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选用45个和92个粳稻品种(品系),在群体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类型粳稻品种的根系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粳稻品种根系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供试粳稻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很大,2006年的变化幅度为224.75-523.34g·m-2,2007年的变化幅度为391.29-1374.18g·m-2。利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产量从低到高分为A、B、C、D、E、F六种类型, A、B、C、D、E、F类型粳稻品种2006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4.75、281.70、344.52、396.79、467.43、523.34g·m-2,每个产量类型的品种数分别为7、7、7、8、9、7个;2007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91.29、595.82、760.43、918.07、1086.01、1374.18g·m-2,每个产量类型的品种数分别为12、21、16、17、14、12个。同年度不同产量类型粳稻品种间平均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依据上述产量分类的结果,不同产量类型粳稻品种间2006年结实率的差异显著,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的差异不显著;2007年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007年高产类型粳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每穗颖花数中等产量类型粳稻品种大于高产类型粳稻品种,高产类型粳稻品种又大于低产类型粳稻品种。(3)依据上述产量分类的结果,高产类型粳稻品种抽穗期的单位面积不定根总长、单位面积根干重和冠根比等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粳稻品种,但高产类型粳稻品种抽穗期的单位面积不定根数、每条不定根长、每条不定根重、每条不定根粗、单位长度不定根重、最长不定根长等根系形态指标与低产类型粳稻品种的差异不显著;高产类型粳稻品种抽穗期的单位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活力等根系活力指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粳稻品种,但高产类型粳稻品种抽穗期的单位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单位根干重活力等根系活力指标与低产类型粳稻品种的差异不显著。(4)相关分析表明,粳稻品种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活力和冠根比、每条不定根重、最长不定根长等根系性状与产量均呈线性正相关,说明增加粳稻品种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总活力可提高粳稻品种的产量,提高粳稻品种的冠根比能显著提高粳稻品种的产量;每条不定根长、单位长度不定根重、每条不定根粗和单位根重活力与产量的关系不密切。进一步分析说明,影响粳稻品种产量水平的主要根系性状为根干重、冠根比等,根干重对产量的影响力最大,冠根比对产量的影响力相对较小。(5)提高粳稻品种的冠根比能显著提高粳稻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提高粳稻品种的每条不定根长、每条不定根重、最长不定根长能显著增加粳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增加粳稻品种的每条不定根重能显著提高粳稻品种的千粒重,增加粳稻品种的每条不定根长、最长不定根长可能提高粳稻品种的千粒重。不定根数、冠根比、单位长度不定根重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不密切,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冠根比以及单位长度不定根重、最长不定根长与结实率的关系不密切。(6)粳稻品种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对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影响不大,粳稻品种根系总活力对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的影响不大,粳稻品种单位根干重根活力对千粒重、结实率的影响不大。提高根系总吸收面积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随着粳稻品种单位根干重根活力的增大,粳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可能减少;提高粳稻品种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可能会提高粳稻品种的结实率;提高粳稻品种的根系总活力可能会提高粳稻品种的千粒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海拔粳稻品种引进示范及栽培技术探讨[J]. 种子科技 2019(18)
- [2].高产粳稻品种源库特征及评价体系的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 2019(05)
- [3].江西:水稻“籼改粳”成效显著[J]. 南方农机 2020(03)
- [4].硅对籼稻和粳稻品种磷积累的影响[J]. 土壤 2020(01)
- [5].济宁麦茬稻区14个优质高产粳稻品种试验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02)
- [6].新稻系列粳稻品种选育进程与育种思路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6)
- [7].六安市不同粳稻品种直播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8)
- [8].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9)
- [9].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J]. 中国稻米 2018(02)
- [10].牟定高原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 2018(07)
- [11].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 中国稻米 2018(05)
- [12].粳稻品种株型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J]. 北方水稻 2017(02)
- [13].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和聚类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9)
- [14].南粳3818粳稻品种[J]. 农家致富 2020(03)
- [15].江苏两粳稻品种喜获全国金奖[J]. 农家致富 2019(09)
- [16].科技动态[J]. 农家致富 2017(12)
- [17].不同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3(06)
- [18].外引粳稻品种在云南高原的综合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07)
- [19].云南省粳稻首次报请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J]. 云南农业 2019(03)
- [20].江苏省2018年粳稻质量及品质情况调查[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06)
- [21].寒地粳稻品种芽期耐碱性筛选[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2)
- [22].湿润灌溉下3个粳稻品种的生长特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9)
- [23].播期对陕南不同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6(05)
- [24].高温伏旱条件下不同粳稻品种的适应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2)
- [25].新优粳稻品种[J]. 农家致富 2013(03)
- [26].新审定通过的中粳稻品种[J]. 农家致富 2011(12)
- [27].不同粳稻品种在鄂中丘陵岗地的氮肥效应及差异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04)
- [28].吉林省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米质的变化[J]. 吉林农业 2014(11)
- [29].荆门市粳稻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10)
- [30].四个粳稻品种(系)比较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