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在三江源区(青海果洛)高寒草甸调查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主要鼠类的种群密度及其危害程度。以高原鼠兔有效鼠洞作为被调查的对象,最后确定4个不同鼠洞密度梯度的样地,对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等因子在生长季内(5~10月)的变化和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1.不同鼠洞密度样地草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变化面积为25m×25m(1/16hm2)的四个不同鼠洞密度样地中,样地Ⅰ(AZP)主要植物有36种,小嵩草(0.151)、矮嵩草(0.1073)为群落优势种,平均优势度为0.028;样地Ⅱ(LP)主要植物有30种,小嵩草(0.1220)和早熟禾(0.1514)为群落优势种,平均优势度为0.0345;样地Ⅲ(MP)的主要植物有27种,铁棒棰(0.1134)等杂类草为群落优势种,平均优势度为0.037;样地Ⅳ(HP)主要植物有28种,鹅绒萎陵菜(0.1223)和多裂萎陵菜(0.1220)为群落优势种,平均优势度为0.036。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鼠洞密度的变化基本上与种的丰富度变化一致,但与优势度指数变化成相反趋势。鼠洞密度为54个时(样地Ⅲ,MP)各指标为最小值。鼠洞密度与植被盖度、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y=ax2+bx+c来表示,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0.9946、0.9815和0.9596。同样不同鼠洞密度样地植物群落盖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其各自地上生物量之间的趋势也呈二次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47,0.9858,0.8852,0.7。说明单峰式函数能较好地表达不同鼠洞密度样地植物群落盖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有效鼠洞梯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分布格局。2.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地上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8月底或9月份,4个不同鼠洞密度样地生物量最大值(g /m2)分别为444.6,135.1,150.7,179.1。各样地年生物量平均值排序为:样地Ⅰ(AZP) >样地Ⅲ(MP)>样地Ⅳ(HP)>样地Ⅱ(LP),说明生物量高低不能完全说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地下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8月份,4个不同鼠洞密度样地生物量最小值(g/m2)分别为5263.9,2830.7,1436.3,2280.2。各样地年生长量平均值排序为:样地Ⅰ(AZP) >样地Ⅱ(LP)>样地Ⅳ(HP)>样地Ⅲ(MP)。总生物量的趋势主要受地下生物量的支配,样地Ⅰ(AZP)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样地(P<0.01),各样地年总生物量平均值排序为:样地Ⅰ(AZP) >样地Ⅱ(LP)>样地Ⅳ(HP)>样地Ⅲ(MP)。4个不同鼠洞密度样地无论以生长季的平均值还是地上植物量达到极大值时其地下/地上植物量(R/T)比值均表明:样地Ⅱ(LP) R/T在各样地群落中比值最大,而样地Ⅲ(MP) R/T的比值最小,大小排序为样地Ⅱ(LP)>样地Ⅳ(HP)>样地Ⅰ(AZP) >样地Ⅲ(MP);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份额除样地Ⅲ(MP)外均超过95%,大小排序为:Ⅱ(LP)>样地Ⅳ(HP)>样地Ⅰ(AZP) >样地Ⅲ(MP)。生长季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和不同鼠洞密度的变化曲线用二次函数关系式y=ax2+bx+c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在鼠洞密度为54个(样地Ⅲ,MP)时各生物量达到最低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对鼠洞密度和月份的敏感程度要强于地下生物量的反应。3.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上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失水率变化不同鼠洞密度样地生长季不同月份间各功能草群生物量和占有率均显示为差异显著(P<0.05),随着鼠洞密度的增加,以莎草、禾草为主的优良牧草减少,一些喜光和采食性较差的杂草出现,并比例增加。莎草类、禾草类、杂类草生物量在生长季5~10月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在8月或9月份达到峰值。而枯草却与前三类功能群草类的变化趋势恰恰相反,在8月或9月份其生物量为最小值,生长季初末期最大。4个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在牧草生长季的初期(5月份)、末期(10月份)失水率最低,6月份为最高,样地Ⅲ(MP) 7月份达到最大。4.不同鼠洞密度样地植物净初级生产力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上净生产量、地下总净生产量、全群落净生产量均表现为差异极其显著(P<0.01)。地上部分的净生产量以样地Ⅲ(MP)最低,而样地Ⅰ(AZP)为最高达273.7 g /m2·a,比样地Ⅲ(MP)高出64.72%;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则相反。地下不同深度的净生产量在垂直高度上具有明显空间分布特征,0~10cm层最大,10~20cm和20~30cm层依次递减;5.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下生物量分布特点地下部分根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并随深度增加生物量急剧减少(P<0.01),呈“倒金字塔”分布。其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草层中, 0~20 cm层几乎占有了植物根系的全部,随鼠洞密度增加并有向地表层聚集的趋势。不同鼠洞密度样地生长季地下各层分布的平均植物量与土壤深度的关系用指数方程y=axb进行拟合(P<0.01),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样地Ⅲ(MP)在7、8月份可以用幂函数y=aex进行拟合,相关系数达0.99以上。生长季不同月份地下生物量呈“V”字型曲线,但不同鼠洞密度样地间又存在显著差异(P<0.01),死根量的消长模式与活根大致相同,在8月份达到最低。不同样地在生长季不同月份根土比差异显著(P<0.05),且每个样地的不同层根土比差异及其显著(P<0.01)。土壤根土比随鼠洞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至54个(Ⅲ,MP)时最小,到样地Ⅳ(HP)有所增加。不同鼠洞密度样地生长季不同月份根土比平均值分层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土比递减,并满足y=ax+b的线性关系(P<0.05)。样地各层总的变化趋势是样地Ⅰ(AZP) >样地Ⅳ(HP)>样地Ⅱ(LP)>样地Ⅲ(MP)。