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电图室北京市1013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研究,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治疗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各项异常指标的变化。结果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电图各项异常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窦性心动过速、SIQⅢTⅢ、心电轴右偏(>+90°)、QRS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等指标与治疗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变化无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动态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有利于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心电图;临床诊断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心血管急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死概率大的特征,患者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剧烈的疼痛感,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家健康,但总体症状无特异性,导致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误诊、漏诊等概率较高,容易延误治疗[1]。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对比其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分析心电图特征,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中,选取20例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急性肺栓塞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肺血管造影确诊,其中近期骨折患者有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肿瘤患者有3例。选取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60.32±12.41)岁。

1.2方法

(1)检查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实施血气分析等检查,采用12导同步心电图分析仪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详细记录患者心电图情况,重点观察心电图异常情况。

(2)治疗措施。患者入院后,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心电图、动脉血气变化,进行吸氧、卧床休息等操作,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每天为患者注射4000个单位的肝素,每天两次,并监测患凝血功能,3~4天后患者口服2.5mg的华法令,静脉滴注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特征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相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电图各项异常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窦性心动过速、SIQⅢTⅢ、心电轴右偏(>+90°)、QRS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等指标与治疗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20例急性肺栓塞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n(%)]

3讨论

因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通常不具有特异性,导致在早期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延误患者的诊治,进而导致病情发展,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2]。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电图动态变化观察,能够很好监察患者病情变化,通过心电图指标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发展[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电图各项异常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窦性心动过速、SIQⅢTⅢ、心电轴右偏(>+90°)、QRS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等指标与治疗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唐海红[4]研究结果相符,其中T波倒置中V1-V3占据60%是因为急性肺栓塞发生后导致肺循环受阻,冠状动脉供血不充分,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情况。经过治疗后,患者各项异常指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是因为之后后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患者心肌缺血、右心室负荷得到改善。综上所述,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变化无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动态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有利于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艳彩,刘卫民.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动态演变的特点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26(01):34-36.

[2]狄美凤.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表现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01):78-81.

[3]陶海云.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0):132.

[4]唐海红,曹毅,王丽华,等.1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特征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J].转化医学杂志,2013,2(06):358-360.

标签:;  ;  ;  

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