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易启动、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继风力、水力和太阳能之后有希望大量提供电力的第四种发电技术,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关键部分,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氧阴极还原催化剂主要以Pt为主体,但Pt价格昂贵、资源紧缺,因此,其替代品TM-N/C型催化剂(TM为非贵重过渡金属)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研磨法制备Co-N/C催化剂,实验考察了氮源的选取、金属含量、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保留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TG/DTA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用电化学线性扫描法对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o-N/C催化剂性能与氮源的选择和金属含量密切相关。六次甲基四胺作为氮源制备的催化剂在氧气饱和的0.5M H2SO4溶液中对氧阴极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此时起始电位0.58V,峰值电位0.43V,极限电流较大,稳定性较好。未热处理的Co-N/C催化剂中Co的最佳含量为wt%=5%,Co含量较低时,催化效果较差;当Co含量过剩时,N的含量相对下降,由于催化剂结构可能改变,催化性能下降。实验结果还表明Co-N/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随制备温度变化较大。适当高温有助于催化性能的提高,700℃保温两小时催化活性达到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温破坏催化结构,催化活性降低。XRD和TG/DTA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金属单质Co被置换出来时催化性能较强,即金属单质Co对TM-N/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很难判断其是否为催化活性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绪论1.1 引言1.1.1 燃料电池的简介1.1.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1.2 氧阴极还原催化剂1.2.1 氧阴极还原催化剂的分类1.2.2 氧阴极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4催化活性位的研究'>1.2.3 对氧阴极还原TM-N4催化活性位的研究1.2.4 影响氧阴极还原TM-N/C 催化剂的因素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4 论文的研究内容2 实验部分2.1 药品试剂和实验器材2.1.1 药品与试剂2.1.2 实验器材2.2 催化剂的制备2.2.1 乙炔黑的预处理2.2.2 Co-N/C催化剂的制备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2.3.1 线性电位扫描伏安法(LSV)2.3.2 X 射线衍射测量2.3.3 差热分析2.3.4 热重分析3 结果与讨论3.1 氮源的影响3.2 电位扫描速度对Co-N/C催化性能的影响3.3 Co-N/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3.3.1 Co-N/C,Co/C,N/C,AB,GC催化性能的对比2和N2中催化性能对比'>3.3.2 Co-N/C催化剂在02和N2中催化性能对比3.3.3 Co-N/C催化剂的稳定性3.4 Co-N/C催化性能影响因素及表征3.4.1 中心金属Co含量的影响3.4.2 热处理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3.4.3 保留时间对Co-N/C催化性能的影响3.4.4 Co-N/C催化剂的热重/差热分析4 结论与展望4.1 结论4.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氧阴极还原论文; 电催化剂论文; 非贵金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