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蛋白(MUC1,MUC2,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粘蛋白(MUC1,MUC2,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粘蛋白家族(mucin, MUC)是由上皮细胞产生的一大类高分子量糖蛋白,研究发现其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其作为分子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对MUC1的研究较多,对于其他类型粘蛋白研究较少,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拟对MUC1、MUC2、 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意义以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存档蜡块240例,应用组织芯片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对标本中粘蛋白家族成员(MUC1、MUC2、MUC5AC和MUC6)进行检测,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随访资料。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各粘蛋白家族成员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一般特征:资料完整病例共计207例,均为女性,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2.7岁。其中Ⅰ级7例,Ⅱ级135例,Ⅲ级65例;肿瘤大小≤2cm的78例,>2cm的129例;淋巴结有转移者125例、无转移者82例;术后有复发转移者50例、无复发转移者157例。病例随访时间为半年至5年。随访期间因乳腺癌复发转移死亡11例,非乳腺癌原因死亡6例。(2)207例标本中MUC1阳性185例,阳性率89.4%。统计分析显示MUC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17,P<0.05),与淋巴结转移亦呈负相关(r=-0.15,P<0.05),而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17,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HER-2表达以及复发转移未显示出相关性。(3) MUC1阳性病例的亚细胞定位中4.3%(8/185)呈现单纯管腔腔缘表达,21.6%(40/185)为腔缘伴胞浆表达,74.1%(137/185)表现为胞浆伴胞膜表达。其中胞浆伴胞膜表达者更倾向于具有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P<0.05)。(4)MUC2的阳性率很低,仅为4.3%(9/207)。因病例数较少,未做统计学分析。(5) MUC5AC的阳性率是42.0%(87/207)。除了MUC5AC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239,P<0.05)、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155,P<0.05)以外,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均未见明显相关性。(6)MUC6在标本中的阳性率为22.2%(46/207)。分析显示MUC6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287,P<0.05),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未显示相关性。[结论](1)MUC1在大多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都有表达。MUC1高表达的乳腺癌病例更倾向于具有低组织学级别、ER阳性、无淋巴结转移等特点。MUC1的异常亚细胞定位,即胞浆伴胞膜表达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相关性。MUC1的异位表达可能是潜在的预后不良因素。(2) MUC2、MUC5AC及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42.0%及22.2%,其中,MUC5AC在低级别导管癌和ER阳性的病例中表达较高;而MUC6则在HER-2阳性的病例中表达增高。但对其研究较少,有待于更多资料进一步证实。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材料
  •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三、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组织芯片观察
  • (二)一般特征
  • (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讨论
  • (一)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乳腺癌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 (二)粘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 (三)结语与展望
  • (四)本课题的特色与局限性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MUC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0(04)
    • [2].三河牛乳中上皮黏蛋白MUC1遗传多态性研究[J]. 畜禽业 2020(05)
    • [3].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地塞米松耐药与MUC1表达的关系[J]. 山东医药 2020(34)
    • [4].VEGF与MUC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2)
    • [5].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MUC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14)
    • [6].MUC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肿瘤防治研究 2009(10)
    • [7].MUC1基因及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6)
    • [8].MUC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0(04)
    • [9].胃癌组织中的MUC1和VEGF表达及其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5)
    • [10].MUC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宁夏医学杂志 2009(06)
    • [11].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04)
    • [12].MUC1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08(04)
    • [13].壳聚糖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MUC1基因疫苗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01)
    • [14].MU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J]. 华夏医学 2015(03)
    • [15].成都麻羊乳上皮黏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08(03)
    • [16].MUC1在食管癌成瘤中的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05)
    • [17].MUC1基因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09(13)
    • [18].粘蛋白MUC1与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J]. 免疫学杂志 2011(08)
    • [19].MUC1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在胚胎着床中的意义[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10)
    • [20].HIF-1α、MUC1和MMP-9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17)
    • [21].外周血MUC1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微转移的关系[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6)
    • [22].携抗MUC1单克隆抗体的超声造影剂微泡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0)
    • [23].抗EGFR、CA199及MUC1单克隆抗体偶联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杀伤胰腺癌细胞作用的比较研究[J]. 四川医学 2020(11)
    • [24].MUC1表达与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及顺铂反应的关系[J]. 中国临床医学 2014(01)
    • [25].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UC1蛋白水平的评价[J]. 免疫学杂志 2012(05)
    • [26].MUC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08)
    • [27].猪乳上皮黏蛋白(MUC1)和一组高分子量蛋白遗传多态性的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03)
    • [28].FS、MUC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33)
    • [29].乳癌Ⅳ期MUC1血清抗体的中和作用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36)
    • [30].三阴乳腺癌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 2020(22)

    标签:;  ;  ;  ;  

    粘蛋白(MUC1,MUC2,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