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800)

【摘要】目的:分析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此次收治于我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B超检查,研究组患者给予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CT;腹部创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75-02

腹部创伤患者,如果临床中未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则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基于此,提升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中,腹部创伤的表现比较多,根据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误诊率,对临床治疗而言并不有利[2]。基于此,本文特此针对腹部创伤患者,探讨了CT诊断的应用价值,期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5~60岁,平均(34.35±6.16)岁,平均病程(1.46±0.23)年,创伤源由:高处坠落4例、车祸13例、摔伤5例、锐器伤18例。常规组中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35.78±6.45)岁,平均病程(1.52±0.31)年,创伤源由:高处坠落5例、车祸15例、摔伤7例、锐器伤13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B超检查:使用彩超仪器,2.5~6MHz探头频率,嘱咐患者呈仰卧位,常规探查患者腹部。研究组给予CT诊断:采用多排螺旋CT,500~700窗宽,扫描范围为膈顶部至最下端的右肾下极,或者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为主,将扫描范围适当的扩大到盆腔部位。扫描参数:管电压120~150kV,管电流180~260mA,512×512矩阵,0.7s时间,2~5mm层厚。

1.3观察指标

B超检查标准:分析脏器成像特征,是否有变形、增大;实质性病变部位的回声是否不均匀、是否增强,血肿位置的回声是否低沉;创伤位置回声是否为片状,脏器周围是否存在液性暗区。

CT诊断标准:观察分析脏器包膜是否完整,是否有月牙形、条形状态的低密度或高密度影;脏器实质密度是否均匀,是否有片状、条状高或低密度区,是否有裂痕,必要时结合增强扫描与脏器的肿瘤及感染等疾病鉴别;腹膜腔是否存在积血、积液;腹腔内是否存在游离气体。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

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5%,常规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5.00%,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腹部创伤患者,大多数都是因为高处坠落或者是车祸所导致的,为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必须寻找一种快速且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3]。腹部创伤患者由于其内脏损伤程度不一,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加重病情的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甚至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B超检查方式,其特点为操作方便、快捷,但是临床确诊率比较低,容易发生漏误诊等状况。对比B超检查而言,CT检查的临床确诊率非常的高。基于此,在临床诊断之中,CT检查这种方式的应用价值更高。

通过CT检查,可仔细观察到患者脏器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的程度,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患者腹腔积血容量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4]。经本次研究发现,腹部创伤患者当中,脾脏受损的发生率非常高,占比(16/40)40%左右;脾脏受损发生率高与脾脏组织含有丰富的脾滤泡血管有极大的关系,动脉血管壁缺乏弹性,如果患者脾脏遭受锐器伤、强烈的冲击时,就会直接造成脾动脉血管的破裂、出血,并造成失血性休克乃至死亡。其次则是肝脏受损,占比(13/40)32.5%,肝脏受损因为出血量较大而引起患者休克,严重时还会发生胆汁性腹膜炎;通过CT检查,确定肝脏挫伤的部位,以及包膜损伤状况,并以此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肾脏损伤占比(8/40)20%,肾脏的挫伤易引起肾包膜下血肿;肾破裂表现为肾实质不完整,碎裂成块,同时伴肾周围血肿,严重者可见肾周尿漏;通过CT增强检查,如果发现肾的实质强化较差,需考虑肾动脉是否发生损伤,进而考虑是否实施手术予以治疗。发生率最低的是腹膜后出血,占比(2/40)5%,通过CT增强检查,观察腹膜后脂肪间隙及周围血管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腹膜损伤程度及范围。基于此,临床中应当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联合临床资料,判断其损伤位置以及状况[5]。通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定腹部脏器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程度及范围以及出血情况,以此来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CT临床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B超诊断率,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检查,其优势更为明显[6]。可按照腹部创伤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有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春燕.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1:80-81.

[2]丁银新.腹部创伤CT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8:1-3.

[3]袁富红,高娟,张玥玥,郑玲.CT在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2,02:71-72.

[4]王军辉.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03:110.

[5]申斯原,刘大勇,胡玲飞.C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01-102.

[6]李健.C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07:1227-1228.

标签:;  ;  ;  

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