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酰胺类杀菌剂的合成及光降解研究

硫代酰胺类杀菌剂的合成及光降解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择了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对环境友好的硫代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合成的目标产物,经过二硫代反应、酯的胺解反应两个主要的反应步骤,成功合成了四种硫代酰胺类化合物,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Sea-nine 211)、N,N’-二正辛基丙基二硫代二丙酰胺(OPD)、N,N’-二丁氧基丙基二硫代二丙酰胺(BPD)、N,N’-二乙氧基丙基二硫代二丙酰胺(EPD)在高压汞灯照射下的光降解过程。主要结果如下:1.以Y-乙氧基丙氨,γ-丁氧基丙氨,2-甲氧苯氧乙氨为起始原料,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对B-二硫代二丙酸二甲酯进行胺解合成了三个化合物,分别为:EPD,BPD,N,N’-二甲氧苯氧基乙基二硫代二丙酰胺(MPED);以乙胺为原料,采用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催化剂,对B-二硫代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进行胺解合成化合物N,N’-二乙基二硫代二(2-甲基丙酰胺)(EMD)。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所得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确立最佳合成条件为:γ-乙氧基丙氨,γ-丁氧基丙氨,2-甲氧苯氧乙氨与β-二硫代二丙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3:1,催化剂三乙胺的用量为2.5mL,B-二硫代二丙酸二甲酯滴加时间为1.5h;乙胺与β-二硫代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也为3:1,催化剂DMAP的用量为2.5g,β-二硫代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的滴加时间为2h,反应液中滴加乙酸乙酯时析出反应产物产率较高。2.确定了液相色谱法测定Sea-nine 21、OPD、BPD、EPD的定量限以及检测限,并对样品的系统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这四种化合物在液相色谱条件下的精密度、重复性,其RSD值均小于2%;并考察了该四种化合物色谱峰面积-浓度线性关系,相关性良好,其R值均在0.999以上。可用于定量分析。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在高压汞灯照射下Sea-nine 211、OPD、EOD、BPD的光降解过程,测定了其残留含量,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和光照强度对Sea-nine 211、OPD、EPD、BPD光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ea-nine 211、OPD、EPD、BPD在低浓度和高光强度时光降解速率更大,其降解过程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引言
  • 1.2 杀菌剂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有机硫杀菌剂的概况
  • 1.3.1 有机硫杀菌剂分类
  • 1.3.2 有机硫类杀菌剂降解性能的研究
  • 1.4 课题的提出、选题的目标及研究意义
  • 1.4.1 课题的提出
  • 1.4.2 选题的目标
  • 1.4.3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二硫代二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 2.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合成路线
  • 2.3 实验方法
  • 2.3.1 多硫化钠的制备
  • 2.3.2 β-二硫代二丙酸二甲酯的制备
  • 2.3.3 β-二硫代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的制备
  • 2.3.4 二硫代二丙酰胺化合物的制备
  • 2.3.5 各化合物性质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产物的表征
  • 2.4.2 反应条件的选择
  • 2.4.2.1 β-二硫代二2(-甲基丙酸)二甲醋反应条件的选择
  • 2.4.2.2 EPD反应条件的选择
  • 2.4.2.3 BPD反应条件的选择
  • 2.4.2.4 MPED反应条件的选择
  • 2.4.2.5 EMD反应条件的选择
  • 2.5 小结
  • 第三章 Sea-nine211和二硫代二丙酰胺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建立及光降解研究
  • 3.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3.2.2 色谱条件的优选
  • 3.2.3 定量限和检测限试验
  • 3.2.4 精密度试验
  • 3.2.5 重复性试验
  • 3.2.6 线性关系的考察
  • 3.2.7 光降解反应
  • 3.2.8 降解后残留含量的测定
  • 3.2.9 化合物光降解动力学研究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3.2 定量限以及检测限试验
  • 3.3.3 精密度试验
  • 3.3.4 重复性试验
  • 3.3.5 线性关系的考察
  • 3.3.6 化合物的光降解及动力学研究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甲基膦酸二甲酯的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26)
    • [2].甲基膦酸二甲酯的合成[J]. 工业催化 2016(12)
    • [3].高效稳定的铜镍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加氢中的应用[J]. 化工学报 2017(07)
    • [4].草酸二甲酯和草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6(02)
    • [5].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节能优化[J]. 山东化工 2017(15)
    • [6].2012年我国二元酸二甲酯市场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3(04)
    • [7].硫酸氢钠催化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工艺改进[J]. 河南科学 2011(07)
    • [8].戊二酸二甲酯水解工艺的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9].草酸二甲酯泵密封系统的改造[J]. 山东化工 2015(18)
    • [10].二硫代羧酸二甲酯分析方法的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8(07)
    • [11].卟吩-f二甲酯合成及其反应机理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03)
    • [12].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救治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05)
    • [13].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4].离子色谱法测草酸二甲酯中痕量氯离子[J]. 福建分析测试 2016(04)
    • [15].2-氨基-1,3-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及其路线优化[J]. 广州化工 2020(07)
    • [16].高效液相法定量分析戊二酸、戊二酸单甲酯和戊二酸二甲酯混合物[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7(01)
    • [17].两种催化剂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对比研究[J]. 广州化工 2014(21)
    • [18].用草酸二甲酯替代草酸二乙酯合成磺胺甲恶唑[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4)
    • [19].铜-水滑石型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中的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 2009(02)
    • [20].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的合成及氯质量分数的测定[J]. 化工中间体 2008(01)
    • [21].连续反应精馏法制备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6)
    • [22].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的研究进展[J]. 辽宁化工 2015(11)
    • [23].一起急性草酸二甲酯中毒事故调查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6(04)
    • [2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二甲酯中甲醛含量[J]. 分析仪器 2013(05)
    • [25].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快速分析催化合成顺丁烯二酸二甲酯产物[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12)
    • [26].转炉煤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过程模拟与技术经济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0(04)
    • [27].甲基膦酸二甲酯对棉织物的阻燃整理[J]. 染整技术 2017(07)
    • [28].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间歇/连续酯化工艺研究[J]. 化工科技 2013(06)
    • [29].载体对草酸二甲酯加氢铜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30].草酸二甲酯水解生产草酸工艺设计的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 2012(03)

    标签:;  ;  ;  ;  

    硫代酰胺类杀菌剂的合成及光降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