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原因与战略调整

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原因与战略调整

论文摘要

“十五”期间,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连续几年保持两位的增速,2006年更是达到1775亿美元,2007年这一数值仍将会被刷新,面对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随之引发的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出口退税等问题,不少更是上升为金融问题、政治问题。在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政府也提出了“压顺差、调投资、促消费”的工作方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全面的认识我国的贸易顺差,如何实现国际贸易平衡,在我国20多年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宏观经济背景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新的贸易战略与策略,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由前言和正文组成前言作为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行文的基本框架。前言的写作有助于读者了解本文的写作方向和方式、方法,同时也为正文的展开奠定基础。正文由第二、三、四、五、六章组成。第二章从理论上分析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也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首先描述了贸易差额论并作出评价,其次描述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并作出评价,最后在结合前人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三章在对我国贸易顺差总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贸易顺差来源、国别和地区分布、产品分布三方面及贸易失衡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为下面几章的论述做了一些铺垫。第四章主要分析贸易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双向作用,主要从出口、进口对国民收入的依存度,金融安全,贸易摩擦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主要从我国对外贸易内外两个方面对中国外贸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外贸失衡的内部原因上,主要从国内消费持续低迷、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外汇政策调整四个方面对贸易失衡作出分析;在外贸失衡的外部原因上,主要从国际产业和分工调整、经济全球化、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限制、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的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第六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以上几章的概括、分析和总结,对如何实现中国贸易平衡给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了我国外贸战略调整的目标;第二节分别从调整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外汇管理政策四个方面给出了争取贸易平衡的具体措施;第三节在第二节宏观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分别从进口环节管制、提高通关便利、加强进口信息服务等微观方面提出调整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贸易平衡与失衡:理论渊源
  • 2.1 贸易差额论
  • 2.2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2.3 进口贸易理论
  • 3 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的状况
  • 3.1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来源分析
  • 3.2 我国贸易顺差的国别和地区分布
  • 3.3 我国贸易顺差的产品分布
  • 4 贸易顺差的双向作用分析
  • 4.1 出口、进口与国民收入依存作用计量分析
  • 4.2 金融安全影响
  • 4.3 贸易摩擦
  • 5 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原因
  • 5.1 内部原因
  • 5.2 对外贸易顺差的外部原因
  • 6 贸易平衡: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性调整
  • 6.1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
  • 6.2 与之配套的政策调整
  • 6.3 其他相应的举措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原因与战略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