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毒性效应研究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毒性效应研究

论文题目: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毒性效应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动物学

作者: 李康

导师: 陈立侨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阿特拉津,毒死蜱,急性毒性,卵巢,肝胰腺,卵黄蛋白原,代谢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类通过使用农药有效地控制了目标生物,另一方面,施用的农药也通过各种途径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它们对水生生态系统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报道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对我国重要养殖种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急性毒性和亚致死效应。 在采用标准毒性试验方法和胚胎离体试验方法评估两种农药对中华绒螯蟹急性毒性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多种免疫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研究了两种农药对胚胎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力、幼体能量代谢和生长、雌性性腺发育、卵黄发生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可为丰富水生毒理学内容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完善水环境标准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幼蟹Ⅰ、幼蟹Ⅱ、成蟹和胚胎均无急性毒性,但10和20mg/L阿特拉津显著缩短胚胎孵化时间。毒死蜱对幼蟹Ⅰ、幼蟹Ⅱ、成蟹和胚胎的96h LC50值分别为22.9、75.9、142.2和54.7μg/L。6.3和12.5μg/L毒死蜱暴露可使胚胎孵化时间显著延长。建立在胚胎试验基础上的阿特拉津安全浓度为100μg/L,毒死蜱安全浓度为0.06μg/L。 首次报道了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过程中8个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硫酶(GST)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酶活性变化,SOD和CAT活性随着代谢活动增强活性氧产生增加;GST活性升高表明胚胎解毒能力增强;而AChE活性的升高则反映出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表明胚胎在阿特拉津和毒死蜱暴露过程中遭受了氧化胁迫,GST参与了胚胎和幼蟹对阿特拉津的代谢,阿特拉津经GST催化直接与GSH结合可能是幼蟹代谢的主要方式。阿特拉津对毒死蜱的毒性不表现出协同效应。 耗氧率和排氨率测定显示阿特拉津通过增加对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分解来增加能量的产生,而毒死蜱暴露则降低幼蟹代谢水平。两种农药均可减少幼蟹体内能量物质的积累,并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幼蟹可以通过延长蜕皮间期的策略来完成生长。幼蟹在蜕皮期间对毒物暴露更为敏感。 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决了有关中华绒螯蟹Vg发生场所的争议,并阐明了卵巢发育过程中Vg的发生规律。中华绒螯蟹卵巢和肝胰腺都具有合成Vg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农药对水生动物毒性影响研究概述

第二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急性毒性研究

第三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胚胎毒性效应研究

第一节 胚胎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

第二节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胚胎的生化胁迫效应

第四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幼体毒性效应研究

第一节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幼蟹的生化胁迫效应

第二节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幼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第三节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幼蟹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第五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雌性成体毒性效应研究

第一节 中华绒螯蟹卵黄蛋白原合成场所的研究

第二节 雌蟹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卵黄蛋白原的发生

第三节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雌蟹卵巢发育的影响

第四节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卵黄发生期雌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ureafaciens ZXY-2降解特性及对人工湿地强化机制研究[D]. 赵昕悦.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 [2].阿特拉津降解菌株BTAH1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应用的研究[D]. 胡江.南京农业大学2004
  • [3].地下水中阿特拉津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D]. 刘娜.吉林大学2006
  • [4].基于阿特拉津降解菌构建功能菌剂及其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研究[D]. 曹博.东北农业大学2017
  • [5].AMF-美人蕉共生系统降解水中阿特拉津特性的研究[D]. 董静.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 [6].腐殖酸及其不同级分和铁的络合物对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D]. 欧晓霞.大连理工大学2008
  • [7].共存污染物对沉积物及其主要组分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研究[D]. 王岙.吉林大学2009
  • [8].阿特拉津对地表饮用水源水质影响评价及毒理研究[D]. 刘威.东北师范大学2015
  • [9].生物炭对西唯因与阿特拉津环境行为的影响[D]. 张鹏.南开大学2013
  • [10].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农药的复合污染机理模型研究[D]. 王志增.华北电力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对鲤鱼毒理作用的研究[D]. 邢厚娟.东北农业大学2010
  • [2].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毒性作用研究[D]. 赵艳民.南开大学2009
  • [3].中华绒螯蟹蛋白质营养生理研究[D]. 江洪波.华东师范大学2003
  • [4].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D]. 徐海圣.浙江大学2004
  • [5].典型有机污染物胁迫对鲈鱼生物标志物系统影响的研究[D]. 吴继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6].水体Cu~(2+)对中华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杨志彪.华东师范大学2005
  • [7].中华绒螯蟹雌体脂质营养及生殖调控研究[D]. 刘立鹤.华东师范大学2005
  • [8].几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岛近海常见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D]. 朱丽岩.中国海洋大学2005
  • [9].农药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遗传毒性研究[D]. 崔永.浙江大学2006
  • [10].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效应及维生素E的营养调节[D]. 洪美玲.华东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毒性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