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各土层根土比随鼠洞密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用y=ax2+bx+c(P<0.01)表示,R2=0.7271~0.9959。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随鼠洞密度变化呈双峰曲线变化,在样地Ⅲ(MP)时为最小。总体是在近似零密度和中等密度时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比值达到波谷,在中等密度时最小,在低密度和高等密度时为波峰,特别是在低密度6月份时其比值达到最大。6.不同鼠洞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层物理因子的影响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土壤地温随土层深度为“V”字型变化,在15 cm处地温达到最低,5 cm处和25 cm处地温相当。不同鼠洞密度和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没有直接的函数关系。但是含水量、容重、pH值均与其分层满足线性相关,符合y=±ax+b形式。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0~10cm)最高,样地Ⅰ(AZP)含水量为最高,样地Ⅲ(MP)为最低;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由于地下根主要积聚在第一层,8月份为生长旺盛期;土壤显弱碱性,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而样地Ⅲ(MP)高于其他3个样地,这与该样地为重度退化阶段有关。7.不同鼠洞密度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4个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在生长季土壤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表现出多样性。不同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增加而减少,即0~10cm>10~20cm>20~30cm。各养分因子含量和鼠洞密度的关系主要在0~10cm差异显著(P<0.05),与第2、3层差异不显著(P>0.05)。随季节变化最大值基本出现在8月或9月份。不同鼠洞密度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排序是:样地Ⅰ(AZP) >样地Ⅱ(LP)>样地Ⅳ(HP)>样地Ⅲ(MP)。不同样地土壤全氮含量排序为样地Ⅰ(AZP) >样地Ⅱ(LP)>样地Ⅳ(HP)>样地Ⅲ(MP)。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趋势为“V”字型,在鼠洞密度是3个(Ⅰ,AZP)时含量最高,后随鼠洞密度增大含量急剧下降至最低点(Ⅱ,LP),后缓慢上升。生长季全磷含量除8月外其它月份含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恒定。碱解氮含量0~10cm 8月份达到最大后下降,10~20cm、20~30cm两层土壤却在8月份为最小值。样地Ⅰ(AZP)、Ⅱ(LP)和样地Ⅲ(MP)速效钾含量季节动态变化一致,均在8月份达到最大后下降,样地Ⅳ(HP)除表层在6月份后下降并在8月份为最小值后缓慢上升。以生长季初期的6月和旺盛期的8月为例,鼠洞密度和土壤各层营养因子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y=ax2+bx+c。式中y代表土壤各营养因子的含量,x为不同鼠洞密度,a、b、c为常数,反映草地的土壤营养状况。随着鼠洞密度的增加,土壤各营养因子养分含量反而降低,在由54个(MP)到85个(HP)的过程突然增加。从所选取的4个递增鼠洞梯度来看,54个(MP)有效鼠洞的样地各层各养分含量均为最小值。8.适宜鼠洞密度及种群的确立结合不同鼠洞密度样地植被及土壤状况可以判断,样地Ⅰ(AZP)、Ⅱ(LP)、Ⅲ(MP)和Ⅳ(HP)退化演替程度分别为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和中度退化阶段,这也验证了中度退化草地鼠类种群最大的结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得出,样地Ⅱ(LP)为鼠洞密度较适宜范围,即鼠洞密度为512个/hm2,结合洞口系数可以得出适宜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范围为:70~110只/hm2。鼠类活动及其危害程度是草地退化和演替的衍生物和信号,只是加剧了草地退化的进程。实际上植被的局部性破坏及斑块状分布才是导致高原鼠兔迁入的重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引言
  • 1. 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草地功能群及多样性研究概述
  • 1.2.1 功能群概念及其分类
  • 1.2.2 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1.2.3 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 1.3 鼠类活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1.4 高原鼠兔生活习性及其相关研究
  • 1.5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生物量的研究
  • 1.6 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自然条件
  • 2.1.2 植被及土壤类型
  • 2.1.3 鼠群种类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地选取及设置
  • 2.2.2 野外观测样地
  • 2.2.3 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方法
  • 2.2.4 植物功能群划分
  • 2.3 室内分析
  • 2.3.1 指标计算
  • 2.3.2 数据统计分析
  • 3. 不同鼠洞密度对高寒草甸地面环境的影响
  • 3.1 草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 3.1.1 植物群落多样性与鼠洞密度的关系
  • 3.1.2 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 3.2 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变化
  • 3.2.1 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相互关系
  • 3.2.2 地上生物量失水率变化
  • 3.2.3 植物净初级生产力
  • 3.3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下生物量分布特点
  • 3.3.1 生长季地下根系不同层占有量分布
  • 3.3.2 地下根生物量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 3.3.3 生长季地下活根、死根分布
  • 3.3.4 生长季土壤不同层根土比变化
  • 3.3.5 地下/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
  • 3.4 讨论与结论
  • 3.4.1 草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变化
  • 3.4.2 鼠洞密度对植物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影响
