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学研究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学研究

论文摘要

1刺参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与评价利用公共数据库资源,在刺参EST数据库中查找包含微卫星的序列,开发了11个EST-SSR分子标记,并用采自烟台的30个刺参个体进行评价。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3-10个。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值范围分别为0.378-0.870和0.077-0.690。11个位点中有8个位点由于纯合子过剩而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说明可能有大量的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11个EST-SSR标记的开发,为刺参群体遗传以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遗传工具。2刺参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北方5个刺参养殖群体和2个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8个位点中均检测到了很高的多态性。7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0.4-12.3和0.735-0.783。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北方养殖刺参与野生刺参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没有出现显著的降低。说明经过20多年的养殖过程,中国北方的养殖刺参群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地理的隔离和养殖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和野生群体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Fst值范围为0.008-0.036,两个野生群体之间还没有产生显著的遗传分化(Fst = 0.008)。研究结果为刺参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选择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3刺参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用21个微卫星标记、37对AFLP标记,利用亲本和88个子代个体构建第一张刺参的遗传连锁图谱。除去偏分离标记,利用其它有效标记分别构建了刺参的雌性和雄性连锁图谱。雌性框架图谱有141个标记定位在17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组的长度为1291 cM,平均间隔为10.4 cM;雄性框架图谱有125个标记定位于18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组945.7 cM,平均间隔8.8 cM。刺参雌、雄框架图的覆盖率分别为77.6%和74.4%。该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刺参QTL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的基础。4刺参线粒体遗传模式的研究为了研究线粒体在刺参中的遗传规律,对20组刺参家系亲本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扩增,得到约540bp的片段。通过DGGE电泳技术从中筛选出5组亲本间存在差异的组合,将每组2个亲本和20个子代放在一起进行DGGE电泳分析,对其遗传模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来自这5组家系的100个后代中仅检测到母本的单倍型,刺参的线粒体遗传模式表现为典型的母系遗传。5 4种海参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及系统学研究采用PCR技术对山东荣成、长岛、俄罗斯和日本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黄乳海参(Holothuria fuscogilva),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rcedens)的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了长度约为500 bp和540 bp的片段。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16S rRNA、COI基因片段中,长岛和荣成刺参序列差异最小,和日本刺参序列差异最大。刺参和其他三种海参种间序列差异远远高于种内差异。从Genbank中选取7条序列构建了NJ和ME系统树。两种基因片段的系统学分析都表明,刺参属和拟刺参属亲缘关系很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海参科未与同属于楯手目的刺参科聚类,而与枝手目瓜参科和沙子鸡科聚为一支,与形态学的分类不一致。本研究初步阐明了刺参和其他种类海参的系统发育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1 常用DNA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生生物中的研究现状
  • 1.2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 2 水生动物遗传图谱的构建
  • 2.1 作图原理
  • 2.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2.3 遗传图谱的应用
  • 2.4 水生动物遗传图谱构建的进展
  • 3 刺参国内外研究现状
  • 3.1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 3.2 染色体技术
  • 3.3 多倍体诱导
  • 3.4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 第二章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EST-SSR 标记筛选和特性分析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材料
  • 1.2 DNA 提取
  • 1.3 刺参ESTs 中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及引物设计
  • 1.4 PCR 扩增与多态性检测
  • 2. 结果
  • 2.1 EST-SSRs 筛选结果
  • 2.2 EST-SSRs 遗传特性分析
  • 3. 讨论
  • 3.1 EST 标记的开发现状与刺参EST 标记特征分析
  • 3.2 EST-SSRs 的多态性
  • 3.3 刺参EST-SSRs 的应用前景
  • 第三章 中国北方刺参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DNA 提取和微卫星分析
  • 2 结果
  • 2.1 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2.2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3 讨论
  • 3.1 刺参群体中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 3.2 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3.3 刺参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四章 刺参遗传图谱的构建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材料
  • 1.2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2 AFLP 分析和微卫星分析
  • 2.1 AFLP 标记分析
  • 2.2 微卫星标记分析
  • 2.3 数据统计和遗传图谱构建
  • 2.4 图谱长度和覆盖率
  • 3 结果
  • 3.1 AFLP 标记和微卫星标记
  • 3.2 连锁图谱的构建
  • 3.3 图谱的长度和覆盖率
  • 3.4 AFLP 和微卫星标记的分布
  • 4 讨论
  • 4.1 AFLP 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在遗传图谱中的应用
  • 4.2 标记的偏分离现象
  • 4.3 刺参的连锁图谱
  • 4.4 AFLP 标记的分布
  • 第五章 刺参线粒体遗传模式的研究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单对交配刺参家系获得
  • 1.2 DNA 模板提取
  • 1.3 PCR 扩增
  • 1.4 DGGE 电泳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刺参线粒体遗传模式初步探讨
  • 3.2 DGGE 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第六章 4 种海参165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及系统学研究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4 种海参165 r RNA 基因序列分析
  • 2.2 4 种海参COI 基因序列分析
  • 2.3 基于165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的系统树的构建
  • 3 讨论
  • 3.1 4 种海参165 rRNA、COI 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
  • 3.2 几种海参的系统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