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使用过程数学模拟、纳米改性及其设计与制备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使用过程数学模拟、纳米改性及其设计与制备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电子陶瓷及元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推板窑因具有操作方便、温差小等优点,已成为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的主要烧成设备而备受生产企业重视。目前我国普通陶瓷烧成用推板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电子陶瓷烧成用高温推板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烧结工艺及装备的不断改进,传统的粘土质、高铝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质等推板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要求推板具备高耐反应性、高强低重、使用寿命长等性能。以刚玉和莫来石为主要材质的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及制品,兼有两种材质的优良特性,具有抗热震性能优异、耐高温性能良好和化学稳定性优越等特点,被用作高温推板、精细陶瓷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高性能陶瓷及耐火材料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料配方、粒度级配、成型及烧成工艺等,很少从高温推板的使用过程出发,对复相陶瓷的组成、性能及结构进行协同设计、优化及制备,导致复相陶瓷材料及推板制品的综合性能不理想,产品稳定性不高,推板窑配套高温推板长期依赖进口。本文全面论述了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及推板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耦合固体内部热传导,对复相陶瓷推板的使用过程进行数学模拟,获得复相陶瓷推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升温特征、温度场分布及变化,借此对复相陶瓷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设计。以全细粉为原料制备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基质,阐明了硅、铝微粉和烧成温度对窑具基质的影响机制;优化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的制备工艺,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硅微粉、铝微粉和烧成温度三因素对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复相陶瓷中分别引入几种溶胶,探究溶胶纳米改性复相陶瓷窑具性能及结构及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高强度、低蠕变、抗热震的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制品,实现复相陶瓷组成、结构及性能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对高温窑具、精细陶瓷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耦合固体内部热传导模拟计算了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在窑炉中的升温过程。模拟表明,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表面获得的热流密度变化曲线与窑炉壁面升温曲线规律相似,推板表面升温速度与窑炉壁面相比呈现出很大迟延性,推板的表面温度低于承烧制品的烧结温度;窑炉壁面温度为1680℃时,推板的最高表面温度为1350℃,与内部(15mm处)的温差为1150℃,要求设计窑具制品性能时应首先考虑其热震稳定性能;推板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度切应力,推板每使用一次,相当于经过一次空冷热震,若要求推板的使用次数大于120次,则推板应承受的空冷热震次数应大于120次,承受的水冷热震次数应大于60次。在此基础上,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的组成(化学成分、颗粒、基质及添加剂等)、结构(微裂纹、气孔、莫来石骨架及增强相等)及性能(抗热震、蠕变及力学性能等)进行设计。2、系统研究了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基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能,优化了复相陶瓷窑具的工艺参数。复相陶瓷的基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硅微粉的增加,基质体密降低,气孔率增加,但抗热震性能的变化不大;铝微粉对基质性能的影响与烧成温度有关,总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烧成温度显著影响基质的气孔、玻璃相等显微结构,增加烧成温度有利于提高基质力学性能,但降低热震稳定性。总之,可以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和微粉量来调控复相陶瓷窑具基质材料中莫来石相的形成和基质相的结合状态,并适当增加颗粒相配比,从而改善复相陶瓷的热震稳定性和其它性能。在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基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硅微粉、铝微粉及烧成温度三个因素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性能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工艺参数、宏观性能及显微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了复相陶瓷的性能及结构。研究发现,三个因素影响的大小与性能有关,对于热震稳定性和蠕变,烧成温度>铝微粉>硅微粉;对于力学性能,铝微粉>硅微粉>烧成温度。