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M缓冲器的研究

WATM缓冲器的研究

论文题目: WATM缓冲器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作者: 赵宇

导师: 张曙

关键词: 流量控制,交换机缓冲器,平均缓冲器容量,概率生成函数,交换延迟,平均分组延迟,几何分布

文献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无线ATM技术(WATM)是一个正在发展且在多方面获得了重要应用的新技术,特别在军事领域发展更快。 WATM系统除了提供完成交换延迟所需要的缓冲外,还需要有另外的缓冲容量来满足信道的需求。巨大的缓存器容量成为制约WATM系统性能的重要的因素,也成为了研究WATM交换技术中的热点和难点。 论文的创新点反映在: 1.在充分研究ATM网络提供的服务类型,已有流量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每个通信节点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案。 2.基于概率生成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多输入单输出的缓冲器模型;研究了多输入单输出缓冲器的工作状态,得到了WATM缓冲器容量的统计特性和传输延迟的统计特性,得到了缓冲区容量和信息延迟的概率生成函数表达式,获得了缓冲区容量和信息延迟的均值和方差。 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WATM缓冲区容量的平均值和信息延迟的平均值成正比。由于同样的通信质量下,WATM需要比ATM更多的缓冲器长度,因此在通信过程中,WATM会比ATM造成更大的信息延迟;换言之,在同样的缓冲器长度条件下,WATM的通信质量会比ATM的通信质量差。 第二个结论是:对分组服务时间服从不同分布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论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几何分布所需的缓冲器的平均容量,缓冲器容量方差,及所造成的信息延迟的均值和延迟的方差均为最大;换言之,在相同条件下,对缓冲区容量和信息延迟而言,几何分布是最不利的分布。 3.基于概率生成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多输入单输出的缓冲器模型;由于模型不依赖于入队分组的状态分布,允许入队是相关的,突发的业务源可以是具有任意分布的马尔可夫链,因此适用的范围更宽广。获得了WATM的缓冲器系统容量的闭合解的表达式,对缓冲器容量均值及平均分组延迟也均给出了闭合解的表达式以及当缓冲器采用有限容量时缓冲器溢出的概率表达式。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来源与意义

1.2 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1.3 论文结构和主要的工作

第2章 ATM和 WATM

2.1 ATM技术

2.2 ATM的协议

2.3 无线 ATM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TM的流量控制和交换机缓冲器

3.1 ATM提供的服务类型

3.2 ATM流量控制

3.3 ATM交换机的缓冲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输出系统缓冲器研究

4.1 生成函数

4.2 用生成函数建立 WATM缓存器模型

4.3 缓冲区的容量

4.4 信息延迟

4.5 数值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关输入及多输出缓冲器研究

5.1 WATM缓存器模型

5.2 模型的统计特性分析

5.2.1 业务源相关的单输出系统

5.2.2 多输出系统

5.3 数值仿真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10-21

相关论文

  • [1].腿式着陆缓冲器的理论模型及优化设计研究[D]. 罗昌杰.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 [2].无线接入网系统优化与接入算法研究[D]. 凌翔.电子科技大学2004
  • [3].无线MIMO系统的传输性能研究[D]. 陈其铭.华南理工大学2004
  • [4].互耦多通道自适应有源噪声抵消技术研究[D]. 王杰.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 [5].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 武思军.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6].基于SIP/NMA的IP移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焦燕鸿.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7].基于互补序列的通信测距复合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郭黎利.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8].大柔性飞机起落架缓冲器设计研究[D]. 史友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 [9].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半主动控制研究[D]. 李延成.南京理工大学2007
  • [10].胶泥缓冲器的耗能机理研究与设计[D]. 贾九红.上海交通大学2007

标签:;  ;  ;  ;  ;  ;  ;  

WATM缓冲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