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结构可控的三维多孔细胞支架研制

孔隙结构可控的三维多孔细胞支架研制

论文摘要

组织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用于修复或改善人体病损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功能的生物活性替代物的一门科学。这是一种通过细胞培养而直接获得新组织和器官的新技术,对组织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治疗起到了革命性变革的作用,从而被广泛认可为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组织工程的核心为: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即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种子细胞、可降解的多孔细胞支架以及细胞生长调节因子构成组织工程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多孔细胞支架是工程化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的生长模板,它不仅为特定的细胞提供结构支撑作用,而且还引导组织再生,控制组织或器官的性状,是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因此,用于组织工程的多孔细胞支架是组织工程的基础,是组织工程成败之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与开发理想的细胞支架,是组织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理想的细胞支架需要具有适宜的孔隙形状、结构、大小、孔隙率和良好的孔隙连通性,但现有的多孔支架制备技术均有各自的缺陷,很难同时满足组织工程对细胞支架的要求。为此,本文针对溶液浇注/粒子沥滤技术的不足,提出了水溶性弹性微球致孔剂/压滤/粒子沥滤技术(简称为压滤成型技术)。研究了高强度弹性水溶性球形致孔剂的制备技术,探讨了实验条件对致孔剂性能的影响;利用压滤成型技术制备了聚乳酸多孔细胞支架,探讨了支架孔隙结构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证实了压滤成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孔隙结构人为可控的高分子三维细胞支架快速、简便制备技术,为组织工程用细胞支架的制备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方法,并获得了如下一些实验结果:应用改进的高压静电法制备了高强度的聚乙烯醇水溶性弹性微球,粒径在100~1000μm范围内可控,外观光滑、呈规则球形,力学强度、弹性和粒径满足支架对致孔剂的需求。聚乙烯醇弹性微球致孔剂在微波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方便地从致孔剂/聚合物复合物中去除,从而形成聚合物多孔支架,且致孔剂在三维多孔支架中无残余,避免致孔剂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制备出了孔隙率为90%以上的聚乳酸多孔细胞支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支架整体均匀性较好、内部孔隙形态呈现规则的球形,孔隙间连通性良好、通道呈规则的圆孔。且支架的孔隙大小由致孔剂尺寸控制,如粒径为250~425μm以及425~600μm的致孔剂,制备出的三维多孔支架的孔径分别为288.72±19.01(11) 441.69±26.87(14)μm;孔隙间通道直径由制备条件控制,如粒径为500~650μm的致孔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型过程中的压缩比,可以获得不同的通道尺寸(282.05±29.03(16)μm、305.68±10.78(11)μm、331.05±22.91(14)μm)。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弹性微球致孔剂/压滤/粒子沥滤技术(压滤成型技术),可以制备出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高、孔隙连通性好的三维多孔细胞支架,且该技术可以方便地控制孔隙大小和孔隙间通道尺寸,是一种满足组织工程需求的较为理想的细胞支架制备新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支架材料
  • 1.2 支架制备方法
  • 1.2.1 常用支架制备方法
  • 1.2.2 经典溶液浇注/粒子沥滤法
  • 1.2.3 改进的溶液浇注/粒子沥滤法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4 本课题的创新点
  • 2 弹性微球致孔剂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2.2.2 弹性微球致孔剂制备
  • 2.2.3 微球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加压喷雾法制备弹性微球
  • 2.3.2 高压静电法制备弹性微球
  • 2.4 小结
  • 3 细胞支架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3.2.2 压滤成型法制备多孔细胞支架
  • 3.2.3 支架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DLLA 溶剂的选择
  • 3.3.2 支架外观和孔隙结构
  • 3.3.3 支架孔隙率
  • 3.3.4 致孔剂残余
  • 3.4 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分对煤孔隙结构及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J]. 煤矿安全 2020(02)
    • [2].粉煤灰水泥砂浆孔隙结构及分形维数的演变特征[J]. 混凝土 2020(07)
    • [3].一种多重孔隙结构人造岩心的制备新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物探 2015(02)
    • [4].碳酸盐岩多孔介质等效孔隙结构参数反演及应用[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9(S1)
    • [5].不同煤种孔隙结构分布及特征研究[J]. 煤炭技术 2020(09)
    • [6].磷酸活化法活性炭孔隙结构的调控机制[J]. 新型炭材料 2018(04)
    • [7].数字重建孔隙结构内流体流动特性的计算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10)
    • [8].热作用对煤孔隙结构及气体吸附量的影响[J]. 煤矿安全 2020(06)
    • [9].碳酸盐岩复杂孔隙结构的研究[J]. 国外测井技术 2014(04)
    • [10].高温高压下煤孔隙结构的变化对瓦斯吸附特性的影响[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12)
    • [11].富县油田J区块长8_2油层组孔隙结构特征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1)
    • [12].煤体孔隙结构毛细管压力特征研究[J]. 煤 2016(02)
    • [13].不同孔隙结构的硅海绵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 弹性体 2009(01)
    • [14].硅橡胶海绵材料孔隙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 特种橡胶制品 2009(01)
    • [15].海拉尔某地区核磁共振孔隙结构评价方法与应用[J]. 国外测井技术 2019(02)
    • [16].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7].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孔隙结构实验研究[J]. Applied Geophysics 2018(02)
    • [18].褐煤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06)
    • [19].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研究 2016(02)
    • [20].岩样核磁共振试验在孔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3)
    • [21].单颗粒煤孔隙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及分形重构[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26)
    • [22].矿石中的反应扩散与孔隙结构演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金属矿山 2011(07)
    • [23].矿石颗粒级配对堆浸体系三维孔隙结构的影响[J]. 工程科学学报 2020(08)
    • [24].煤层孔隙结构对吸附作用的力学效应[J]. 贵州农机化 2020(03)
    • [25].油层孔隙结构与剩余油分布实验研究[J]. 中外能源 2018(03)
    • [26].煤储层纳米孔隙结构及其瓦斯扩散特征[J]. 地球科学 2018(05)
    • [27].高压注水对煤孔隙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3)
    • [28].富有机质页岩成分与孔隙结构对吸附气赋存的控制作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3)
    • [29].动水压力作用下沥青路面水-孔隙结构应力分析[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4(06)
    • [30].二元复合体系动用不同模态孔隙结构的剩余油[J]. 断块油气田 2019(03)

    标签:;  ;  ;  ;  ;  

    孔隙结构可控的三维多孔细胞支架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