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空回归大地 ——论于坚的民间立场

从天空回归大地 ——论于坚的民间立场

论文摘要

当下中国的文化语境宣布了朦胧诗的退场,在时代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诗人们在对传统诗歌观念提出质疑的同时也纷纷投入到诗歌的探索和实验中。于坚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在努力寻求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诗歌路向。作为一位有着独到眼光的诗人,于坚首先看到了当下诗歌的危险处境——层层遮蔽让它远离了生活的在场,正是基于这一点,于坚提出让诗歌回到民间,回到琐碎而鲜活的、与个体存在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并试图打破传统诗歌中,日常生活在意识形态,文化知识和乌托邦意识挤压下的失语状态。为了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这种生活常态,于坚还选择了“口语化”的诗性言说,以使诗歌与人的生命同构。本文以此为着眼点,选择从“民间”的定义,“民间”在于坚诗歌中的表现——内容(日常生活入诗,对大自然的书写,平民身份的自我定位)和形式(口语的运用),以及于坚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悖论三方面,深入探讨剖析“民间”在于坚诗歌中彰显出的独特意义,肯定其理论主张在深刻表达个体经验、突破以往诗歌美学规范和为诗歌发展带来多种可能性方面做出的成就。回归“民间”,是诗歌发展和诗人自觉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于坚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开掘与创造深入到了诗歌的内部,其诗歌主张和创作实践拉近了诗歌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为诗歌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维度,同时也大大改变了人们对诗歌的传统理解和传统阅读方式。与传统诗歌相比,于坚独立的诗歌精神立场、充满时代特征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呈现方式,使当代诗歌在言说丰富琐碎的现代生活和复杂的现代心态方面具有可供挖掘的更大的潜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反叛路上:“他们”和于坚
  • 2 诗落民间
  • 2.1 民间的内涵
  • 2.2 日常生活的尊严
  • 2.3 还原大自然
  • 2.4 平民身份的自我确认
  • 2.5 口语与诗歌的语言神话
  • 3 来自民间的悖论
  • 3.1 隐喻与“拒绝隐喻”
  • 3.2 无意味与无穷意味
  • 3.3 后退的先锋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从天空回归大地 ——论于坚的民间立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