复相陶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氧化铝微粉11%,硅微粉3%,烧成温度1650℃,此条件下制备的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产品,其体密2.96g/cm3,气孔率18.5%,抗折强度损失百分率为30%(1100℃水冷),抗折强度损失百分率64.7%(1200℃水冷),蠕变百分率0.99%。三因素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宏观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微裂纹、气孔的形状及大小、气孔率、残余α-Al2O3、莫来石的形态及其与颗粒之间的结合状态,通过调控上述显微结构特征,进而改善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热震稳定性、高温强度及蠕变等性能。3、在基质研究及复相陶瓷窑具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硅溶胶、铝溶胶、硅铝溶胶及锆溶胶对复相陶瓷窑具性能及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硅胶、铝胶、硅铝胶及锆胶在高温下可原位形成纳米或亚微米氧化铝、莫来石、氧化锆粒子,适量引入溶胶有利于基质晶粒的细化和莫来石相的形成,并通过相变增韧、颗粒增韧等机制来改善复相陶瓷窑具的热震稳定性,但过多引入则会导致气孔增多而影响复相陶瓷的致密化。其中引入3%铝胶可使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抗折强度损失百分率(1200℃水冷)由64.7%降至49%,抗热震性提高25%左右。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制品的产业化工作,批量生产出了抗热震性能优异、蠕变率低、耐磨性好、强度高的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该推板在荷重8公斤左右的1640℃推板窑中使用,寿命达4个月以上,在相同使用条件下,是德国西门子产品使用寿命的1.5倍以上,目前该产品已生产1000吨以上,实现了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组成、结构及性能设计,满足了高温推板窑炉的使用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耐火材料及窑具
  • 2.1.1 耐火材料及窑具的定义、特点
  • 2.1.2 耐火材料及窑具的分类及用途
  • 2.1.3 非氧化物系窑具
  • 2.1.4 氧化物系窑具
  • 2.1.5 复合材料窑具
  • 2.1.6 耐火材料及窑具的研究现状
  • 2.1.7 电子陶瓷用耐火材料及窑具的发展现状
  • 2.2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及窑具材料
  • 2.2.1 复相陶瓷的特点
  • 2.2.2 复相陶瓷的原料合成
  • 2.2.3 复相陶瓷的烧结
  • 2.2.4 复相陶瓷的应用
  • 2.2.5 复相陶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3 改善陶瓷抗热震性能途径
  • 2.3.1 热膨胀失配
  • 2.3.2 颗粒弥散
  • 2.3.3 氧化锆相变增韧
  • 2.3.4 纤维/晶须增韧增强
  • 2.3.5 原位生长自增强增韧
  • 2.3.6 纳米颗粒增韧增强
  • 2.4 立题依据
  • 2.5 本课题工作思路与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 2.6 创新点
  • 第三章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使用过程模拟及其设计
  • 3.1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使用过程的数学模拟
  • 3.1.1 计算区域及物性参数选用
  • 3.1.2 流体力学、辐射传热及对流传热模型
  • 3.1.3 计算流程图
  • 3.1.4 固体表面升温、内部导热性能分析
  • 3.1.5 场显示
  • 3.2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设计
  • 3.2.1 组成设计
  • 3.2.2 显微结构设计
  • 3.2.3 性能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基质研究及工艺优化
  • 4.1 实验内容
  • 4.1.1 实验原材料
  • 4.1.2 试验方案
  • 4.1.3 复相陶瓷制备
  • 4.1.4 性能及结构测试方法
  • 4.2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基质研究
  • 4.2.1 硅微粉对刚玉—莫来石基质的影响
  • 4.2.2 铝微粉对刚玉—莫来石基质的影响
  • 4.2.3 烧成温度对刚玉—莫来石基质的影响
  • 4.2.4 基质相与颗粒相设计及结合机制
  • 4.3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工艺优化
  • 4.3.1 试验结果及综合分析
  • 4.3.2 微粉及烧成温度对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
  • 4.3.3 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分析
  • 4.3.4 复相陶瓷显微结构与性能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溶胶纳米改性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研究
  • 5.1 实验内容
  • 5.1.1 实验原材料
  • 5.1.2 试验方案
  • 5.1.3 复相陶瓷制备
  • 5.1.4 性能及结构测试方法
  • 5.2 溶胶的制备及特性
  • 5.2.1 硅溶胶的制备及特性
  • 5.2.2 铝溶胶的制备及特性
  • 5.2.3 硅铝溶胶的制备及特性
  • 5.2.4 错溶胶的制备及特性
  • 5.3 溶胶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基质的影响
  • 5.3.1 溶胶与基质反应的物相分析
  • 5.3.2 溶胶对基质显微结构的影响
  • 5.4 溶胶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
  • 5.4.1 溶胶对烧成性能的影响
  • 5.4.2 溶胶对常温性能的影响
  • 5.4.3 溶胶对高温性能的影响
