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探究

论文摘要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应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惟一目标。关注人的主体能动性、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特征。“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究”旨在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富有个性地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有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等特点,设计出教学模式的环节如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提出问题,组织讨论;(3)开展主体性操作活动,合作学习;(4)交流展示,作结促达;(5)应用延伸,全面竣达;(6)改进作业形式,延伸课堂活力。通过教学实践和典型案例,探索如何通过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主体性教育概论
  • 1.1 主体性教育概论
  • 1.1.1 主体性的内涵
  • 1.1.2 主体性教育的内涵
  • 1.2 主体性教育原则
  • 1.2.1 活动性原则是实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根木原则
  • 1.2.2 价值性原则
  • 1.3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的基本主张
  • 1.3.1 在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学生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 1.3.2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的具体内涵
  • 第二章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2.1 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符合国际教改所趋
  • 2.2 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适应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2.3 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价值
  • 2.3.1 初中学生的内在需要呼唤主体性发展教学
  • 2.3.2 它有助于教师转变理念,改革教学
  • 2.3.3 它有助于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 2.3.4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第三章 初中数学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3.1 哲学基础
  • 3.1.1 主体和主体性的哲学涵义
  • 3.1.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3.2 心理学方面
  • 3.2.1 皮亚杰的个体建构观
  • 3.2.2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观
  • 3.2.3 罗杰斯学习原则
  • 3.3 数学教育学方面
  • 3.3.1 波利亚数学启发法
  • 3.3.2 弗赖登塔尔再创造教育观
  • 3.3.3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涵义
  • 第四章 初中数学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究
  • 4.1 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发挥主体性的途径
  • 4.1.1 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 4.1.2 发展和发挥主体性的途径:主体活动和过程教学
  • 4.2 主体性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原则
  • 4.2.1 主体参与原则
  • 4.2.2 分层指导原则
  • 4.2.3 及时反馈原则
  • 4.2.4 激励评价原则
  • 4.3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探究
  • 4.3.1 研究的两个班级情况分析
  • 4.3.2 初中数学主体发展教学基本模式
  • 4.4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
  • 4.4.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 4.4.2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参与
  • 4.4.3 开展主体性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
  • 4.4.4 交流展示,作结促达
  • 4.4.5 应用延伸,全面竣达
  • 4.4.6 改进作业形式,延伸课堂活力
  • 4.5 网络资源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 4.5.1 信息技术与设趣激情的整合
  • 4.5.2 信息技术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整合
  • 4.5.3 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 4.6 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数学案例
  • 第五章 实验及其评价与反思
  • 5.1 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的评价
  • 5.1.1 某一节的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比较
  • 5.1.2 某一阶段的成绩比较
  • 5.2 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发展
  • 5.3 实验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幼儿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J]. 教育革新 2009(05)
    • [2].马克思的主体性变革与当代主体性重建[J]. 新视野 2020(01)
    • [3].理解与主体性认知[J]. 南方论刊 2019(12)
    • [4].确权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选择[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9(05)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重构[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师范生主体性实践调查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7].“人”与“非人”——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考察[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1)
    • [8].农村“厕所革命”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7)
    • [9].当代消费活动中主体性的迷失[J]. 戏剧之家 2020(09)
    • [10].“恐惑”论:主体性的既视感[J]. 文学教育(下) 2020(02)
    • [11].构建中国主体性公共治理学派的反思性探索——评李俊清教授《族群和谐与公共治理》[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12].我国贫困治理中的主体性构造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6)
    • [13].中国特色扶贫制度模式对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的形塑逻辑[J]. 学习与实践 2020(02)
    • [14].主体性、专业性与人文性的凸显[J]. 教育传媒研究 2020(03)
    • [15].老子《道德经》的终极关怀思想与人的主体性及社会性的关系[J]. 汉字文化 2020(07)
    • [16].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考察[J]. 宁夏党校学报 2020(03)
    • [17].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区隔:后现代的空间解构[J]. 宜宾学院学报 2020(05)
    • [18].论脱贫攻坚的人民主体性——基于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视阈[J]. 广西社会科学 2020(02)
    • [19].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人民主体性的构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塑[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8)
    • [21].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党员主体性发挥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07)
    • [22].从主体性角度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生态性建构[J]. 滨州学院学报 2020(01)
    • [23].新时代高校师德“主体性约束”审思[J]. 北京教育(德育) 2020(06)
    • [2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主体性培育[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04)
    • [25].主体性视域下高校艺术专业双创教学中学生地位的彰显与落实[J]. 教育观察 2020(21)
    • [26].重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J]. 文化纵横 2019(03)
    • [27].试论幸福的主体性——由《幸福的他者性与为了幸福的教育》引发的思考[J]. 教育观察 2019(17)
    • [28].政党协商视域下参政党主体性建设的若干思考[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3)
    • [29].主体“部件出租”:论作品中艺术家主体性的表现方式[J]. 思想战线 2019(05)
    • [3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构建[J]. 当代农村财经 2019(10)

    标签:;  ;  ;  ;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