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

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用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特殊的具有双重政治和经济属性的广播电视的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的规律性与差异性、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集聚性、产业效率的空间差异、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及广电产业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等进行了多尺度、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并最终提出了应对传媒全球化竞争的对策和中国广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全文共分为十一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数据,以及本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创新。第2章是理论综述,主要对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有关区域发展的理论、广电传媒相关理论、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影响力理论进行了充分阐述和评析。第3章在第2章的理论基础上,对广电传媒相关概念,兼具喉舌功能和产业特性的广播电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对中国广电产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收入结构模式等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由于制度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广播电视不同于西方的公共广播电视或商业广播电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公益性—准公益性—商业性”三个阶段。即使在“商业性”阶段也并不能够完全商业化,广播电台、电视台机构的设置和运营还必须在“事业管理”的框架下进行。虽然起步晚、产业化发展慢,但随着有线广播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和发展,中国广电产业创收能力不断增强,财政拨款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不断缩减。为了揭示广电产业的地区差异性,第4章从产业发展和收入构成的角度,对中国财政投入、创收水平、广告能力以及其它收入等的省际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的考察和分析。作为精神需求产品的生产产业,广电产业在空间上具有与地区GDP相类似的由西向东不断增长的规律性。考虑到广电产业的公共服务性质,对于处于弱势的中国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当前还必须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和发达地区的支援,以不断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为了对广电产业的空间差异和趋同性进行深层次挖掘,第5章在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统计学、劳动经济学等的理论和模型支持下,结合GIS技术,运用图表分析、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LISA分析、广义空间模型、Panel Data模型等对中国省际广电产业发展和收入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规律性的空间格局和空间集聚性的存在,即具有最高发展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均位于中国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一直是广电产业发展的“热点”地区,中西部地区则是明显的“冷点”地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依赖性越来越显著。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产业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第6章通过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对中国东中西部、省域、地市域、县域等尺度广电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电产业具有明显高于三大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而且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各尺度下的产业效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性。从地市域和县域角度,长三角和珠三角为广电产业发展显著的“热点”地区,而中部、西北部地区则为广电产业发展显著的“冷点”地区;从县域角度,在全省广电产业不算发达的云南省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也是劳动生产率的“热点”地区。投入产出分析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第7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2模型对中国30个省域1997~2004年的广电产业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计算出每一年的生产有效点、绘出生产前沿面,并计算出各年和累计的过剩投入率。上海、广东和北京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代表,宁夏、青海和西藏则是“低投入低产出”的代表,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相对来说为“高投入低产出”的代表。为了进一步定量地衡量广电产业的空间集聚性,第8章通过运用产业集聚指数、相对集中指数和区域专业化指数等测量指标,结合空间统计模型和GIS工具,对中国不同时期广电产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广电产业的空间集聚强度远高于三大产业;从全国和省域尺度来看,中国广电产业的发展均处于成长阶段;此外,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区广电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与生俱来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属性而导致的产业特殊性,本章对中国广电产业的空间集聚特性及集聚效益进行了分析。