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理性经济人视角解读“房奴”现象

从有限理性经济人视角解读“房奴”现象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化,土地,尤其是大城市的土地变成稀缺资源,多种复杂因素使得房价节节攀升,庞大的“房奴”群体应运而生。成为“房奴”后,生活质量变化很明显,表现在工作上--不敢跳槽,家庭生活上--啃老,无房不嫁,休闲生活上--休闲支出大为减少。为了使研究具有可比性,同时为了真正区分“房奴”群体与“伪房奴”群体,这里我们所使用的“房奴”定义是:“房奴”是指城镇居民出于现实因素考虑,不得不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围绕着“房奴”群体购房动机的解释,见仁见智,本研究经过资料分析认为,购房行为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符合“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该消费行为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房奴”群体的形成有深刻的社会心理背景,对“房奴”群体而言,现实因素是真实而迫切的,心理因素则是虽奢侈却重要的,具体如下。影响“房奴”购房的现实因素有:1.与房屋产权相关的附加权利,如结婚、户籍、教育。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均规定,如果没有自己的产权,一旦结婚,要将户口从集体户口迁出,小孩无法上户口,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2.租售比高,租房投资无利可图,适合的房源难找。这种情况在房价高的地区尤其明显,租售比高使得希望靠租房投资的人无利可图,他们更愿意将房子卖掉而不是出租。3.租赁体系不完善,居住无保障。目前我国租赁体系尚不完善,房东权利无限大,与房东出现纠纷维权困难。从社会性格角度看,国人宁愿当“房奴”不愿租房也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心理因素有:1.根深蒂固的土地情结,过去围着土地转,现在围着房子转。2.国人对家的意象中,房子和财产是基础,而家有着非常重要的心理意义,满足了人对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这些基础需求得到满足,人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3.对房子的钟爱也与当下社会风气有关。社会逐渐分层,国人以拥有房产为荣,为了获得所期待的某一阶层的认可而超出个人经济能力买房,进行攀比性消费。另外由于舆论的推波助澜,渲染有房者才是成功者也影响国人购房的决定。4.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左右了人们的消费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切加剧了国人购房消费行为中的从众现象,重今生不重来世的幸福观对国人的购房行为也有影响。本研究对现实的启示意义在于解决目前的住房难现象不能有失偏颇,既要改变个人的消费观念,也要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房奴"群体数量日益增长
  • 1.1.2 "房奴"生活质量下降显著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3.1 "房奴"的界定
  • 1.3.1.1 愈来愈受关注的"房奴"现象
  • 1.3.1.2 "房奴"的经济学界定
  • 1.3.2 "房奴"的含义
  • 1.3.2.1 "房奴"的语义学分析
  • 1.3.2.2 与相近词的关系分析
  • 1.3.2.3 "房奴"得到传播的原因
  • 1.3.3 "房奴"形成的社会背景研究
  • 1.3.3.1 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 1.3.3.2 社会心理学角度的研究
  • 1.3.4 "房奴"生活现状的研究
  • 1.3.4.1 工作生活
  • 1.3.4.2 家庭生活
  • 1.3.4.3 休闲生活
  • 第2章 "房奴"购房动机研究的理论探讨
  • 2.1 理性经济人理论
  • 2.2 有限理性经济人理论
  • 2.2.1 挑战理性经济人理论的心理学研究
  • 2.2.2 有限理性经济人
  • 第3章 "房奴"购房的现实因素
  • 3.1 与产权相关的附加权利
  • 3.2 租售比高,适合房源难找
  • 3.3 租赁体系不完善,居住无保障
  • 第4章 "房奴"购房的心理因素
  • 4.1 根深蒂固的土地情结
  • 4.2 国人家的意象---房子与财产是基础
  • 4.3 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家的情感意义
  • 4.3.1 需要层次理论
  • 4.3.2 需要层次理论对家的情感意义解释
  • 4.3.2.1 家能够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
  • 4.3.2.2 家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爱和归属的需要
  • 4.3.2.3 家能满足人们对尊重的需要
  • 4.3.2.4 家为人们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可能
  • 4.4 社会风气对购房心理的影响
  • 4.4.1 社会分层,国人以拥有房产为荣
  • 4.4.2 认同心理与攀比心理
  • 4.4.3 舆论塑造"无房者无能"的情绪氛围
  • 4.5 从众心理
  • 4.6 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幸福观--不重来世重今生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错案责任追究制向司法责任制转变的合理性探析——从理性经济人角度出发[J]. 法制博览 2018(28)
    • [2].理性经济人与财务舞弊之悖论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06)
    • [3].“理性经济人”与主流经济理论中的假设问题[J]. 学术月刊 2008(11)
    • [4].从理性经济人视角探析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12)
    • [5].“理性经济人”的扬弃——兼评两种后续假说[J]. 理论界 2009(11)
    • [6].“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及其限度[J]. 学理论 2011(19)
    • [7].对理性经济人的“理性”的质疑[J]. 前沿 2012(23)
    • [8].基于理性经济人视角的税收筹划研究[J]. 市场论坛 2017(11)
    • [9].网络售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 时代经贸 2019(14)
    • [10].有限理性经济人视角下农民参与“新农合”行为研究[J]. 经济视角(下) 2012(Z1)
    • [11].试论理性经济人与制度的关系[J]. 知识经济 2011(06)
    • [12].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网络财富 2009(15)
    • [13].“理性经济人”假设与道德相矛盾吗[J]. 人民论坛 2016(31)
    • [14].从“原油宝”事件看投资者的理性经济人假设[J]. 经济师 2020(10)
    • [15].我国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学分析[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16].从致富到致乐[J].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13(08)
    • [17].试析“有限理性”下的唯物精神[J]. 商业时代 2010(05)
    • [18].“理性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J]. 当代经济 2010(22)
    • [19].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0].论“有限理性”下的唯物精神[J]. 消费导刊 2009(15)
    • [21].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J]. 求索 2008(01)
    • [22].“和谐”课堂上的“利己主义”——来自经济学教师的思考[J]. 知识经济 2014(03)
    • [23].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视角透析管理理论的内在逻辑[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4].超越“理性经济人”——从社会学角度提出批判[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4)
    • [25].浅谈“理性经济人”视角下的高等院校管理文化[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2)
    • [26].“理性自利人”其实不理性吗?[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7].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28].女人为何爱得狠[J]. 当代工人 2008(11)
    • [29].唯物史观视阈中的“理性经济人”──兼评两种界说方式[J]. 天府新论 2014(04)
    • [30].对CPA审计失信问题的研究——基于经济学角度[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7)

    标签:;  ;  ;  ;  ;  

    从有限理性经济人视角解读“房奴”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