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西部地区大气中的PAHs污染

环渤海西部地区大气中的PAHs污染

论文摘要

大气中的多环芳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污染长期以来受到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环渤海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PAHs排放密度较高。在本研究中,结合传统的主动采样技术和自行开发的被动采样技术,对该地区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的PAHs污染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同时通过收集降尘对大气PAHs的沉降进行估算,利用轨迹方法对研究区域大气PAHs传输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所观测物种为除萘以外的15种USEPA优控PAHs。环渤海西部地区大气中PAHs浓度为:主动采样(24 h四次)54~1000 ng/m(3298±425 ng/m3)、被动采样(四季度)237~1500 ng/m3(752±337 ng/m3),高出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浓度数倍乃至一个数量级以上,是近年来世界上大气PAHs浓度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同,环渤海西部地区大气PAHs浓度的城乡差别并不显著,城乡比值仅为1.24,而城乡样点的PAHs水平均高于背景点3~6倍。农村高浓度的大气PAHs主要是由农村地区煤/生物质的低效燃烧带来的高水平PAHs排放有关。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结果所得PAHs的气固比例均小于2,低于世界温带其他地区报道(一般> 4)。在大气PAHs的气固分配过程中,log KPM10与log pl0的线性回归斜率mr小于-1,此现象与其他研究报道(一般为-0.6~-1)不同,反映了分配中主导机制是元素碳的吸附作用而非有机碳的吸收作用。PAHs的气固分配对其在环境中的降解、沉降和传输等行为有重要影响。比较各季节大气PAHs浓度可以发现,冬季浓度最高,秋季次之,而春夏季最低。气相PAHs的冬夏比值为2左右,主要与冬季煤和生物质较多的燃用有关,大气扩散条件也有一定影响;冬季颗粒相PAHs比夏季高一个量级左右,排放、大气扩散条件、温度降水的季节变化是影响颗粒相PAHs冬夏比值的重要因素。大气PAHs高值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东北和西南部,河北西北部和山东西北部普遍较低。PAHs的空间分布与局地排放强度、人口密度、GDP等参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选用特征比值FLA/(FLA+PYR)和IcdP/(IcdP+BghiP)进行判断,发现煤和生物质燃烧是本区域大气PAHs的主要来源,燃油源在非采暖期有一定贡献。利用USEPA的PMF模型将本区域PAHs来源归为工业煤/交通、秸秆、生活煤和薪柴/炼焦,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16.7%、18.1%、24.0%、41.2%,解析结果与排放估算结果基本一致。研究区域PAHs沉降通量为8.5±6.2μg/(m2.d),大于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城市中观测结果。城市与农村站点的PAHs沉降通量无显著差别(比值为1.29),而高出背景点6倍左右,与大气PAHs浓度的城乡差别相似。中高分子量(FLA~BghiP)与低分子量PAHs(ACY~ANT)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前者与大气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类似,而后者在河北西北部山区沉降通量较高。利用轨迹模型分析显示本区域PAHs大气输出的可能性在冬季最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内容简介
  • 第二章 研究进展
  • 2.1 PAHs 简介
  • 2.1.1 PAHs 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 2.1.2 PAHs 的来源
  • 2.1.3 PAHs 的危害
  • 2.2 大气PAHs 的存在与监测
  • 2.2.1 PAHs 在大气中的广泛分布
  • 2.2.2 大气PAHs 的监测
  • 2.2.3 大气被动采样技术
  • 2.3 PAHs 在大气环境中的行为
  • 2.3.1 气固分配与粒径分布
  • 2.3.2 降解、传输与沉降
  • 2.4 大气PAHs 源解析
  • 2.4.1 同位素比值
  • 2.4.2 特征化合物
  • 2.4.3 比值法
  • 2.4.4 CMB 方法
  • 2.4.5 多元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1.1 自然环境状况
  • 3.1.2 社会经济状况
  • 3.2 大气样品采集
  • 3.2.1 站点布设
  • 3.2.2 主动大气样品采集
  • 3.2.3 被动大气样品与降尘采集
  • 3.3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 3.3.1 提取、净化方法
  • 3.3.2 GC-MS 测定
  • 3.3.3 质量控制
  • 3.4 源解析、轨迹计算与统计方法
  • 第四章 大气PAHs 污染的整体特征
  • 4.1 被动采样器的校准与验证
  • 4.1.1 被动采样器的校准
  • 4.1.2 被动结果验证
  • 4.2 浓度水平
  • 4.2.1 颗粒相浓度
  • 4.2.2 总浓度
  • 4.3 PAHs 的谱分布
  • 4.4 气固比与气固分配
  • 4.4.1 气固比
  • 4.4.2 气固分配特征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大气PAHs 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
  • 5.1 季节变化
  • 5.1.1 PAHs 浓度的季节变化
  • 5.1.2 气固比与气固分配的季节变化
  • 5.1.3 谱分布的季节变化
  • 5.2 大气PAHs 的空间分布
  • 5.2.1 PAHs 空间分布的一般特征
  • 5.2.2 PAHs 大气浓度与排放、人口密度的关系
  • 5.3 城乡趋势
  • 5.3.1 浓度水平
  • 5.3.2 谱图组成
  • 5.3.3 季节变化
  • 5.4 小结
  • 第六章 大气PAHs 的源解析
  • 6.1 特征比值
  • 6.1.1 特征比值的选取
  • 6.1.2 研究区域的特征比值
  • 6.1.3 特征比值的季节变化
  • 6.2 PMF 方法
  • 6.2.1 PMF 方法简介
  • 6.2.2 模型输入
  • 6.2.3 源解析结果
  • 6.2.4 各因子贡献率季节变化与源判别
  • 6.2.5 大气PAHs 源组成的季节变化
  • 6.3 小结
  • 第七章 降尘中的PAHs 污染
  • 7.1 整体特征
  • 7.1.1 质量浓度与沉降通量
  • 7.1.2 谱分布与比值特征
  • 7.2 季节变化
  • 7.2.1 质量浓度与谱分布
  • 7.2.2 沉降通量
  • 7.3 空间分布特征
  • 7.3.1 城乡趋势
  • 7.3.2 空间分布
  • 7.4 小结
  • 第八章 大气传输路径特征
  • 8.1 输出路径
  • 8.1.1 轨迹计算
  • 8.1.2 各季节输出路径特征
  • 8.2 北京市典型污染天气下气团来源
  • 8.2.1 典型重污染天气选取
  • 8.2.2 后向轨迹计算
  • 8.3 小结
  • 第九章 主要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环渤海西部地区大气中的PAHs污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