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

补肾活血法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

邬素珍许焕英通讯作者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中医妇科;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法治疗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80例,分为补肾活血法治疗组(病例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基础治疗为腹腔镜手术后Gn-RHa治疗3个月,病例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内异方”加减和“排毒活血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无特殊治疗。结果:病例组在治疗3各月后其各项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肾活血法;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功能

【正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及月经失调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生育期是EM的高发阶段,其中76%在25-45岁,与EM是激素依赖性疾病的特点项符合。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现在经济状况呈正相关,与剖腹产、人工流产、宫腹腔镜操作增多有关。至今EM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有“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免疫炎症学说”等各种学说。目前学者们在“免疫炎症学说”上进行来大量的研究,认为免疫调节异常在EM的发生、发展各环节起重要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功能、免疫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减弱而不能有效清除异位内膜。[1]笔者以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Ⅲ-Ⅳ期EM共80例,年龄在18岁~45岁。

1.2EM诊断和分期标准参考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中EM诊断、分期标准制定。[2]

1.3纳入标准①经腹腔镜诊断为Ⅲ-Ⅳ期EM患者,年龄在18岁~45岁;②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治疗3个月。③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该研究并愿意随访者。

1.4排除标准①EM分期为I~II期;②生殖器恶性肿瘤、其他局部或全身性恶性肿瘤患者;③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④曾使用激素类药物、中药治疗EM停药未够3个月者,正在服用其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药物的患者。

1.5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为腹腔镜术后第一个月月经来潮第1天行诺雷德3.6mg皮下注射,每隔4周用药一次,共用药3次。

(1)补肾活血法治疗组(病例组):在基础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补肾活血法的中医综合治疗,使用口服“内异方”和“排毒活血灌肠方”外用保留灌肠两种。具体方药以及用法如下:①“内异方”:各5g的红花、炙甘草,各10g的莪术、柴胡、白芍、桑寄生、续断、砂仁、醋鳖甲、鸡内金,各15g的丹参、盐牛膝、延胡索、制佛手、山楂、鸡血藤。统一由我院煎药室使用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煎药机进行代煎,药液浓缩成150ml/剂,药液包装机真空包装成1小包。于术后第一次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服用,每天1剂,早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②“排毒活血灌肠方”组方:丹参30g、桃仁15g、莪术30g、赤芍20g、虎杖30g、血竭5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丹皮15g。统一在我院煎药室代煎,药液浓缩成100ml/剂,药液包装机真空包装成1小包。于术后第一次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由经过规范培训、统一考核及格的固定5名护士执行。

(2)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除基础治疗,无特殊治疗。

1.6观察指标于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一天和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对照组年龄(35.2±3.7)岁,月经周期(30.8±3.4)天,经期(6.0±0.7)天,III期19例,IV期21例,病例组年龄(35.5±3.6)岁,月经周期(29.8±3.2)天,经期(5.8±0.5)天,III期22例,IV期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说明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治疗前2组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后,2组患者IgA、IgG、CD4、CD4/CD8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患者IgA、IgG、CD4、CD4/CD8下降及CD8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多数认为种植学说、免疫因素、基因遗传等有关。由于目前EM的发病机制未明确,故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近几年以免疫因素的研究最为热门,大量研究表明[3]EM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现象,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细胞因子的紊乱现象。王艳春[4]学者研究发现EM患者体液免疫反应较健康人群异常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率升高。虽然学者们对EM的免疫炎症因素的研究取得来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暂未见有从免疫炎症角度治疗EM的方法报道。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将EM归属至“痛经”、“症瘕”、“不孕”范畴,中医认为“肾虚血瘀”是EM重要发病机制。所以,应把补肾活血法为治疗原则。本研究中选用“内异方”和“排毒活血灌肠方”是由广东省首批“百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邬素珍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研究结论总结得出的治疗EM的有效组方。“内异方”全方重在补肾活血、化瘀消癥;“排毒活血灌肠方”全方重在解毒消癥。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内异方”联合“排毒活血灌肠方”保留灌肠的补肾活血法综合治疗对EM患者症状的改善、触痛性结节和附件包块的缩小、盆腔状态的改善、妊娠率的提高等有明显疗效。[6]

本研究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3个月后,体液免疫指标IgA、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指标CD4、CD8与治疗前比较,CD4细胞降低,CD8升高;并与对照组比较,CD4细胞降低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肾活血法治疗能有助于调整EM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来起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除了免疫因素,近年来相关研究中指出细胞炎症因子亦是EM发病的重要因素,如IL-6、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的生长中具有一定的协助作用,且具有较高的水平表达。[5]本研究发现,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患者IL-6、TNF-α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肾活血法治疗能有助于抑制IL-6、TNF-α的分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失调,较少炎症反应而抑制异位病灶的生长,从而起到治疗EM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补肾活血法综合治疗EM疗效明确,可通过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充分发挥中医内外合治的优势即特点,全面调节机体的整理功能,达到治疗EM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1-267.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2015,50(3):161-169.

[3]贺克,刘姣,李彩霞.活血化瘀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机制研究进展[J].药物与临床,2012,9(17):26-28.

[4]王艳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02):210-212.

[5]甘芳,阿小英,刘哲,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TNF-α、LXA4、YKL-40的表达及其与r-AFS分期和痛经程度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3):4518

-4521+4496.

[6]邬素珍,陈秀廉,邓卫红,等.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3):198-202.

基金项目:

1.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研项目(编号:2014A020221109);

2.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20151105);

3.佛山市科技创新项目(编号:2016AG100531)

标签:;  ;  ;  

补肾活血法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