的植物出叶时间晚,但展叶速度快,叶片营养质量高,防御能力不强,采取“逃避”对策;较大叶面积的植物叶片营养质量虽然也很高但物理和化学防御能力明显较高,采用“高营养且防御”的对策。以上结果表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中多种具有防御功能的属性之间存在相互关联,这些防御属性共同变化,形成集中的综合防御对策。不同的植物在面对类似的昆虫取食压力时形成了“低营养质量”、“逃避”和“高营养且防御”三种综合防御对策。3.幼叶的防御对策受到发育阶段、展叶阶段和早期虫食诱导的影响幼叶对食叶昆虫的防御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代表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不同展叶阶段和不同早期昆虫取食状况的幼叶的叶片属性和虫食的比较分析,探讨幼叶防御对策的影响因素。(1)植物的发育阶段会影响叶片的质量,从而造成植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受到不同的虫食压力。为了解植物发育阶段对叶片质量的影响,本项研究对木荷幼树和成树叶片的营养和防御属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幼树的食叶昆虫密度为成树的1.52倍,幼树的叶片虫食率(F1,29=6.7,p<0.01)和虫食频度(F1,29=8.2,p<0.01)均明显高于成树叶片。造成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虫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叶片属性之间的差异,虽然两个发育阶段植株的叶片硬度、含水量和含氮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成熟植株叶片的出叶同步性(p=0.005)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幼树(44%-4月;29.7%-8月)。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发育阶段对植物的防御能力产生了影响:随着树龄的增加,木荷叶片的防御能力逐渐增强,从而导致成树受到的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均明显低于幼树(p<0.01)。(2)栲树叶片展叶期虫食频度50.72%,叶片虫食率8.25%,展叶过程可分为折叠期和打开期两个阶段,不同展叶阶段的栲树叶片属性和虫食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打开阶段的日虫食频度和日虫食率显著高于折叠阶段(F1,32=8.97p=0.0054;F1,32=12.38,p=0.0014)。折叠期叶片主要受到低强度的虫食,打开期叶片虫食则以较大强度的虫食为主。展叶期,昆虫对叶片的取食主要发生在夜间,夜间虫食率显著高于日间虫食率(t=2.51,p=0.017),变化趋势与每日平均虫食率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栲树的展叶阶段可能影响植物的防御对策,栲树叶片在展叶的两个阶段分别采用“防御”和“逃避”两种不同的防御对策以应对植食性昆虫的取食。(3)诱导防御是植物用来降低昆虫取食偏好性和取食行为的普遍对策。昆虫的取食可以改变植物的物理属性、营养物质含量和化学防御属性,以降低未来可能受到的虫食伤害。研究结果显示:展叶阶段早期受到思茅新木蛾(Neospastos simaona)幼虫取食的木荷叶片,与对照组幼叶相比,表现出更高的硬度和单宁含量,但含水量和含氮量低于对照组叶片;同时,受早期虫食伤害的叶片在试验期间的虫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食叶昆虫在展叶早期对木荷叶片的取食减低了叶片的营养含量并提高了叶片的防御能力,降低了叶片作为昆虫食物的质量并影响了昆虫的取食行为,从而降低了昆虫的进一步取食。4.叶片的营养和防御属性限制了食叶昆虫的多样性、生长和发育,并影响到食叶昆虫对天敌的防御本文通过对福建梅花山及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植物上食叶昆虫的多样性、取食行为、生活史过程和对天敌防御属性的研究,探讨了幼叶质量对食叶昆虫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适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昆虫与植物存在时空一致性,春季植物叶片昆虫密度最高,夏季密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进入秋季后由于昆虫密度快速降低,明显低于春、夏两季。2)植物叶片的营养和防御属性会影响到食叶昆虫幼虫的取食偏好性和生长率,以幼叶为食的幼虫生长率高于以成熟叶为食的幼虫(F1,43=13.50,p<0.001)。由于快速展叶植物叶片的高含氮量和含水量,幼虫生长速率与叶片展叶速率呈正相关(r2=0.64,p<0.001)。专食性幼虫的相对生长速率相对于广食性昆虫在以幼叶和成熟叶为食时分别提高了1.8倍和4.2倍。3)幼虫的防御属性与叶片质量相关,生长速度较慢的广食性昆虫由于发育历期长增加了暴露给天敌的风险,对天敌的防御能力比专食性昆虫更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食叶昆虫的多样性、生长和发育受到了叶片质量的限制,食叶昆虫为了获得最优的食物资源其发生的时间要与寄主植物物候保持一致,叶片的营养含量会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发育历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食叶昆虫对天敌的防御能力。本论文主要创新:(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不仅气候条件和变化格局不同于温带与热带地区,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自身特点,本论文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虫食规律。(2)研究综合野外跟踪观测、叶属性测定、室内培养、人工控制模拟等多种手段,系统研究了植物与食叶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综合多种方法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3)从群落水平总结归纳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对食叶昆虫的防御对策,是对现有植物防御对策理论的发展和补充。(4)本论文以常绿阔叶林代表植物木荷和栲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防御对策的影响因素,从而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防御对策能够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5)本论文结合植物叶片的营养和防御属性,分析测定食叶昆虫在多样性、取食行为、生长发育等方面与植物的相互适应,能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植物和食叶昆虫的关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进展
  • 2.1 植物的防御对策
  • 2.2 幼叶对食叶昆虫的防御
  •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地区概况
  • 1.1 浙江天童
  • 1.2 福建梅花山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技术路线
  •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本研究的特色
  • 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4.2 本研究的特色
  • 5. 实验方法
  • 5.1 植物叶片属性
  • 5.2 食叶昆虫属性
  • 第三章 亚热带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虫食
  • 1. 研究区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叶片虫食率与虫食频度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叶片虫食的分布格局
  • 3.2 不同类型植物的叶片虫食
  • 3.3 叶片虫食的时间格局
  • 3.4 海拔对幼叶虫食的影响
  • 4.讨论
  • 4.1 虫食的分布格局
  • 4.2 生长型和优势度对虫食的影响
  • 4.3 虫食的时间格局
  • 4.4 虫食的空间格局
  • 第四章 植物幼叶的综合防御对策
  •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叶片属性
  • 2.3 叶片虫食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幼叶属性之间的关系
  • 3.2 幼叶综合防御对策
  • 3.3 不同对策植物的虫食
  • 4. 讨论