此外,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大众媒介所特有的“地方化”趋向、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广电产业的技术创新等方面对广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和集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于不可忽视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属性,对广电产业的综合评价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第9章通过建立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均方差方法,对中国31个省区2000和2004年的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差异十分明显,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和北京等省市优势明显,西部的贵州、甘肃等省则竞争力明显落后。四年来,省际之间综合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很不均衡,引起变化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竞争力加强,西部地区则主要是政府投入加大而增强了实力。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区广电产业高度发达,通过对三个区域内34个城市的广电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现为,排行中两头差异明显,即上海、北京和深圳竞争力优势明显,最后一名的承德得分不及上海的五分之一,其余城市之间差异不太大;三个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可见一斑:长三角城市的优势很显著,珠三角居中,京津唐的劣势明显。随着区域内同质、异质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广告争夺大战不断上演,通过分布于东中西部的18个城市入手,从地方电视台吸引力、节目收视竞争力、电视广告投放潜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电视广告竞争力的差异和原因。作为一种生产意识形态的产业,广电产业可通过直接、间接和外部性等渠道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本文第10章定性地分析了广电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正、负向影响。并结合Pearson相关和Panel data模型,对北京和上海两市广告投放对商品零售额的影响进行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吃的商品”的广告投放和其商品实际零售额和零售额同比增长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亦即广告正向引导作用的存在;此外,同样是“吃的商品”,除去广告引导的影响,北京比上海具有更旺盛的消费能力。本章还对人口发展水平对广告效应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广告收入和人口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统计相关性,随着人口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广电广告收入几乎以同样的趋势增长。最后,本章还通过“超级女生”、“韩流经济”和“浙江横店影视集团”等实例从电视媒介平台催生娱乐经济、广电产业影响国家经济和广电产业引起社会分化、推进城市化进程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角度,对广电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第11章,也即本文的最后一章,在前文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从面对广电产业全球化竞争,中国广电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着手,提出应对策略;从广电产业的涓滴和极化效应以及产业的区位效应出发,并结合产业的双重属性,提出中国广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2.1 传媒经济研究
  • 1.2.2 产业集聚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样本说明与数据来源
  • 1.4.1 样本尺度
  • 1.4.2 数据来源及数据库建立
  • 1.5 研究内容
  • 1.6 主要创新
  • 第2章 理论传承与发展
  • 2.1 新空间经济学理论
  • 2.2 有关区域发展的理论
  • 2.3 广电传媒相关理论
  • 2.4 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影响力理论
  • 第3章 中国广电产业的特征及发展历程
  • 3.1 相关概念及产业特性
  • 3.1.1 相关概念
  • 3.1.2 广电传媒的产业特性
  • 3.2 广电产业发展的中国模式
  • 3.2.1 西方的公共广播电视
  • 3.2.2 西方和日本的商业广播电视
  • 3.2.3 广播电视的中国模式
  • 3.3 中国广电产业历史发展概述
  • 3.4 中国广电产业收入增长分析
  • 3.4.1 政府财政投入增长
  • 3.4.2 实际创收增长
  • 3.4.3 广告收入增长
  • 3.4.4 有线广播电视发展
  • 3.4.5 其他收入的构成变化与增长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收入的地区差异
  • 4.1 中国广电媒介的空间布局
  • 4.2 广电产业收入的地区差异
  • 4.2.1 财政拨款的地区差异
  • 4.2.2 实际创收收入的地区差异
  • 4.2.3 广播电视广告的地区差异
  • 4.2.4 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的地区差异
  • 4.3 中国西部农村广电产业分析
  • 4.3.1 西部农村广电产业发展的差距
  • 4.3.2 西部农村广电产业自身发展能力分析
  • 4.3.3 国家对西部农村广电产业的投入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广电产业空间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广电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5.2 广电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分析
  • 5.2.1 空间自相关方法
  • 5.2.2 广电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分析
  • 5.2 广电产业空间发展的冷热点分析
  • 5.2.1 LISA分析
  • 5.2.2 广电产业空间发展的冷热点分析
  • 5.3 广电产业创收的空间发展预测分析
  • 5.3.1 广义空间模型
  • 5.3.2 广电产业创收的空间发展预测分析
  • 5.4 广电产业空间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5.4.1 Panel data模型
  • 5.4.2 广电产业空间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广电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 6.1 分析指标
  • 6.2 广电产业比较效益评价
  • 6.3 广电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地区差异
  • 6.4 省域广电产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 6.5 地市域广电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
