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型地氟病区居民燃煤氟污染控制

燃煤型地氟病区居民燃煤氟污染控制

论文摘要

燃煤型氟中毒仅在我国流行,危害严重、迄今未得到有效控制。本文研究利用特制精确控温敞口炉,模拟病区居民燃烧煤泥饼时氟的排放及控制,分析了停留时间、燃烧温度对氟排放的影响,探讨了碳酸钙添加量及燃烧温度与固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在炉内停留时间的延长,煤泥饼的氟逸出率增大,1h后释氟达到平衡;氟逸出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900℃时其平均值为80%,与病区实际燃烧排氟量相吻合;煤泥饼中添加碳酸钙能有效控制燃烧氟排放,固氟率随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10%时固氟效果最佳;500~800℃内固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800℃时固氟率最高,平均为44.2%,温度继续升高则固氟率下降,900℃时为25.0%。以碳酸钙为固氟剂,以炉渣、粉煤灰等低氟材料取代全部或部分粘土制作蜂窝煤,进行了燃煤降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碳酸钙能有效降低蜂窝煤燃烧氟释放,当煤∶粘土∶CaCO3的质量比为70∶17∶13时,碳酸钙固氟效果最佳,氟的排放率可降低64.1%。以炉渣为粘结剂能够显著降低蜂窝煤燃烧排氟量,添加炉渣不会降低煤的燃烧性能,当煤∶炉渣∶CaCO3为80∶8∶12时,蜂窝煤燃烧排氟量较小且趋于稳定。已拌有一定剂量粉煤灰的煤中添加15%粘土后碳酸钙的固氟效果明显改善,当煤∶粘土∶粉煤灰∶CaCO3为70∶15∶9∶6时固氟效果最佳,此时氟逸出率仅为18.2%,氟的减排率达到77.9%,显著优于未添加粘土时碳酸钙固氟效果,但继续增加蜂窝煤中碳酸钙添加量,氟逸出率则呈上升的趋势,需同时适当增加粉煤灰加入量,以稳定固氟剂的高温固氟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氟与人体健康
  • 1.3 燃煤型氟中毒的致病途径
  • 1.4 燃煤型氟中毒的防治措施
  • 1.4.1 改良炉灶
  • 1.4.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1.4.3 使用低氟拌煤粘土
  • 1.4.4 使用生物质和MS粘结剂代替高氟粘土制成型煤降氟
  • 1.4.5 使用除氟剂除烟气氟
  • 1.4.6 使用钙基添加剂固氟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氟含量测定方法的筛选
  • 2.1 环境样品微量元素氟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 2.1.1 直接测定方法
  • 2.1.2 间接测定方法
  • 2.2 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实验系统与影响因素
  • 2.2.1 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实验系统
  • 2.2.2 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影响因素
  • 2.2.3 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精度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敞口地炉内燃烧煤泥饼时氟的逸出规律及控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样品制备
  • 3.1.3 实验装置
  • 3.1.4 实验步骤
  • 3.1.5 氟的测定方法
  • 3.1.6 氟的逸出率及固氟率计算方法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停留时间对氟逸出的影响
  • 3.2.2 燃烧温度对氟逸出的影响
  • 3.2.3 碳酸钙添加量对固氟效果的影响
  • 3.2.4 燃烧温度对碳酸钙固氟效果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蜂窝煤燃烧氟污染控制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主要材料
  • 4.1.2 样品制备
  • 4.1.3 氟的测定及分析的质量控制
  • 4.1.4 氟的逸出率及减排率计算方法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添加固氟剂碳酸钙制作蜂窝煤降低氟污染
  • 4.2.2 炉渣在降低蜂窝煤燃烧氟污染中的应用
  • 4.2.3 添加粉煤灰与碳酸钙固氟剂降低蜂窝煤燃烧氟污染的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5.1 全文总结
  • 5.2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7(17)
    • [2].燃煤型氟暴露地区人群尿氟水平及影响因素[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03)
    • [3].燃煤型氟骨症患者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04)
    • [4].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甲基化能力与中毒症状间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1(02)
    • [5].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09)
    • [6].贵州省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2(02)
    • [7].燃煤型氟斑牙动物模型复制的研究现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4(02)
    • [8].燃煤型氟斑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改进[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3(02)
    • [9].燃煤型氟中毒地区人群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力的变化[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02)
    • [10].2012-2013年四川省南江县燃煤型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7(07)
    • [11].氟化氢可能引起燃煤型地氟病[J]. 科技传播 2012(04)
    • [12].生物质气化炉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推广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1(01)
    • [13].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氟骨症病例特征分析[J]. 重庆医学 2020(07)
    • [14].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煤氟调查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9)
    • [15].陕南燃煤型砷中毒典型村居民的发砷含量特征[J]. 职业与健康 2011(17)
    • [16].巫溪县燃煤型氟中毒防治现状[J]. 热带医学杂志 2009(06)
    • [17].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意义[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9(02)
    • [18].燃煤型氟中毒病区8~12岁儿童工作记忆水平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6(05)
    • [19].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肺病理损害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5(04)
    • [20].燃煤型氟中毒病区人群外周血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RNA表达[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1(03)
    • [21].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J]. 热带医学杂志 2009(08)
    • [22].燃煤型室内空气污染物与儿童哮喘易感基因的关系研究[J]. 卫生研究 2008(02)
    • [23].燃煤型氟中毒雌性大鼠雌激素变化对骨代谢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9(11)
    • [24].2012—2015年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病区防治效果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6)
    • [25].燃煤型氟中毒儿童及成人血锌含量调查[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06)
    • [26].燃煤型砷中毒大鼠肾损伤特点及其生物学标志的基准剂量分析[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02)
    • [27].燃煤型氟中毒儿童及成人血锌含量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16)
    • [28].燃煤型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富集工艺研究[J]. 中国煤炭 2008(08)
    • [29].贵阳地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儿童中毒与食物氟污染情况调查[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04)
    • [30].黔西南州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综合防治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2)

    标签:;  ;  ;  ;  ;  

    燃煤型地氟病区居民燃煤氟污染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