  • 4.1 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 4.2 幼叶的综合防御对策
  • 4.3 防御对策的进化机制
  • 第五章 发育阶段对木荷幼叶防御的影响
  •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 2.1 昆虫密度和虫食
  • 2.2 叶片属性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发育阶段木荷的叶片物候
  • 3.2 不同发育阶段木荷的叶片质量
  • 3.3 不同发育阶段木荷的的昆虫密度
  • 3.4 不同发育阶段木荷的叶片虫食
  • 4. 讨论
  • 4.1 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属性差异
  • 4.2 发育阶段对食叶昆虫天敌的影响
  • 4.3 发育阶段对食叶昆虫取食偏好性的影响
  • 第六章 展叶阶段对栲树幼叶防御的影响
  •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标定方法
  • 2.2 叶片属性和虫食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栲树叶片的展叶动态
  • 3.2 叶片虫食动态
  • 3.3 叶片虫食构成
  • 3.4 叶片虫食的昼夜差异
  • 4. 讨论
  • 4.1 虫食格局的成因
  • 4.2 不同展叶阶段的防御对策
  • 第七章 木荷幼叶对早期虫食的诱导响应
  •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处理
  • 2.2 叶片属性与叶片虫食
  • 2.3 幼虫的取食偏好性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早期虫食对叶片属性的影响
  • 3.2 诱导响应对幼虫的取食偏好性的影响
  • 3.3 诱导响应对叶片虫食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叶片属性的变化
  • 4.2 叶属性变化对幼虫取食的影响
  • 第八章 叶片质量对食叶昆虫的影响
  •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 2.1 植物和昆虫的种类
  • 2.2 昆虫的采集和饲养
  • 2.3 昆虫的取食偏好性
  • 2.4 昆虫的防御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食叶昆虫的种类与数量
  • 3.2 幼虫生长过程与展叶过程的关系
  • 3.3 叶片质量对幼虫发育历期和取食偏好性的影响
  • 3.4 叶片质量对幼虫生长速率和对天敌防御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食叶昆虫与植物叶片生长的时空一致性
  • 4.2 幼虫的生长速度
  • 4.3 食叶昆虫的食性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总结
  • 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论文涉及的植物名录
  • 附录二 本论文所涉及的部分植物幼叶虫食状
  • 附录三 本论文所涉及的部分植物幼叶图片
  • 附录四 本论文所涉及部分食叶昆虫图片
  • 附录五 参加主要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 [2].全球变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将何去何从 周国逸团队找到其变化“轨迹”[J]. 广东科技 2017(06)
    • [3].江西的常绿阔叶林[J]. 森林与人类 2018(11)
    • [4].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7(04)
    • [5].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6].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J].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2)
    • [7].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特征及其主要植物区系分析[J]. 植物科学学报 2019(05)
    • [8].大屏嶂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树木的构筑型特征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06)
    • [9].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起源的探讨[J]. 植物科学学报 2016(05)
    • [10].哀牢山西坡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与分布[J]. 山地学报 2010(06)
    • [11].浙江古田山次生与老龄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的比较[J]. 生物多样性 2019(10)
    • [12].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培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5)
    • [13].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的降水再分配[J]. 温带林业研究 2018(02)
    • [14].上海人工常绿阔叶林群落学特征及多样性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16(06)
    • [15].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4)
    • [16].云南保山发现大片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J]. 生物学通报 2014(09)
    • [17].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氮库与微生物的季节变化[J]. 生态学报 2011(07)
    • [18].楚雄花椒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J]. 广西植物 2011(02)
    • [19].气候因子对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限制作用研究[J]. 绿色科技 2013(04)
    • [20].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碳库与肥力的变化[J]. 生态学报 2008(06)
    • [21].帽峰山常绿阔叶林辐射通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11(22)
    • [22].不同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对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估测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04)
    • [23].江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研究[J]. 南方林业科学 2017(05)
    • [24].鼓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种群动态研究[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02)
    • [25].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特征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2(01)
    • [26].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 2010(03)
    • [27].滇中雕翎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3)
    • [28].滇东南典型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6)
    • [29].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0)
    • [30].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栲树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2017(04)

    标签:;  ;  ;  ;  ;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虫食防御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