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及优化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及优化

论文摘要

情绪觉察是指对情绪的识别和描述能力。作为情绪智力的基础,情绪觉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有关情绪觉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为:研究视角单一,即对情绪觉察的理论研究仅从单一的能力视角展开;国内测量工具缺乏,即国内缺乏情绪觉察方面的研究,其测量工具更是缺乏;研究对象不均,即研究对象以身心疾患为主,致使研究取向局限于临床取向;基础研究不足,即对情绪觉察神经基础的探索较少;干预方法不足,即对正常群体情绪觉察的干预方法缺乏针对性等。因此,从能力和过程相结合的整合视角对情绪觉察开展以教育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可以丰富情绪觉察和情绪智力的理论,还可以为情感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双线研究构想,即以教育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从能力取向和过程取向相结合的视角探究情绪觉察的概念,并通过实证探索情绪觉察能力与情绪觉察过程间的关系,以建构情绪觉察的形成作用模型;在教育应用方面,以亟需情绪觉察能力的正常群体——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情绪觉察能力的特点和情绪觉察过程的特点,并在建构的情绪觉察形成作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并加以实施,以提升职前教师的情绪觉察能力。围绕上述思路,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实证研究:首先,考察了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特点。具体包括修订情绪觉察水平问卷,并对职前教师和刚入职教师实施调查,以了解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总体特点和差异特点。其次,探索了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过程的特点。具体包括采用时间分辨率比较高的ERP技术和眼动技术探索情绪觉察能力高低不同的职前教师在情绪觉察过程中的脑电和眼动差异,以揭示其情绪觉察的特点。最后,实施了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优化。依据前两部分得出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优化情绪觉察的方法并加以实施,以提升情绪觉察能力不足个体的情绪觉察能力。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本文获得如下结论:1、修订的情绪觉察水平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查情绪觉察能力的有效工具。2、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亟待提升;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女性情绪觉察能力均优于男性;情绪觉察能力大体上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升;文科职前教师的情绪觉察能力优于理科职前教师;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在性别与专业、生源地与年级、是否独生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在职教师的情绪觉察能力高于职前教师。3、高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觉察情绪的正确率上高于低分组,但反应时则短于低分组。高分组在N100、P100、N170和LPP四个成分的幅值均显著高于低分组,而在VPP、P200和N250三个成分的幅值上均显著低于低分组;在早期阶段(100-200ms)和在晚期阶段(300ms以后),高分组在头皮后部脑区的激活高于低分组;在中期阶段(200-300ms),高分组在头皮前部脑区的激活低于低分组。4、高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在眼动总注视点个数、注视频率和瞳孔直径上高于低分组,但在眼跳时间和眼跳幅度上则小于低分组;低分组在不同情绪面孔上的加工模式一致,同时关注眼睛和嘴巴两个兴趣区,而高分组对不同情绪面孔的加工模式则不一致,在觉察恐惧面孔时更关注嘴巴这一兴趣区。5、情绪认知训练和情绪体验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情绪智力的研究
  • 1.1 情绪智力的概念研究
  • 1.2 情绪智力的测量工具
  • 1.3 情绪智力的相关因素
  • 2 情绪智力的基础:情绪觉察的研究
  • 2.1 情绪觉察的概念研究
  • 2.2 情绪觉察的测量工具
  • 2.3 情绪觉察的神经基础
  • 2.4 情绪觉察的相关因素
  • 2.5 情绪觉察的干预研究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构想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假设
  • 2.4 研究框架
  • 2.5 研究方法
  • 3 研究的意义
  • 3.1 理论意义
  • 3.2 实践意义
  • 3.3 预期创新
  • 第三部分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特点
  • 研究1 情绪觉察水平问卷在职前教师中的修订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计分程序
  • 2.4 研究程序
  • 3 结果
  • 3.1 情绪觉察水平问卷的信度分析
  • 3.2 情绪觉察水平问卷的效度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研究2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特点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程序
  • 3 结果
  • 3.1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总体特点
  • 3.3 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差异
  • 4 讨论
  • 4.1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总体特点
  • 4.2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差异特点
  • 4.3 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差异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过程的特点
  • 研究1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过程的脑电特点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程序
  • 2.4 ERP 数据采集与分析
  • 3 结果
  • 3.1 行为数据分析
  • 3.2 ERP 数据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情绪面孔觉察过程的三阶段假设
  • 4.2 不同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在情绪觉察过程中的差异
  • 5 结论
  • 研究2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过程的眼动特点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程序
  • 2.4 眼动数据采集与分析
  • 3 结果
  • 3.1 行为数据分析
  • 3.2 眼动数据分析
  • 4 讨论
  • 4.1 行为结果
  • 4.2 眼动结果
  • 5 结论
  • 第五部分 整合视角下情绪觉察形成作用机制的探索
  • 1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特点的启示
  • 2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过程特点的启示
  • 3 情绪觉察形成作用模型的初步构建
  • 第六部分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的优化研究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测评工具
  • 2.3 优化方案
  • 2.4 研究程序
  • 2.5 效果评估
  • 3 结果
  • 3.1 定量评估
  • 3.2 定性评估
  • 4 讨论
  • 4.1 有效提升了职前教师的情绪觉察能力
  • 4.2 验证了情绪觉察形成作用模型的假设
  • 5 结论
  • 第七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总讨论
  • 1.1 关于情绪觉察的研究
  • 1.2 关于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研究
  • 2 总结论
  • 3 主要贡献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及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