  • 3.4.3 鼠洞密度对地上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失水率的影响
  • 3.4.4 鼠洞密度对样地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 3.4.5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下生物量分布特点
  • 3.4.6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分布特点
  • 4. 不同鼠洞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的影响
  • 4.1 鼠洞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层物理因子的的影响
  • 4.1.1 土壤层地温季节性变化规律
  • 4.1.2 土壤含水量季节性变化规律
  • 4.1.3 土壤容重季节性变化规律
  • 4.1.4 土壤pH 值季节性变化规律
  • 4.2 不同鼠洞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2.1 土壤有机质含量季节动态
  • 4.2.2 土壤全氮含量季节动态
  • 4.2.3 土壤全磷含量季节动态
  • 4.2.4 土壤碱解氮含量季节动态
  • 4.2.5 土壤速效钾含量季节动态
  • 4.3 鼠洞密度与土壤营养因子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 4.4 讨论与结论
  • 4.4.1 鼠洞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层物理因子的的影响
  • 4.4.2 鼠洞密度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5. 讨论
  • 5.1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植物群落多样性
  • 5.2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上生物量
  • 5.3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下生物量
  • 5.4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关系
  • 5.5 不同鼠洞密度对地下土壤环境的影响
  • 5.6 适宜鼠洞密度及种群数量的确立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项目资助
  • 发表文章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野外站科研样地建设的思考、探索与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1)
    • [2].生态公益林监测样地的设置与调查[J]. 湖南林业科技 2020(04)
    • [3].基于大样地群团抽样的广东森林面积动态监测[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05)
    • [4].基于广东省大样地不同群团抽样方案的对比分析[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04)
    • [5].秭归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第七次复查样地地类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0)
    • [6].标准样地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6(04)
    • [7].学习一生的事业[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16(09)
    • [8].何必逼人太甚[J]. 意林 2017(05)
    • [9].坐一下,就死在山头[J]. 意林(原创版) 2017(08)
    • [10].只想和你接近[J]. 美文(下半月) 2017(09)
    • [11].无定向森林样地观测方案设计与实现[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2].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与精度计算[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3)
    • [13].中国南方复杂地形森林样地的测量标定方法[J]. 广西科学 2017(03)
    • [14].基于全站仪和快鸟影像协同的山地样地定位与匹配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0)
    • [15].隐形样地复位的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14(03)
    • [16].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预警机制初探——以广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4)
    • [17].全站仪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测量不同形状样地的效率比较[J]. 现代园艺 2012(22)
    • [18].关于生活[J]. 建筑工人 2008(08)
    • [19].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标准化和时间归一化数据库的建立[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01)
    • [20].森林动态大样地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平台[J]. 生物多样性 2017(03)
    • [21].基于贵州省大样地调查的图斑区划判读与群团样地判读对比分析[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01)
    • [22].基于不同尺度样地的森林面积估算对比分析——以鞍山市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11)
    • [23].森林资源大样地双重抽样监测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04)
    • [24].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测定的最小样地面积[J]. 生物多样性 2013(06)
    • [25].多边形样地精度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6)
    • [26].浅议森林资源清查样地复位[J]. 山东林业科技 2012(04)
    • [27].杂交鹅掌楸不同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2)
    • [28].4个样地主要树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3)
    • [29].东北地区森林长期固定监测大样地研究综述[J]. 林业勘查设计 2015(01)
    • [30].嵌套样地资源统计估计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7)

    标签:;  ;  ;  ;  ;  ;  ;  ;  

    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