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工程中路桥施工技术李俊彬

浅析市政工程中路桥施工技术李俊彬

李俊彬

惠州市东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路桥工程既是一个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载体,也是保障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基本条件,更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市政工程中路桥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工程;路桥施工;施工特点;技术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家用车辆数量急剧增加,这对路桥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水平高低,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政府形象,同时还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息息相关。市政道路工程好的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繁荣景象和城市的生活水平。

一、路桥项目的施工特点

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很复杂的,程序很多,施工的现场也很大,并且需要很多的操作人员与器材设备,因为负责各种施工任务的小组有很多,而且会进行交叉作业,所以,对施工现场很难进行管理。公路桥梁的工程质量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中心,它对公路桥梁的工程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路桥梁的工程施工的工程通常都是很复杂的,且存在着很多的变动性。因为,公路桥梁的的工程的施工量,通常都是根据所签合同量的大小作为基本根据,但有时候一般的公路桥梁工程的大小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所以,合同量也存在着大和小。公路和桥梁工程的建设单位需要施工的合同量的大小,跟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是规模较大的路桥建设工程,那么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很复杂,会遇到很多难解决的问题,要考虑到很多的外界因素,并且对整体的施工项目的标准就会提高;而如果是规模比较小的路桥项目建设,建设单位所需的施工的时间就会变短,只要将是施工量重点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来进行,并且对外界所考虑的因素也会变少。

二、市政路桥施工技术分析

2.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分析在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两端路堤联接的路桥过渡段,路基、桥涵常因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台阶,当此台阶达到一定数值,会使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跳动。由于车辆荷载的作用,一般的台阶呈现中间低两边略高的形态。桥涵两端台阶的产生和形成,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车速的降低幅度视公路等级、路面类型、台阶高度、车辆种类和行车速度而异。

(2)设置搭板搭板的设置方法有三种:方法一从理论上讲是完美的,在搭板长度L范围内,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弯沉逐渐变化,但这种方法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方法二,它的特点是克服了方法一的施工困难,而且又有效地解决刚柔过渡的问题。第三种方法是采用预留反向坡度,即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而定,此法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

(3)台背排水。在路桥过渡段如果排水处理不当,会使水沿桥台路基连接处下渗,降低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路基和地基的稳定性,加剧错台和跳车。因此应根据台背填料类型、降雨资料及渗水量等选择适宜的排水方式,以疏干台后填料的水分。

2.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1)配合比。钢纤维与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是根据路面厚度、抗弯强度设计值、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设计值来确定的。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素混凝土的水灰比、钢纤维的体积率、浇筑范围以及钢纤维的强度系数有关。其比率需要通过强度试验和拌合物性能试验来最终确定。

(2)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钢纤维的投放应采用先干后湿的分散式投放以防在搅拌中出现结团现象,在投放前,钢纤维应先与细骨料定量搅拌均匀后再通过振动筛分散式投入素混凝土中。钢筋混凝土搅拌时一般按照先投放砂石料再放钢纤维,搅拌均匀后投放碎石和水泥,这样的投放工艺是一种分级投料,也就是每一级投料时都应做到搅拌均匀,以防出现钢纤维结团的现象。

(3)铺装。桥面和路面部分的钢纤维在钢纤维混凝土中的掺量为0.8~1.2%,这个比例的桥面铺装层能够较好地保证桥面和路面的抗裂性,耐久性以及舒适性,同时对提高桥梁强度也有一定的帮助。桥梁部分的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可以分为桥梁上部和桥梁墩台两部分。桥梁上部一般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作主拱圈(主梁)或在应力集中区局部加强,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桥梁的受力性能,控制结构变形,减轻自重。减少了材料的用量和重量进而也使下部桥梁墩台数量相应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桥梁的造价。土桩部分的桩顶和桩尖部位一般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而整体很少使用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全断面浇筑,这主要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土桩顶部和桩尖部位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增强桩顶的抗冲击韧性,避免桩顶在打入设计深度以前出现破裂,并增加桩尖入土能力,提高打击速度,桩身部分仍用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不过,如果经济预算允许的情况下,提倡使用全断面整体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桩。

2.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的主要表现是:

(1)针对封顶失败的现象,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导管初次的埋置深度要高于一米,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大第一批灌注混凝土的量,以预防灌注桩出现坍孔现象。

(2)在进行钢筋笼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清理套管内部的粘着物,如若发现套管出现变形,需要进行及时地修补,等到钻孔工程结束之后,要利用抓斗或者张大垂敲掉套管内壁中的土砂。

(3)要采取措施科学设置钢筋笼的初始位置,并将钢筋笼与钻孔进行固定,另外要掺加外加剂或者缩短混凝土灌注的时间来预防混凝土的顶层进入到钢筋笼中,其流动性减小,同时要采取措施提升钢筋笼组装加工的精度,严防钢筋笼在运输与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变形。

2.4地基技术处理

地基处理是各种建筑施工的重要基础。路桥施工中,处理好桥背部分的软弱地基可以更好的控制桥头跳车。处理软土地基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施工,如超载预压法、降低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深层搅拌法以及振动碎石桩法等。具体施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地基承载力,尽可能的减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桥台一般采用桩基础。如果在较厚的软土层修筑高路堤,则软土会因回填材料的质量而向侧边挤动,并对基桩施加很大压力,就会造成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转动,损坏支座、伸缩缝,严重时还会损坏桥面和桥台。为了防止不正常的位移的出现,必须减轻回填材料,或者通过增强地基土或用基桩,增加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2.5预应力技术

所谓预应力技术,就是通过预应力混凝土对于来自路面或是桥面的负荷作用力进行有效减弱或消除的技术,可有效地对因外应力影响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等现象进行控制,一般预应力技术所使用的混凝土与预应力筋都是属于高强度、高钢度类型的,因为以它们为基础组成的预应力技术具备强抗渗、强抗剪、强抗裂等优点。在目前的路桥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技术十分常见,在绝大多数路桥工程的桩基、路基施工中都充分应用了预应力技术。

结束语

路桥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对于路桥工程的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新的技术与施工工艺也将逐步被应用到路桥工程中,所以对于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必须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以利于在以后的路桥工程施工中,根据工程不同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并辅以严格、仔细的管理,让路桥工程更适应现代工程要求的同时,更为安全耐用。

参考文献

[1]冯金珠.对路桥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的分析.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2]胡正宇.探析路桥施工技术控制措施.中国科技博览,2010.9

[3]张永辉.浅析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科技与生活,2011.2

标签:;  ;  ;  

浅析市政工程中路桥施工技术李俊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