  • 6.6 县域广电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各省区广电产业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 7.1 理论和模型
  • 2模型的经济意义'>7.1.1 BC2模型的经济意义
  • 7.1.2 DEA的优点与适用性
  • 7.2 数据筛选与调整
  • 7.3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效率评价
  • 7.3.1 生产有效点计算
  • 7.3.2 拟合生产前沿面
  • 7.3.3 产业生产集表示
  • 7.3.4 产业过剩投入率计算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中国广电产业集聚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 8.1 分析指标
  • 8.2 广电产业集聚强度分析
  • 8.2.1 相对集中指数测度
  • 8.2.2 产业集聚指数测度
  • 8.2.3 区域专业化指数测度
  • 8.3 广电产业集聚特性及效益分析
  • 8.4 广电产业发展区域差异及集聚的原因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中国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 9.1 广电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 9.1.1 建立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9.1.2 广电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9.1.3 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方法
  • 9.2 各省区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 9.3 中国三大经济区广电产业竞争力分析
  • 9.4 城市电视广告竞争力分析
  • 9.4.1 地方电视台吸引力
  • 9.4.2 节目收视竞争力
  • 9.4.3 电视广告投放潜力
  • 9.5 本章小结
  • 第10章 中国广电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 10.1 广电产业影响力分析
  • 10.2 广告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分析
  • 10.2.1 广告引导商品销售的定量化分析
  • 10.2.2 广告引导商品销售的地区差异性分析
  • 10.3 地区人口发展水平对广电广告效应的影响程度分析
  • 10.4 广电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发展
  • 10.5 本章小结
  • 第11章 中国广电产业未来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 11.1 应对传媒全球化竞争的对策研究
  • 11.2 中国广电产业未来发展战略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项目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5G技术浪潮下的广电产业发展趋势探索[J]. 中国新通信 2020(01)
    • [2].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媒介经营模式的转型探究——以湖北广电为例[J]. 新闻前哨 2020(07)
    • [3].以智慧广电开启广电产业发展新路径[J]. 中国有线电视 2019(03)
    • [4].融媒环境下广电产业创新工作[J]. 科技传播 2019(18)
    • [5].“十三五文改规划”:广电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J]. 有线电视技术 2017(06)
    • [6].新常态下广电产业如何转型升级[J]. 新闻战线 2015(11)
    • [7].因地制宜发展县级广电产业[J]. 视听纵横 2015(04)
    • [8].湖北广电产业发展及其运营机制研究[J].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3(00)
    • [9].共迎技术革新 共商产业发展 “视听中国”2019国际广电产业交流会在新加坡成功举办[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07)
    • [10].融媒环境下广电产业的创新之路[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2)
    • [11].推动现代广电产业在市场体系中的渗透浅析[J]. 声屏世界 2018(04)
    • [12].“十三五”规划部署广电产业重点[J]. 中国广播 2017(06)
    • [13].西部广电产业发展思维[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01)
    • [14].发力供给侧 引领新常态——“十三五”时期广电产业主题阐释[J]. 声屏世界 2016(04)
    • [15].当下广电产业发展的困境及突围创新路径探究——以天津广电产业发展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03)
    • [16].推进湖北广电产业发展[J]. 世纪行 2011(04)
    • [17].三网融合下的广电产业价值链重构[J]. 科技传播 2011(14)
    • [18].制播分离时代的广电产业变局[J]. 当代文坛 2010(06)
    • [19].天津广电产业集团化变革与内容布局[J]. 青年记者 2015(29)
    • [20].新时代,广电产业再出发[J]. 中国广播影视 2019(21)
    • [21].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省广电产业发展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J]. 江西政报 2008(18)
    • [22].三网融合试点区广电产业体制的问题及创新[J]. 电视技术 2014(04)
    • [23].我县农村广电产业发展路在何方[J]. 中国传媒科技 2013(12)
    • [24].我国广电产业的战略转型与实现路径[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01)
    • [25].广告之外 空间广阔——城市广电产业经营体制重构[J]. 视听界 2012(06)
    • [26].试论广电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体系架构[J]. 新闻实践 2009(11)
    • [27].主动融合加速 CCBN全面展示广电产业化成果[J]. 通信世界 2008(10)
    • [28].“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广电产业发展创新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22)
    • [29].美、欧广电产业和第三方机构对这门产业发展前景的乐观展望[J]. 有线电视技术 2012(05)
    • [30].管中窥豹:广电产业上市潮[J].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12(07)

    标签:;  ;  ;  ;  ;  ;  ;  ;  

    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