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

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生力军及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毕业之后的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途。本论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揭示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困境,并就困境的各方面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笔者最后将目光聚焦到大学生就业力这一概念上,认为当前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瓶颈问题就是低下的大学生就业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就业力的概念、现状和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现实路径。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毕业生能够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能够依据社会职业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保持胜任工作并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是将所受高等教育转化为工作能力的一种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力本质上是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特殊性首先表现为过程性,即这种能力充分体现在大学生求职过程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其次,表现为职业性,即与大学生踏入社会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连,没有大学生就业、职业发展也就无所谓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力。从外延上来说,大学生就业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职业能力、职业认知能力、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五个基本层面,各项能力又各自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如专业技术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和修养、终身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等。从其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出和培育有助于矫正市场需求与高校教育的错位,有助于反思与重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制。论文的第三部分中笔者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的现状,探讨了就业力低下的原因,提出目前大学生就业力低下,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的缺陷:政府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体制,以及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缺陷。其中笔者认为高校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因而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能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高校要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应注重对教学服务和就业服务两大教育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完善。第四部分中笔者继续探讨了具体的改革路径。提出教学服务改革上高校面临的重点工作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服务体系和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教学改革,建立多层次的综合课程平台体系,加强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统一指导下的个性化发展。就业服务改革上高校面临的重点工作是通过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培养具备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在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方面可以建立符合我国教育体制特点的基本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如下:将高校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划分为职业意识启蒙期培养、就业力提升期培养和就业力实践期培养三大模块。依据三大模块的适用时间,将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实施分为六个连续性阶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技巧,宣传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最终实现深入贯彻培养和提升就业力的根本目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界定及问题必要性分析
  • 一、大学生就业力的基本概念
  • 二、大学生就业力的核心内容
  • 三、大学生就业力提出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现状
  •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原因
  • (一) 政府管理体制的缺陷
  • (二) 高校管理体制的缺陷
  • (三)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
  • 第三章 当下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 一、建立以提升就业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服务体系
  • (一)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 (二) 建立有利于就业力培养和提升的综合课程体系
  • 1、建立通识课程体系
  • 2、建立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 3、建立实践课程体系
  • 二、建立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 (一)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基本模式
  • (二)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 (三)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技巧
  • (四)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三:宣传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