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强和海拔条件下林下参光合特性的研究

不同光强和海拔条件下林下参光合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药用植物,是第三纪幸存下来的极其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分布于北美、中亚和东亚。随着森林资源的大量减少和野山参的过渡采挖,野生人参被列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删去了野山参的定义,将“林下参”收入。为此,近些年来林下参的栽培研究得到世界尤其是国内的关注。但现有林下参种植方式仍以经验为主,与林下参相关的科研报道较少。林下培育人参是一种高效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模式,林下栽参,不用松土除草,不需施肥和喷打农药,只是人为创造适合其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任其自然生长。因而如何选择、创造这样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条件,特别是对人参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光环境,就成为林下栽参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林农系统中主要能量来源的太阳辐射,对于人参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本文测定自然林下人参形态及光合特性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1.将林下区域划分为3个光强区域,PAR≥25(μmol.m-2.s-1)的强光区占试验总单位的11.7%;PAR值界于10~25(μmol.m-2.s-1)的中光区占总试验单位的58.3%;弱光区PAR≤10(μmol.m-2.s-1)占30%。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强弱直接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大小。不论是光合有效辐射或是净光合速率不同光强处有很大差异。总的表现趋势是,强光区日变化较明显,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光合速率差异幅度较大。而中光区,变化幅度明显减弱;弱光区变化趋于平缓;林下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早上和傍晚表现为负值。2.应用试验统计方法对林下不同透光处的林下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作线性相关分析得:在强光处,两者的相关方程为y=29.536x+9.9488:R2=0.9423;在中光处两者的相关方程为v=18.171x+9.2519:R2=0.9034;在弱光处,两者的相关方程为v=5.5332x+5.0406 R2=0.4802。林内受冠层上部光照的影响,林下中强透光处,两者相关度很高。3.对Gs和Tr最相关分析得相关方程为y=118.6x+5.0735,R2=0.9705即两者的相关度在97%左右。此相关方程和决定系数表明:林下参叶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Gs最易受光强的影响,适宜的光强有利与气孔的张开,并影响蒸腾作用的变化。4.人为控制叶室的条件下,测定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以及光合作用的温度响应。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在80μμmol.m-2.s-1~15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3μmol.m-2.s-1~6μmol.m-2.s-1之间;林下参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6℃~25℃之间。5.通过对不同海拔地区林下参叶片光合因子的比较得出:不同海拔地区林下参叶片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不表现差异性;而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表现极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人参及林下参光环境的研究现状
  • 1.1.1 人参光环境研究
  • 1.1.2 林下参的光环境研究现状
  • 1.2 不同海拔条件光合特性的变化研究
  • 1.3 不同光照条件光合特性变化的研究
  • 1.4 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 1.4.1 光强对植物的营养生长的影响
  • 1.4.2 光强对植物的生殖生长的影响
  • 1.5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5.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地基本情况调查及样区选择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
  • 2.1.2 调查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试验地区域基本情况
  • 2.2.2 试验地样地的基本情况
  • 2.2.3 不同海拔调查与选择结果
  • 2.2.4 不同光照条件的调查与选择结果
  • 第三章 不同光照条件下林下参光合特性变化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林下参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 3.1.2 林下参地上部形态指标的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n的日变化及相关分析'>3.2.1 不同光强下PAR与pn的日变化及相关分析
  • 3.2.2 林下环境因子的分析
  • 3.3 不同光照条件对林下参生长影响的研究
  • 3.3.1 林下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红果期参株形态指标
  • 3.3.2 不同光照强度与林下参形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林下参不同海拔光合特性点变化的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区概况
  • 4.1.2 材料
  • 4.1.3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海拔地区林下参叶片光合有效辐射的比较
  • 4.2.2 不同海拔地区林下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 4.2.3 不同海拔地区林下参叶片光饱和点的比较
  • 4.2.4 不同海拔地区林下参叶片光补偿点的比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天然林下参培育技术[J]. 防护林科技 2019(11)
    • [2].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J]. 山西农经 2020(10)
    • [3].林下参炭疽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 特产研究 2020(03)
    • [4].宽甸县林下参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6)
    • [5].林下参生态种植及其蛋白研究现状[J]. 人参研究 2019(01)
    • [6].关于规范林下参产业管理的建议[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4)
    • [7].本溪林下参产业发展与建议[J]. 中国林副特产 2018(01)
    • [8].辽东山区林下参栽植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 2017(01)
    • [9].园参和林下参种植及个案分析[J]. 乡村科技 2016(21)
    • [10].不同立地条件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J]. 新农业 2016(07)
    • [11].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J]. 林业科技通讯 2016(09)
    • [12].刍议林下参种植技术要点[J]. 农业与技术 2014(11)
    • [13].浅议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9)
    • [14].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09)
    • [15].高档林下参栽培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 2015(06)
    • [16].林下参栽培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8)
    • [17].集安市林下参产业发展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33)
    • [18].林下参培育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综述[J]. 吉林林业科技 2019(03)
    • [19].本溪县南营坊村林下参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辽宁林业科技 2019(03)
    • [20].辽东山区林下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防护林科技 2017(06)
    • [21].林下参规范化种植中生态技术研究[J]. 人参研究 2015(04)
    • [22].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J]. 辽宁林业科技 2015(03)
    • [23].林下参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5(21)
    • [24].岫岩县林下参种植技术要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2)
    • [25].林下参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02)
    • [26].林下参根及叶片中无机元素的分析[J]. 人参研究 2010(03)
    • [27].林下参的栽培技术[J]. 绿色科技 2010(11)
    • [28].桓仁县林下参科学种植管理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05)
    • [29].林下参研究进展[J]. 特产研究 2009(02)
    • [30].培育优质林下参的三点经验[J]. 新农业 2009(11)

    标签:;  ;  ;  ;  

    不同光强和海拔条件下林下参光合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