  • 5.4.4 溶胶对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 5.5 溶胶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5.5.1 硅溶胶对复相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5.5.2 铝溶胶对复相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5.5.3 硅铝溶胶对复相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5.5.4 锆溶胶对复相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5.6 溶胶在复相陶瓷中的作用机理
  • 5.7 溶胶纳米改性复相陶瓷的增韧机制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推板的产业化应用
  • 6.1 原料条件及生产设备
  • 6.1.1 生产原料及配比设计
  • 6.1.2 生产设备
  • 6.1.3 生产过程
  • 6.2 试制结果及分析
  • 6.2.1 产品技术性能
  • 6.2.2 产品显微结构
  • 6.2.3 产品的使用情况
  • 6.2.4 产品的发展前景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Mo_5Si_3-20%Al_2O_(3p)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J]. 机械工程材料 2017(10)
    • [2].(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内衬管耐腐蚀性能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7(24)
    • [3].ZrSiO_4-Al_2O_3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 中国陶瓷 2013(07)
    • [4].Ti_3SiC_2-64vol%SiC复相陶瓷高温氧化机理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09(04)
    • [5].Al_2TiO_5-Al_2O_3复相陶瓷的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02)
    • [6].石墨烯/氧化锆复相陶瓷的等离子活化烧结及其力学性能[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5(S1)
    • [7].新型锆硅复相陶瓷先驱体的制备及性能[J]. 固体火箭技术 2016(04)
    • [8].无压烧结Al_2O_3/ZrSiO_4复相陶瓷的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4(06)
    • [9].球磨时间对硼硅玻璃基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1(06)
    • [10].氧化锆/磷酸镧可切削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机械性能研究[J]. 口腔医学 2010(01)
    • [11].钼纤维对氧化锆复相陶瓷性能影响研究[J]. 中国陶瓷 2019(04)
    • [12].凝胶注模碳化硅复相陶瓷支撑体的结构及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7(06)
    • [13].温度对SPS烧结B_4C-SiC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02)
    • [14].BaSnO_3/BaBiO_3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9(05)
    • [15].含双尺度界面复相陶瓷的细观界面滑移应力[J]. 复合材料学报 2018(12)
    • [16].B_4C/TiB_2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材料 2016(11)
    • [17].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的自反应淬熄法制备及其吸波性能[J]. 人工晶体学报 2012(05)
    • [18].注凝成型制备莫来石–钛酸铝复相陶瓷(英文)[J]. 硅酸盐学报 2009(05)
    • [19].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牙科纳米氧化锆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研究[J]. 广东牙病防治 2014(08)
    • [20].铝热法制备的ZrO_2/Al_2O_3复相陶瓷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1(03)
    • [21].锂辉石对红柱石基复相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J]. 中国陶瓷工业 2018(03)
    • [22].Al_2O_3-ZrO_2复相陶瓷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08)
    • [23].Al_2O_3/h-BN自润滑复相陶瓷烧成工艺的探讨[J]. 陶瓷学报 2010(03)
    • [24].双向加压对BN-AlN-TiB_2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9(03)
    • [25].含h-BN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8(15)
    • [26].ZrB_2-SiC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 佛山陶瓷 2016(01)
    • [27].Si_3N_4/hBN复相陶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材料导报 2016(05)
    • [28].TiB_2-TiSi_2复相陶瓷的氧化行为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5(06)
    • [29].反应烧结Cr/Si/C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8)
    • [30].A/S比对氧化锆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通报 2010(04)

    标签:;  ;  ;  ;  ;  ;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使用过程数学模拟、纳米改性及其设计与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