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

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

论文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其惨重,灾区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更是不堪重创,严重影响到其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作为建国以来强度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地震,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震灾后青少年内心创伤的抚平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本研究基于抗震救灾工作转入重建后期,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背景下,以汶川震灾后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从实证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获取震灾后两年青少年人生态度、价值评判、观念意识等身心变化现状,综合探析了自我、社会、学校、家庭、文化等主要影响因素,为本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强力支撑。由此立论,重点引入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的概念、内容、相互关系及现实意义,强调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为灾后重建“应有之义”,地震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成长的重大“契机”。在反思中看到了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需长效推进,精神重建更侧重“塑”的必要性所在。最后,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合力重建”角度对如何加强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提出对策思考,旨在使其心灵受到慰藉,精神有所依托,生存富有意义,最终实现生命全面提升。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一) 国内外研究各有侧重
  • (二) 认识较为统一之处
  • (三) 经典理论启示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基本内容和突破点
  • 第一章 汶川震灾后青少年身心现状及影响因素
  • 一、震灾后青少年身心基本状况
  • (一) 调研基本情况
  • (二) 震灾后青少年身心受影响状况
  • 二、青少年的界定及身心特点
  • (一) 青少年的界定
  • (二)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 三、影响青少年身心变化的因素分析
  • (一) 不同的自我意识
  • (二) 生存环境的变化
  • (三) 家庭结构打破和家长养育观的变化
  • (四) 学校育人环境的变化
  • (五) 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公共危机
  • 第二章 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的学理分析
  • 一、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与精神重建的界说
  • (一) 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
  • (二) 震灾后青少年精神重建
  • 二、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与精神重建的关系
  • (一) 心理重建与精神重建统一于生命提升全过程
  • (二) 心理重建与精神重建互为前提和补充
  • 三、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的现实意义
  • (一) 有效促成重建工作整体推进
  • (二) 为青少年自我成长提供重大契机
  • (三) 有利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青少年中培育
  • (四)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少年中认同与实践
  • 第三章 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的反思
  • 一、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存在的问题
  • (一) 初期应急性救援居多,缺乏规范性和长效性
  • (二) 心理援助专业化程度低,易引发二次伤害
  • (三) 组织协调不够、待加强与当地沟通
  • 二、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的必要性
  • (一) 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需长效推进
  • (二) 震灾后青少年精神重建不可忽视
  • 第四章 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的对策思考
  • 一、政府主导统筹的效能发挥
  • (一) 角色定位准确,主导统筹全局
  • (二) 层层落实兼顾因地制宜
  • 二、学校教育重建的整体推进
  • (一) 重塑学校精神,帮助青少年学会坚强、找回归属
  • (二) 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 (三) 融入生命教育、灾难教育、感恩教育,致力青少年生命品质的提升
  • (四) 加大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
  • (五) 疏通教师"活水",助其心理恢复与个人成长
  • (六) 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心理重建长效开展
  • (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人文滋育和身心浸润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
  • 三、青少年内在能量的自我唤醒
  • (一) 培养积极自我概念,作为新生活良好开端
  • (二) 重构合理认知,让生命发展更具方向感与意义感
  • (三) 寄予成长性期望,让个体成长循序渐进
  • 四、社会生态系统资源的整合优化
  • (一) 适度的公益援助和社会关注
  • (二) 社会援助力量的长效注入与可持续发展
  • (三) 发挥良性社区体系的扶持作用
  • (四) 注重家庭的引导与支持功能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日本震灾后文学中的“3·11”书写:川上弘美《神明2011》中的新“日常”[J]. 外国文学 2020(05)
    • [2].云铝海鑫昭通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水电铝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J]. 有色金属设计 2020(03)
    • [3].地震灾后的传染防护和心理危机防护[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17)
    • [4].一类震灾人员受损估计方法及应用[J]. 运筹与管理 2019(11)
    • [5].青海省召开玉树州杂多、囊谦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工作专题会[J]. 中国应急管理 2016(12)
    • [6].从震灾报道及马赛克运用看报道的可能性[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9)
    • [7].20世纪云南震灾史研究综述[J].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01)
    • [8].地震之国的记忆传承——论日本震灾档案的管理[J]. 中国档案 2015(12)
    • [9].中国震灾文学的创作溯源刍议[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06)
    • [10].测绘在震灾中的重要作用[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33)
    • [11].学会道歉,用真心打动人[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09(05)
    • [12].招魂——为那些在“5.12”震灾中走失的孩子[J]. 诗刊 2011(07)
    • [1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行政效能问责规定(试行)》的通知[J]. 四川政报 2008(22)
    • [14].孩子们的书包整齐地排列在地上——为震灾中遇难的孩子们而作[J]. 诗选刊 2008(06)
    • [15].礼赞震灾中的英雄教师[J]. 版纳 2008(03)
    • [16].雕像:震灾中的母亲[J]. 美文(上半月) 2008(07)
    • [17].汶川大震灾多有中小学生遇难[J]. 岷峨诗稿 2008(02)
    • [18].震灾诗歌巡礼[J]. 厦门文学 2008(07)
    • [19].震灾,让我们的心在一起(组诗)[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08(07)
    • [20].震灾组诗[J]. 黄河文学 2008(06)
    • [21].众志成城抗震灾[J]. 泉州文学 2008(07)
    • [22].震灾别忘补水保命[J]. 科学养生 2008(08)
    • [23].战震灾歌[J]. 黄河 2008(04)
    • [24].震灾后,载入历史的脸庞[J]. 新作文(高中版) 2008(09)
    • [25].浅析地震灾后重建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问题[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21)
    • [26].震灾诗热潮的原因和意义[J]. 红岩 2010(S1)
    • [27].震灾——赈灾[J]. 集邮博览 2008(06)
    • [28].汶川震灾[组诗][J]. 黄河文学 2008(06)
    • [29].国内外一月大事[J]. 云南支部生活 2008(08)
    • [30].近代四川震灾救济中的政府与社会[J]. 兰台世界 2014(25)

    标签:;  ;  ;  ;  ;  

    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