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论文题目: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水土工程

作者: 严会超

导师: 杨培岭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模型,可持续经营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生态公益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功能和效益的发挥。在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划分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后,对生态公益林的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评价和可持续经营研究已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本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和多种分析评价模型,结合“二类调查”的数据资料,开展了系统的质量评价,同时,通过对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实现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与建议。主要结果如下: 1、遥感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与2002年相比,白云区生态公益林总的面积有所增加(增加的比例1.83%),但幅度不大。主要表现在林分稍微有所增加,经济林和竹林增加的比例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生态公益林属于被保护林地,时间跨度也不长。所以,从两年的数据来看,总体变化不大。 2、在林分水平上,从生态公益林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量来看,白云区生态公益林总体情况是中幼龄林过多,达75.16%,幼龄林占了林分面积的53.23%,中龄林占了21.93%。而生态效益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只占了24.84%。各龄组的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均高于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林分的平均蓄积量27.36 m~3/hm~2,但远低于全国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78.06m~3/hm~2)。 3、构建了全新的免疫SOFM评价模型,并首次将其应用于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同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型的评价结果很接近,也比较相似。白云区生态公益林总体质量较差。 (1) 白云区生态公益林不同地类的质量等级评价结果:由免疫SOFM评价模型分析的结果可知,质量为三等的公益林面积为13727.7hm~2,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60.85%;质量为一等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仅为1649.7hm~2,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31%;质量为二等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7183.8hm~2,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31.84%。占主要比例的林分面积占了全部生态公益林面积的67.16%,且有近50%林分面积的质量为三等,有近40%林分面积的质量为二等。此外,占第二大面积的经济林质量几乎全部都是三等。竹林的面积不大,绝大部分属于二等的质量。所以,从不同地类的质量等级分布上可以看出其总体质量较差。 (2) 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地势、不同坡度、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向等)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结果:白云区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中丘和低丘地形中,同时在低山、高丘也有少量的分布。分布于各种坡向的地质条件,在平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比例略微占有优势,坡度主要在大于25度,坡位主要是坡。垂直分布主要在海拔100-300m和海拔小于100m的地方。 (3) 白云区生态公益林以人工林(含飞播林)为主,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3.13%。天然林的面积比较小,只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26.87%,天然林的质量等级也不高,一等的只占3.6%,二、三等的合计占23.27%;人工林(含飞播林)的质量等级一半左右为三等,占49.64%,一等的只占3.54%。 (4) 白云区生态公益林国有林的面积比较小,只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6.67%,以集体林为主,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93.33%。集体林的质量总体上比国有林的质量要差,三等的集体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及可持续经营研究综述

1.2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依据

1.3 论文立题设计

1.4 研究地点概况

第二章 生态公益林的动态监测

2.1 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与原则

2.2 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2.3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生态公益林质量分析与评价

3.1 生态公益林数据库的建立

3.2 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3.3 评价单元的划分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5 评价模型的构建

3.6 评价结果与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

4.1 生态公益林的功能性分析

4.2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论文的特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6-04-05

参考文献

  • [1].浙江省公益林监测评估及地籍管理系统研建[D]. 李土生.南京林业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崔一梅.北京林业大学2008
  • [2].生态公益林项目评价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D]. 蔡细平.浙江大学2008
  • [3].临安示范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指标与可持续性分析[D]. 姜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
  • [4].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D]. 谢剑斌.福建师范大学2003
  • [5].密云集水区公益林补偿研究[D]. 校建民.北京林业大学2004
  • [6].基于3S技术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研究[D]. 刘健.北京林业大学2006
  • [7].北京山区油松侧柏生态公益林抚育效果研究[D]. 贾忠奎.北京林业大学2005
  • [8].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体系研究[D]. 豪树奇.北京林业大学2008

标签:;  ;  ;  ;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