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的构建及其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的构建及其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结合不同生物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评价移植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其修复机制。方法:1,选取SD大鼠,体重约80g,无菌条件下取股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两种诱导分化剂,体外诱导BMSCs神经元方向定向分化7d和14d后,利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电生理的方法鉴定分化的神经细胞。2,将BMSCs(第三代,P3)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两种生物支架上培养5d后,再加入BDNF和AT-RA神经方向诱导分化7d,体外分别构建出A和B两种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和分化行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支架上培养的细胞。3,取成年SD大鼠28只,制作脊髓(T10)右半切4mm长块状缺损模型,随机分成4组:实验A组损伤区移植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A(PLGA支架);实验B组损伤区移植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B(PHB支架):对照C组移植诱导分化的BMSCs;对照D组损伤未移植。移植后各组大鼠继续单笼喂养12周,每周均行BBB脊髓运动功能评分。伤后第12周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脊髓感觉和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移植区的形态结构修复情况。对损伤区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比较各组NF,GAP-43,BCL-2以及MBP等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探索损伤区脊髓功能修复的机制。结果:1,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P3)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和BMSCs细胞表面标志。BDNF联合AT-RA诱导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MAP-2),电生理功能检测可以发现反映神经细胞特性的动作电位和彼此形成突触联系的特征电流。2,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诱导分化后,发现部分细胞长出的神经轴突跨越支架孔隙的三维空间结构,布满支架的表面和孔隙,并彼此建立了突触联系。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微管相关蛋白2(MAP-2)抗体阳性,表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中包含早期功能神经元,为该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创造了条件。3,BBB评分结果显示:伤后2~12周,实验A组和B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C组和对照D组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A组高于实验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12周,显微镜下脊髓移植修复区形态结构观察:实验A组和实验B组损伤处脊髓组织完整性明显好于对照C组和对照D组,留下空洞较两对照组少,而实验A组的空洞又较实验B组少,形态结构修复好于实验B组,对照D组脊髓完整性中断,留下缺损最多。4,HRP神经逆行示踪显示:两实验组脑组织中均可见到较多的逆行HRP标记阳性神经元,且实验A组多于实验B组,而对照C组仅见少量HRP阳性神经元,对照D组没有见到HRP阳性神经元。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实验组移植区NF阳性神经元和GAP-43阳性轴索数量较多,而对照C组少,对照D组没有发现阳性神经元和轴索;标记神经元抗凋亡的BCL-2染色两实验组均有较多阳性染色,对照C组很少阳性染色,对照D组则无阳性染色;两实验组标记髓鞘形成的MBP蛋白表达较明显,且实验A组的MBP明显多于优于实验B组,而对照C组MBP蛋白表达不明显,对照D组未见MBP表达。结论:1,BDNF联合使用AT-RA是有效的BM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的诱导方法,所诱导得到的细胞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特征。2,生物支架支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定向分化,支架复合种植诱导分化的BMSCs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为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创造了条件。3,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移植体内后,促进了脊髓损伤区神经再生,形态结构的修复和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BMSCs细胞移植;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的生物支架的选择影响对脊髓损伤的疗效,选用PLGA支架的复合物疗效优于选用PHB支架的复合物。

论文目录

  • 1.中文摘要
  • 2.英文摘要
  • 3.前言
  • 4.第一部分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5 第二部分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6 小结
  • 7.参考文献
  • 8.附录
  • 9.致谢
  • 10.综述
  • 11.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神经松动术在治疗疾病所致疼痛的应用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0)
    • [2].人体可笑堂 人体奥秘之三 神经[J]. 小猕猴学习画刊 2019(08)
    • [3].神经销售学[J]. 跨世纪(时文博览) 2011(03)
    • [4].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神经内二科[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9(04)
    • [5].神经增强的伦理审视[J]. 医学与哲学(A) 2015(03)
    • [6].基于Nintendo Wii Balance Board的平衡测量及神经反馈训练提高健康人平衡能力的初步研究(英文)[J].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15(05)
    • [7].关于举办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神经调控学术会议的通知(第二轮)[J]. 癫痫杂志 2018(02)
    • [8].神经采样[J]. 计算机学报 2017(06)
    • [9].神经问答[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4(01)
    • [10].触动神经的文字(组诗)[J]. 椰城 2012(11)
    • [11].触动神经的文字(组诗)[J]. 娘子关 2012(06)
    • [12].性神经好坏自判断[J].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2010(12)
    • [13].第九届世界神经调控大会[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01)
    • [14].第九届世界神经调控大会[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02)
    • [15].第九届世界神经调控大会[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03)
    • [16].喉不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06)
    • [17].基于神经动力学的信用评级模型研究[J]. 现代交际 2016(22)
    • [18].光学神经拟态计算研究进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12)
    • [19].药物神经增强中的尊严问题[J]. 医学与哲学(A) 2016(04)
    • [20].不同神经营养或神经保护药物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对患者神经及肌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1)
    • [21].2016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中间会议&第七届中国神经调控大会会议通知[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6(02)
    • [22].药物神经增强的伦理问题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01)
    • [23].基于优化的模糊神经模型的光伏发电预测的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20(09)
    • [24].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神经调控学术会议纪要[J]. 癫痫杂志 2018(03)
    • [25].神经干阻断治疗三叉神经痛初步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9)
    • [26].围住神经猫:人人都有蛇精病[J].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5(02)
    • [27].神经降压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6)
    • [2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5(25)
    • [29].浅析网络语言结构中的文化情结——以“女神”经和“女”神经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5(21)
    • [30].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3)

    标签:;  ;  ;  ;  

    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的构建及其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