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氮流失特征及其控制

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氮流失特征及其控制

论文摘要

红壤坡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区域水热资源丰富,生物生产潜力巨大,也是人口密度最高、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合理性利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致使坡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而坡地氮素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重要关注的环境问题,研究红壤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控制措施对于坡地的持续利用和坡地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质危机的解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南省茶陵县泡桐林地和湘阴县玉米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施肥措施和氮素流失控制措施处理,研究红壤坡林地利用和农业利用地表径流量之间的差异,地表径流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评估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水环境的影响,提出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泡桐林施肥方式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年径流氮流失量在70.0~451.3 g·hm-2,其中泥沙流失氮量在52.4~147.1 g·hm-2。泡桐林地氮流失主要以径流水溶性氮为主。林地施肥增加了径流水溶性总氮浓度,而对泥沙结合态氮浓度影响不大。林下植被覆盖能有效的降低坡地产流产沙量以及氮流失量。在降雨过程中,径流中总氮和NH4+-N浓度变化趋势相一致,均为径流形成后的20分钟左右浓度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在60-80分钟后趋于稳定。而NO3--N浓度则是在径流形成后的10分钟就达到第一个高峰,然后迅速降低,在20分钟左右达到低谷,然后又逐渐上升,在60分钟左右达到第二个高峰,之后逐渐降低。(2)红壤坡耕地年径流氮流失量在156~475 g·hm-2,其中泥沙流失氮量在150~279 g·hm-2。坡耕地减氮施肥能减少玉米生育期中氮素径流损失量,减氮处理氮素径流损失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减少12.54~28.68%,但减氮施肥并不能降低径流中氮的浓度。减氮施肥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玉米产量,减氮20%范围内对玉米产量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达到30%时玉米产量表现出减产。减量施肥一定程度提高N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3)红壤坡耕地的试验表明,生态拦截技术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生态拦截技术减少径流量5.7%~17.1%,泥沙流失量减少了40.1%~45.6%。拦截径流氮效果显著,径流中总氮的去除效果达到26.5%~44.9%。生态拦截处理对玉米产量均表现出增产,比顺坡玉米提高了4%~8.1%,且NP化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提高。(4)本试验条件下,坡耕地的泥沙流失量明显大于坡林地泥沙流失量,09年坡耕地的泥沙流失量是坡林地的2.9倍,2010年坡耕地是坡林地的1.6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 1.2.1 坡地氮素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 1.2.2 坡耕地氮流失研究概况
  • 1.2.3 坡林地氮流失研究概况
  • 2 试验区概况
  • 2.1 坡林地试验区基本概况
  • 2.2 坡耕地试验区基本概况
  • 2.3 试验区现场图片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3.3 研究方法
  • 3.3.1 试验小区设置
  • 3.3.2 样品采集方法
  • 3.3.3 监测项目和方法
  • 3.3.4 主要实验设备
  • 3.4 数据处理
  • 4 红壤坡林地氮流失特征研究与分析
  • 4.1 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关系
  • 4.1.1 降雨量分析
  • 4.1.2 径流量分析
  • 4.1.3 泥沙流失量分析
  • 4.2 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 4.2.1 降雨过程中氮素平均浓度变化
  • 4.2.2 施肥对径流氮素浓度的影响
  • 4.2.3 植被覆盖度对径流氮素浓度的影响
  • 4.2.4 氮素流失量
  • 4.3 附近池塘水质变化情况
  • 4.4 讨论
  • 5 红壤坡耕地氮流失特征研究与分析
  • 5.1 红壤坡耕地的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关系
  • 5.1.1 降雨量分析
  • 5.1.2 径流量分析
  • 5.1.3 泥沙流失量分析
  • 5.2 坡耕地减氮施肥对坡地玉米产量及径流氮素的影响
  • 5.2.1 减氮施肥对径流氮的影响
  • 5.2.2 减氮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5.2.3 减氮施肥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5.2.4 减氮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5.2.5 不同施肥方式对径流氮流失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 5.2.6 讨论
  • 5.3 坡耕地生态拦截技术的研究
  • 5.3.1 生态拦截处理的径流量、泥沙量及降雨量关系
  • 5.3.2 生态拦截技术对氮流失的影响
  • 5.3.3 生态拦截技术对玉米产量以及肥料肥效与利用率的影响
  • 5.3.4 生态拦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5.3.5 讨论
  • 6 坡林地和坡耕地氮流失与控制
  • 6.1 两个试验区氮流失研究
  • 6.1.1 两个试验区土壤理化性状
  • 6.1.2 两种坡地利用方式的平均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对比
  • 6.1.3 两种坡地利用方式的氮素流失量对比
  • 6.2 坡地氮流失控制
  • 6.2.1 坡地氮流失的影响因素
  • 6.2.2 坡地氮流失控制措施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层坡地建筑基础嵌固可行性论证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09)
    • [2].“坡地村镇”点状供地项目的规划编制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市金岙谷坡地村镇规划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0(05)
    • [3].坡地返青,我还在越着冬天的界线 组章[J]. 散文诗世界 2020(05)
    • [4].烂漫的坡地[J]. 诗选刊 2016(03)
    • [5].坡地上的风(摄影)[J]. 四川文学 2014(04)
    • [6].在全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J]. 浙江国土资源 2018(09)
    • [7].左猫右爸[J].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6(06)
    • [8].豫西坡地[J]. 诗刊 2010(16)
    • [9].浅谈建筑坡地及坡地建筑接地模式[J]. 科技资讯 2011(12)
    • [10].坡地经济视角下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铜仁学院学报 2016(06)
    • [11].浅谈影响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几点因素[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2)
    • [12].坡地建筑形态的构成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15)
    • [13].林州市坡地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J]. 南方农业 2016(18)
    • [14].芒萁入侵与侵蚀坡地生态重建[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4(04)
    • [15].坡地公园中自然元素的应用和处理——白鸟湖新区坡地公园带来的思考[J]. 现代园艺 2014(02)
    • [16].坡地建筑设计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0)
    • [17].一座坡地建筑室外台阶的设计[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9)
    • [18].具有高原阶梯型坡地特点的海绵城市设计案例[J]. 中国给水排水 2020(16)
    • [19].乡村振兴战略下“坡地村镇”建设的浙江探索及法治深化[J]. 治理研究 2019(03)
    • [20].浅谈浙江坡地村落的保护与发展[J]. 居舍 2018(09)
    • [21].园林坡地植物选择与配置[J]. 当代生态农业 2012(Z2)
    • [22].“坡地桑”的栽植与管理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 2010(01)
    • [23].坡地建筑吊层排烟设计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9)
    • [24].园林坡地植物选择与配置[J]. 科技信息 2009(21)
    • [25].原坡地的改良利用[J]. 现代农业 2008(03)
    • [26].三峡库区坡地果园间植草篱的水土保持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01)
    • [27].三峡库区坡地果园生态治理措施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05)
    • [28].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相关政策解读[J]. 浙江国土资源 2018(11)
    • [29].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磷素迁移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S1)
    • [30].难忘那片坡地的灿烂春光[J]. 江西教育 2014(16)

    标签:;  ;  ;  ;  ;  ;  

    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氮流失特征及其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