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让生态课堂熠熠生辉

沉默,让生态课堂熠熠生辉

黄宏芳浙江省临海市小芝小学3170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师生、文本间横向和纵向的交流,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味、批判、反思、运用以及在读文章时的语言交流与碰撞,是一种情感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没有沉默的课堂随处可见。一些教师往往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越俎代庖,替代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其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一些等待,多一份沉默,往往会更精彩!

再来看看身边的示范课、观摩课,总是那么热热闹闹、兴高采烈的。课堂上,学生们总能做到思绪飞扬、对答如流,他们或给人以“出口成章”的喜悦,或给人以“思维缜密”的惊讶,或给人以“博览群书”的赞叹,或给人以“感悟颇深”的感慨……我忍不住沉思:语文课堂真的总是那么气氛活跃吗?难道就没有沉默的时候吗?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名师课堂中的“沉默”吧。

一、沉默——提供学生思绪飞扬的时间保障

名师张敬义在《螳螂捕蝉》一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师:这节课我们来咀嚼品味《螳螂捕蝉》一课,请同学们围绕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给我们的启迪进行咬文嚼字、读书批注。

(生读书批注,师巡视指导,约10分钟。)

10分钟的沉默使得课堂显得了无生趣,甚至令人觉得毫无看头,其实,细观学生,他们或举笔圈点,或低头冥思,或自言自语,或恍然大悟,或满意而笑……这看似没有任何波澜的课堂,实则让学生与文本低吟浅唱,真正实现了生本对话,保证了学生真实有效地读书、感悟的时间。

此时的沉默是一种给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去独立思考;此时的沉默是一种放任,放任学生自由享受阅读的乐趣,放任学生产生个性的见解。

二、沉默——期待学生畅所欲言的时机

如孙双金老师上《落花生》一课,初读课文后,孙老师说:“读书最可贵的是能发现问题,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默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学习。”学生按老师说的去做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拿着笔做做样子,根本没在课本上画任何记号。

5分钟后,没有学生举手提问,都一脸茫然地望着老师。

师:“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谁第一个举手?”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

生:“老师,‘茅亭’是什么意思?”

师:“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你提了第一个问题,了不起,请大家掌声鼓励!”

其他学生有了一丝羡慕。接着,许多学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但是还停留在就词语提问的水平。

师:“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呢?”

学生不再茫然,而是陷入了思考。

在这堂课上,学生从“一脸茫然”的沉默,到经历了“过了好一会儿,举起了小手”的沉默,最后达到“陷入思考”的沉默,这是一个从消极走向积极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孙老师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是一种期待,期待举起的小手,期待灵机一动的眼神,期待恍然大悟的神情。正是孙老师的信任和耐心才使消极的沉默转化为积极的沉默,才使形式课堂最终转变为实效课堂。

三、沉默——感受学生写满智慧的体会

江苏青年名师张康桥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是一堂深受赞誉的好课。课堂上张老师简明扼要的启发和善于倾听的民主交流方式,使学生毫无顾虑地倾诉充满个性的见解,让课堂上不断闪耀的智慧火花汇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师:你们觉得林冲是谦虚还是谨慎?

生:我觉得林冲是谨慎,他处处想的是怎么给别人面子、不惹事生非。

老师的目光投向另一位同学。

生:我觉得是谦虚,他武艺高强且不露声色,还连说“不敢,不敢”。

生:我觉得他是既谦虚又谨慎,既忍得住、想得透,又敢打。

……

课堂上,像这样学生争相回答的场景还有许多,张老师总是以耐心的态度、虚心的样子时时让自己做一个谦虚而且认真的倾听者。也许是受张老师态度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样的情景让人觉得张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不是师生关系,而更像是朋友间的商讨。是什么让学生们有这样强的表达欲望呢?是尊重,是理解,是民主!因为尊重,所以张老师细心聆听学生们充满童趣的心语;因为理解,所以张老师欣赏学生充满个性的见解;因为民主,所以张老师与学生共享获取真知的喜悦。

所谓“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没有思考的余地。出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就回答,表面上看学习效果好,但问题没有深度,不能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思维。沉默是要追求教学的真实有效,是要让学生在沉默中思索、在沉默中内化、在沉默中积淀。教研专家刘旭老师说:“当课堂洗净浮躁时,真实就是美丽,这个真实就是朴实、充实、丰实、扎实。”因此,我要说:“真实的语文课堂,该沉默的时候就沉默!”

标签:;  ;  ;  

沉默,让生态课堂熠熠生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