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论文摘要

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在西方产生,并随着资本主义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渐渐得到公认并深入人心,并逐渐被西方新闻界奉若圭臬。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时局、政局等客观原因,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要普遍晚于西方,而作为一种舶来品,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过程中在主观上也受到了一些干扰(如文革时期),这导致了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许多波澜。按照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形成与发展的时间脉络和特点,笔者将其分为五个时期进行论述:形成时期(1874——1912),笔者认为最晚在20世纪初,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就已经初步形成,当时我国的民族新闻业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部分着重于展现该时期我国民族新闻业与新闻专业主义有关的部分,也即展现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会客观指出其不足之处;第一次发展时期(1912——1937),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业继承了晚清以降新闻专业主义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邵飘萍的办报活动、黄远生的有关著述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那一时期,由于中国的内忧外患,导致大量的仁人志士选择用媒体来达到唤醒人民的目的,该时期也是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较快的时期;相对停滞时期(1937——1976),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新闻界主要作为党宣传的喉舌,导致“喉舌论”甚嚣尘上,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受到打压以至陷于停顿,甚至倒退;第二次发展时期(1977——2000),这一时期的新闻界并未如经济的井喷式发展一般全盘接受了新闻专业主义,而是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慢慢向新闻专业主义靠拢。在21世纪以前,我国的媒体至少是并没有意识到要用新闻专业主义来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但是在不自觉中,我国新闻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迸发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光芒,本部分将就这些表现做尽可能不偏不倚的总结;当下时期(2001——2012),现在可谓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改革持续不断的影响下,我国的政治改革、思想改革也越来越得到学界、业界和人民群众的重视,新闻改革也包括在其中。以《南方周末》、《财经》等媒体和《焦点访谈》等节目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扬起新闻专业主义的大旗,追求文人论政、为民代言,本部分将对这些状况进行梳理。最后,本文将对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出思考与展望。总体来说,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比较复杂,时而进步,时而有所倒退,但又并非是无迹可寻的,这种发展轨迹符合马克思主义中所说的“新生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其道路却是曲折的、迂回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正确对待新生事物,对新生事物应抱一个科学的态度。”的观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系统梳理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和脉络,论证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总体发展是前进的,同时也为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主张提供一定的史料支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2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形成时期(1874——1912)
  • 2.1 以《循环日报》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纸在新闻专业主义上的表现
  • 2.2 维新变法及民主革命准备时期我国新闻业在新闻专业主义方面的发展
  • 2.3 辛亥革命前后时期的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
  • 3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发展(1912——1937)
  • 3.1 新闻专业主义的进步与衰退——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 3.2 新闻专业主义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和十年内战时期的发展情况
  • 3.3 总结
  • 4 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相对停滞时期(1937——1976)
  • 4.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专业主义
  • 4.2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新闻专业主义
  • 4.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专业主义
  • 4.4 总结
  • 5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发展(1977——1999)
  • 5.1 我国新闻思想在 1977 年至 1979 年间的发展
  • 5.2 80 年代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发展
  • 5.3 90 年代——在改革中发展的新闻专业主义
  • 6 当今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2001——2012)
  • 6.1 在稳健发展中呈现新特点的新闻事业
  • 6.2 以“三贴近”原则为灵魂与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新闻思想
  • 6.3 当今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新表现与新特点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并不孤立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
  • 7.2 并不静止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
  • 7.3 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本土化
  • 7.4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正力松太郎对于日本新闻事业的贡献[J]. 传播力研究 2020(10)
    •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 传播力研究 2018(32)
    • [3].浅谈新时期如何发挥老干部独特优势 为党的新闻事业增添正能量[J]. 东南传播 2017(02)
    • [4].浅谈新闻事业的群众性[J]. 中国地市报人 2016(07)
    • [5].新梦时代新闻事业的特色与近代新闻比较研究[J]. 新闻传播 2014(18)
    • [6].新闻队伍素质的加强[J]. 长江丛刊 2017(08)
    • [7].新华社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摇篮[J]. 办公室业务 2016(24)
    • [8].对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再认识[J]. 新闻爱好者 2015(06)
    • [9].浅谈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J]. 视听 2013(03)
    • [10].论“公开性”对苏共新闻事业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 2012(21)
    • [11].人民性:新闻事业不懈的追求——党报新闻改革的历时性考察[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8)
    • [12].论新闻事业的文化属性[J]. 今传媒 2011(04)
    • [13].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J]. 中国地市报人 2010(10)
    • [14].从“武器论”到“资源论”——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闻事业定位的变化[J]. 今传媒 2009(12)
    • [15].改革开放30年与新闻事业[J]. 中国记者 2008(12)
    • [16].浅析法国文化与法国新闻事业的关系[J]. 现代商业 2008(17)
    • [17].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分析[J]. 传播与版权 2013(07)
    • [18].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J].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2(12)
    • [19].探索中前进: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三十年[J]. 中国报业 2008(09)
    • [20].小议新闻记者素养及责任[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23)
    • [21].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藏当代新闻传播[J]. 新闻世界 2013(03)
    • [22].从宣传本位、新闻本位到以人为本──我国新闻事业定位的发展与拓新[J]. 青年记者 2010(19)
    • [23].为一个时代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纪念胡政之诞辰120周年、逝世60周年[J]. 新闻爱好者 2009(19)
    • [24].浅论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J]. 传播力研究 2019(31)
    • [25].沙俄统治下“关东州”新闻事业及其管制——兼谈日俄战争中的新闻战[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11)
    • [26].群众运动中的表情与会意——范长江离开新闻事业的原因探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7].基层记者如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1(11)
    • [28].民国时期国人对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J]. 东南传播 2011(12)
    • [29].试论经济力量对新闻事业的控制[J]. 科技信息 2009(03)
    • [30].欧公时代的新闻事业论略[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标签:;  ;  ;  ;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