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论文-陈剑强

背俞穴论文-陈剑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背俞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尿潴留,背腧穴,埋线

背俞穴论文文献综述

陈剑强[1](2019)在《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背腧穴埋线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排尿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14.9±9.1)天,短于对照组的(19.4±8.1)天;观察组治愈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及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孙山[2](2019)在《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0例。单一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分析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评估指标显着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1期)

孙海舒,李荫龙[3](2019)在《辨“痒”选择背俞穴配合温针灸治疗皮肤源性慢性瘙痒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配合温针灸治疗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症的效果。方法:60例皮肤源性慢性瘙痒患者,根据症状辨识"五脏痒"选择背俞穴进行治疗。在合谷、曲池等主穴基础上,根据五脏辨证,心痒加心俞、膈俞;肝痒加肝俞、胆俞;脾痒加脾俞、胃俞;肺痒加肺俞、厥阴俞;肾痒加肾俞、膀胱俞、八髎。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2周后以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愈4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2周疗程内,瘙痒NRS评分呈递减趋势,治疗1、2周后瘙痒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辨"痒"选择背俞穴配合温针灸治疗皮肤源性慢性瘙痒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1期)

房涛,杜娟[4](2019)在《针刺背俞穴联合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背腧穴配合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自拟解郁安神汤(由柴胡12g,白芍30g,远志15g,首乌藤12g等19味中药组成),水煎服,1日一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针刺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等脏腑背俞穴,隔日一次,共治疗15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DRS)、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疗效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0.05;<0.01),两项指标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针刺背腧穴结合口服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卢晶,孙莉[5](2019)在《基于心身医学角度论艾灸背俞穴治疗便溏》一文中研究指出便溏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发现其发病常与情绪有关,艾灸背俞穴可通过刺激心(脑)-胃(肠)系统,从调节情志方面治疗便溏,疗效较好。笔者总结采用艾灸背俞穴治疗便溏及其与心身医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便溏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0期)

梁虹,罗漫丽,李海婷[6](2019)在《背俞穴按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后患者腹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背俞穴按压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对颈肩腰腿痛中心收治的108例行手法复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复位术后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加上背俞穴按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腹胀发生率和发生程度,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 05)。结论:背俞穴按压能降低复位术后腹胀发生率和有效缓解腹胀程度,对患者康复有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曾庆婷,杨改琴,左甲,秦彩娟[7](2019)在《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C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嗳气泛酸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0.0%,B组为76.7%,C组为90.0%。C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CAG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背俞穴治疗。(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葛鹏飞,杨正飞,史丽萍[8](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血流灌注量与体表温度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和红外热像技术,初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的变化特点,为运用穴位进行中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60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和红外热像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同步监测背俞穴及其旁开1 cm对照点的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连续记录30 min,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肺俞、脾俞、肾俞和胃脘下俞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与旁开对照点比较,均高于对照点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P <0.01)。结论背俞穴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张秀凤,张龙,王海滨[9](2019)在《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癌性疼痛及对免疫调节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癌性疼痛的治疗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叁阶梯止痛疗法,阿片类药物因有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背俞穴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此处进行刺血拔罐对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缓解及免疫调节具有良好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7期)

王翠芳,张萃[10](2019)在《背俞穴刺血临证验案4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称为背俞穴。背俞穴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可以调理五脏六腑气血,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恢复五脏六腑正常功能,使人体阴阳气血得以平衡。经络瘀阻引起的病症以刺血疗法治疗有效。有些疑难杂症常规治疗无效时,背俞穴刺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肺结节、乳腺结节、肾囊肿、甲状腺结节等以背俞穴刺血治疗疗效迅速,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7期)

背俞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0例。单一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分析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评估指标显着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背俞穴论文参考文献

[1].陈剑强.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9

[2].孙山.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

[3].孙海舒,李荫龙.辨“痒”选择背俞穴配合温针灸治疗皮肤源性慢性瘙痒60例[J].中国针灸.2019

[4].房涛,杜娟.针刺背俞穴联合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9

[5].卢晶,孙莉.基于心身医学角度论艾灸背俞穴治疗便溏[J].中国民间疗法.2019

[6].梁虹,罗漫丽,李海婷.背俞穴按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后患者腹胀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9

[7].曾庆婷,杨改琴,左甲,秦彩娟.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

[8].葛鹏飞,杨正飞,史丽萍.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血流灌注量与体表温度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9

[9].张秀凤,张龙,王海滨.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癌性疼痛及对免疫调节的研究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9

[10].王翠芳,张萃.背俞穴刺血临证验案4则[J].河北中医.2019

标签:;  ;  ;  ;  

背俞穴论文-陈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