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论文摘要

前人对小黑麦作为饲草品质方面已有了较多的研究,但关于肥料、密度等农艺措施对小黑麦生物产量和子粒品质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小黑麦在黑龙江省具有较大生产潜力,但对小黑麦的品种利用和高产栽培技术尚缺乏研究,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小黑麦生态适应性,以提高生物产量为目标,重点研究提高产量的改良机理(即农艺措施)、各品种的分蘖规律、叶面积动态变化,筛选适合黑龙江生态条件的品种,并通过密度和氮肥运筹提高小黑麦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品质,以期为小黑麦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提供栽培理论依据。试验于2007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实习基地进行,采用东农5305和东农96026两个品种,分别为饲用型、粮饲兼用型。设施氮水平(N)和栽培密度(D)两个因子。三个氮素营养水平处理(N),施纯氮分别为N1(75kg/hm2),N2(150kg/hm2),N3(225kg/hm2)。四个群体大小处理,分别为D1(基本苗750万株/hm2),D2(基本苗600万株/hm2),D3(基本苗450万株/hm2),D4(基本苗300万株/hm2)。裂区设计,施氮水平为主区,密度为副区,三次重复。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群体大小和氮素营养水平处理下各指标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内,小黑麦群体每公顷总茎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变化,从拔节期开始两极分化,无效分蘖死亡,总茎数减少,群体开始变小。各处理在同一氮素营养水平下,在分蘖期至成熟期各时期每公顷总茎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成熟期收获穗数却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东农5305不同氮素营养水平条件下分别以D2N1、D3N2和D4N3处理获得了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东农96026在不同的氮素营养水平条件下,分别以D2N1、D3N2和D3N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表明在同等氮素营养水平下,适当低的密度有利于干物质量的积累。在同一氮素营养水平条件下,两品种不同密度间灌浆速率D3>D4>D2>D1;说明低密度群体光照条件好,有利于提高子粒灌浆速率。2.两个品种单株叶面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同一氮素营养条件下,除N1表现出D2>D1>D3>D4,其余两个氮素营养条件下均表现出D3>D2>D1>D4。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均为D1>D2>D3>D4,N3>N2>N1。旗叶功能期随着密度的降低和氮素营养的增加得到了延长。密度过高和密度过低均不利于旗叶光合速率的提高;不同的氮素营养水平条件下两个品种表现出N2处理能够获得较高的光合速率,均大于N1、N3处理。通过降低密度来调节群体结构,可使小黑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比高密度下的旗叶叶绿素含量有所提高,在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两个品种在低密度密度处理下的比叶重明显高于高密度密度处理,随氮素营养的增加,比叶重也有所增加。3.东农5305的鲜草产量较东农96026要高,鲜草产量随群体密度的降低、氮素营养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东农5305和东农96026两个品种的最高鲜草产量分别出现在:(53 844.4kg/hm2)D3N2处理和(49 530.0 kg/hm2)D1N2处理。干草产量与鲜草产量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D3N2处理,东农5305干草产量的最高值为15 480.3 kg/hm2,东农96026干草产量最高值为12 514.3 kg/hm2。子粒产量除N1水平外,同一氮素营养水平条件下各处理产量均以D2处理最高。4.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增加,随群体密度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较低的密度和低氮素营养水平有利于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可以通过调节密度和施肥水平来改善饲用品质。5.密度和氮素营养水平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通过共同作用产生影响;密度对湿面筋含量影响不显著;氮素营养水平,对子粒容重无较大影响。密度和氮素营养水平对两个小黑麦品种生理指标、产量及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适当低的密度和合理的氮素营养水平有利于促进小黑麦的生长发育,协调好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生育时期调查
  • 2.2.3 生理指标测定
  • 2.2.4 生物产量测定
  • 2.2.5 子粒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2.2.6 饲用品质测定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1 对群体动态变化及分蘖成穗率的影响
  • 3.1.2 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3.1.3 对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 3.2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叶面积的影响
  • 3.2.1 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 3.2.2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3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旗叶性状的影响
  • 3.3.1 对旗叶功能期的影响
  • 3.3.2 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
  • 3.3.3 对旗叶叶面积的影响
  • 3.3.4 对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5 对旗叶比叶重的影响
  • 3.4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生物产量指标的影响
  • 3.4.1 对鲜草产量的影响
  • 3.4.2 对干草产量的影响
  • 3.4.3 对子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3.4.4 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 3.5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植株饲用品质的影响
  • 3.5.1 对植株粗蛋白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 3.5.2 对植株粗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 3.5.3 对植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 3.6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子粒品质的影响
  • 3.6.1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6.2 对SDS 沉降值的影响
  • 3.6.3 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
  • 3.6.4 对容重的影响
  • 3.6.5 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植株品质的影响
  • 4.3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子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 4.4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植株鲜、干草产量的影响
  • 4.5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子粒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产量与旗叶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种业 2018(01)
    • [2].冬麦春播条件下旗叶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
    • [3].拔节期追氮对小麦百农矮抗58旗叶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6)
    • [4].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的遗传规律[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06)
    • [5].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和旗叶水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02)
    • [6].测墒补灌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及衰老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8)
    • [7].旗叶先衰型小麦生长后期顶三叶光合特性及其意义[J]. 作物学报 2012(12)
    • [8].弱光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和抗氧化代谢[J]. 作物学报 2012(07)
    • [9].两种高产小麦衰老进程中旗叶脂肪酸含量变化的比较[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06)
    • [10].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光合及抗氧化代谢与氮素营养关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1)
    • [11].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遗传规律研究[J]. 小麦研究 2008(02)
    • [12].干旱对关中地区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1)
    • [13].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旗叶叶绿素和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的变化[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08)
    • [14].水分运筹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04)
    • [15].氮素运筹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品质和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3)
    • [16].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郑麦9023花后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4)
    • [17].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5)
    • [18].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8)
    • [19].超高产小麦收获指数与灌浆期旗叶、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9)
    • [20].不同密度对小麦花后旗叶和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1(12)
    • [21].播期和密度对郑麦9023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3)
    • [22].去叶处理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8)
    • [23].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03)
    • [24].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对光强的响应[J]. 华北农学报 2008(02)
    • [25].旗叶迎风飘扬[J]. 文学港 2016(02)
    • [26].墒度对滴灌春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5)
    • [27].不同肥料对盐碱地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3)
    • [28].小麦不同绿色器官对灌浆中期高温胁迫的响应[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10)
    • [29].化学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旗叶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3(S1)
    • [30].冬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枯尖与根系特征的关联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1(04)

    标签:;  ;  ;  ;  ;  ;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