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基因种系突变引起,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10%。HNPC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内镜下或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如果能早期发现原发和复发肿瘤,并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MMR基因种系突变的检测已经成为HNPCC确诊的金标准,但是较多的研究提示部分家系(包括一些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家系)始终找不到已知MMR基因种系突变。有研究表明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过度甲基化也是导致基因失活、肿瘤发生的一种机制。迄今,有关HNPCC患者基因组DNA中MLH1、MSH2过甲基化检测报道较少,检测MMR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为HNPCC的筛选和监测提供一种手段,并为HNPCC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目的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启动子区CpG岛的过甲基化状态,探讨MLH1、MSH2基因DNA甲基化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从而为HNPCC的筛选和监测提供一种手段,并为HNPCC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我科收集的106个HNPPC家系中先证者,经微小突变检测和大片断缺失检测后,以未发现种系突变的47个HNPCC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后期,又增加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AC-Ⅱ)的同一家系标本4个,这些患者先期已证实有MSH2基因突变。方法1)基因组DNA提取:按试剂盒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后于-20℃保存。2)基因组DNA的硫化处理:按试剂盒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对至少1μg的基因组DNA进行转化,处理后的DNA于-20℃保存。3)用MSP法检测MLH1、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同一标本以甲基化引物和非甲基化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在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目的条带。判定标准:若扩增出M(methylation)的特异性条带,则说明有甲基化:仅有M条带为完全甲基化,同时有M条带和U(unmethylation)条带为部分甲基化;若仅扩增出U的特异性条带,则说明无甲基化。结果(1)在47个标本中,发现6个存在MLH1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发生率为12.8%。分析MSP电泳图可见,存在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6个标本包括:4个完全甲基化,2个部分甲基化;(2)在36个标本中,发现27个存在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75.0%,其余9个(25.0%)为非甲基化。由电泳图可见,存在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27个标本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M,表现为完全甲基化,其余标本仅扩增出特异性条带U,表示这9个标本除未检出微小突变和大片段缺失外,也未发现有甲基化现象;(3)后加入4个标本(同属一家系,且已证实有MSH2基因突变),由电泳图可见,存在MSH2基因启动子完全甲基化。结论(1)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有高频率的甲基化,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相对少见;(2)在实验中发现,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AC-II家系中,提示基因过甲基化可能有遗传的特性,即表遗传学机制可能具备遗传性;(3)在其中一个家系中,MSH2种系突变合并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过度甲基化现象,除证实基因甲基化状态和种系突变一样具备遗传特性外,也提示二者对肿瘤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MLH1 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二部分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MSH2 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DNA 甲基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医院结直肠癌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01)
    • [2].“吃货”需注意的癌症——结直肠癌[J]. 消费者报道 2015(05)
    • [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预后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7)
    • [4].中国南方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低剂量聚乙二醇方案肠道准备质量调查[J]. 广东医学 2019(22)
    • [5].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研究[J]. 当代医学 2019(35)
    • [6].饮食、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06)
    • [7].结直肠癌健康信念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02)
    • [8].南昌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肠镜筛查的依从性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11)
    • [9].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结直肠癌[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05)
    • [10].2019年结直肠癌领域治疗进展[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01)
    • [11].2014—2017年北京市城市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1)
    • [12].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5)
    • [13].粪便菌落用于筛查结直肠癌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6)
    • [14].术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02)
    • [15].慢性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与结直肠癌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4)
    • [16].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09)
    • [17].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 2020(01)
    • [18].遗传性结直肠癌突变基因序列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5)
    • [19].2012—2016年重庆市城市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肿瘤 2020(06)
    • [20].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及在结直肠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04)
    • [21].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5)
    • [22].左右半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差异分析[J]. 吉林医学 2020(05)
    • [23].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影响因素文献分析及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23)
    • [24].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03)
    • [25].2005—2014年云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肿瘤 2020(07)
    • [26].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采取微信平台自我管理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2)
    • [27].前往结直肠癌多学科门诊寻求第二意见的患者特征[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03)
    • [28].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相关miRNA的基因多态性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5)
    • [29].国内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的研究现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4)
    • [30].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相关性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05)

    标签:;  ;  ;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