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采血点金标准初筛HBsAg的探讨

无偿献血采血点金标准初筛HBsAg的探讨

一、金标法在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HBsAg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施克飞[1](2020)在《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筛查的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筛查前后TP抗体ELISA检测不合格情况的比较,说明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筛查是可行的、必要的。方法溧阳血站街头各个采血点于2018年2月10日起对无偿献血的筛查由HBsAg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改为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其他筛查项目不变。结果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筛查前TP抗体ELISA检测不合格率为0.82%;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无偿献血筛查后TP抗体ELISA检测不合格率为0.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 <0.05)。而同期站内仅使用HBsA检测试剂(胶体金法)进行无偿献血筛查,2017年同期站内TP抗体ELISA检测不合格率为0.41%,2018年同期站内TP抗体ELISA检测不合格率为0.46%。结论 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筛查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谢钊,李晓帆,聂咏梅[2](2020)在《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分析及其屏蔽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并探讨其屏蔽策略。方法 2016年1月—6月来本中心献血的无偿单采献血者,选取其中HBsAg初筛反应性的单采献血者为研究组,选取HBsAg初筛非反应性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但HBsAg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均阳性的单采献血者为对照组,2组血液标本进行HBsAg定量检测、HBV-DNA定量检测和HBV两对半检测。结果 80名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酶免检测阳性预测值为98.75%(79/80);HBsAg定量中位数为384.9 IU/mL,HBV-DNA阳性率为90%(72/80),HBV-DNA定量中位数为3.38log IU/mL,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HBV两对半检测"135"模式百分比、"145"模式的HBsAg定量值和HBV-DNA定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具有较高的HBV传染性,应直接屏蔽或者按照酶免检测阳性结果进行归队管理。

康香梅,张钢,郭咚[3](2018)在《HBsAg/TP联检试纸条应用无偿献血初筛后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进行HBsAg/TP胶体金联检试纸条初筛,分析HBsAg/TP联检试纸条应用无偿献血初筛后的效果。方法 2014年4月之前对献血者于献血前进行HBsAg试纸条检测,2014年5月献血者全面进行HBsAg/TP联检试纸条检测,对试纸条使用前后,合格献血者抗TP-ELISA检测不合格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6年12月无偿献血者812 436人次,抗-TP不合格数4 567例,平均抗-TP不合格率为0.56%。2013年5—12月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为0.72%;2014年5—12月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为0.23%。2014年5—12月,216例抗-TP不合格血液中,双试剂报废率占62.96%。结论 HBsAg/TP胶体金联检试纸条应用后,大大降低了血液因抗-TP不合格造成的报废率。但仍然存在较高的漏检率,故应加强献血前初筛检验。

李慧文,向庆林,王莉娟,霍宝锋,张国英,张素敏,谢剑辉,张天弼[4](2017)在《广东省献血前初筛检测HBsAg反应复合率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当前献血前快速初筛检测HBsAg反应的复合率,最大限度的保障拟献血者的权利,保护血液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方法取献血前初筛检测HBsAg反应者的静脉血液标本,用ELISA法复检,复检未反应者再用核酸法复检仍未反应者通知其献血;其中一种复检方法发生反应通知其今后永远不能参加献血并在《献血者电脑信息系统》进行屏蔽。结果1658份静脉血液样本复合率达99.82%。结论实验所使用的胶体金标法(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献血前快速初筛检测HBsAg试剂和方法已经十分成熟,假阳性微乎其微,它对降低因献血后复检反应所致的血液浪费和精神困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信赖和常规使用。

郑艳梅[5](2016)在《襄阳市2013~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该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评估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以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对2013年度与2014年度的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120 783例献血者中总不合格率为2.59%,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98%)、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0.51%)、梅毒抗体(抗-TP,0.4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3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0.25%)。两年检测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6,P<0.01)。结论 HBsAg不合格是血液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应进一步重视乙型肝炎防控工作;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高血液检测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安全性。

杨丙莲[6](2013)在《金标法检测HBsAg假阴性结果探讨》文中提出目的为了尽早地发现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因此对金标法检测HBsAg假阴性结果进行相关的探讨与分析。方法通过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的1330名体检者的血样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让实验室人员采用金标HBsAg快速试纸条,对那些体检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初筛,并对显示为阴性者进行采血,然后将采集后的血液再用初、复检HBsAg与ELISA试剂(不同的厂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对通过检测的血液的进行最后情况的分析,从当时HBsAg试纸的灵敏度看,HBsAg试纸只适合作为初筛试剂,初检和复检试剂最好是采用ELISA法,这样就能防止乙肝病毒漏检。同时,最后的情况也显示出HBsAg快检的假阴性结果也可能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及环境的因素所造成的。结论金标法检测HBsA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学检测技术,由于该法简易、快捷、不需任何仪器,且适合于全血,目前已成为体检方法之一。但该法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造成HBsAg阳性漏检,出现HBsAg的假阴性结果。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规范操作的步骤,从而避免人为所造成的假阴性结果,进而减少初筛时出现漏检。

季建兵,夏永建[7](2013)在《南通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南通市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通过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献血策略,对确保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降低报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累计无偿献血者315393人次用为研究对象,对无偿

乔敏,郑珊峡,王飞,艾俊[8](2012)在《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初筛检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市2011年无偿献血初筛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对策,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南京市2011年城区采血点和团体献血者共计64 434人次进行献血前初筛发现的7 327人次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初筛不合格率为11.3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最多,达7.84%,其次为脂肪血(1.3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32%)和血红蛋白(Hb)(0.84%)。其中ALT和脂肪血因素季节性变化明显。结论大力普及献血知识,明确献血前注意事项及献血前合理饮食,尤其在高发季节更应加强献血前问诊及体检。

陈元锋[9](2012)在《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模式检测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血液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输血安全亦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进行血液检验,筛查经血液传播病毒,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本策略。很多国家根据各自国情制定了相应的献血者检测策略。国内学者近年来也相继提出采用不同检测模式筛查经血液传播病毒,以保证血液安全。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采供血数据记录及献血者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模式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合检测项目,针对不同的献血形式,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案,以经济有效的检测模式,减少血液复检阳性率,降低血液报废率,以期达到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资料与方法通过分析2005年及2009-2011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各项采供血数据及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采取不同检测模式对无偿献血者的检测效果,利用统计学方法χ2检验及各种统计图表对采供血数据进行分析。(1)分析2005年采用筛检模式二即未做献血前筛检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检测结果及不同阳性模式,找出筛检方案。(2)2009-2011年实施不同检测模式后,比较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检测结果、采血量、合格血量、复检阳性率、血液报废率的差异,分析直接试剂成本、阳性血报废率及取得的效果。(3)分析不同献血模式即捐献全血与捐献成分血,采用不同检测模式后,阳性血报废率、试剂成本及取得效果。主要结果(1)2005年尚未施行献血前的筛检,61809名无偿献血者检测出阳性3534人,复检阳性率为5.72%,ALT、HBsAg、HCV抗体、梅毒抗体及其他情况的阳性率分别为2.44%、2.16%、0.70%、0.21%、0.21%。所有不合格项目共有11种阳性模式,以单项ALT阳性率最高,占全部阳性的42.56%,HBsAg阳性次之,占全部阳性的37.83%,其余是HCV抗体12.28%,梅毒抗体3.65%,其它3.65%。ALT与HBsAg、HCV抗体、梅毒抗体均有相关性,关联强度为ALT+HBsAg>ALT+HCV抗体。(2)2009年实施不同筛检模式后,2009-2011年全血献血者复检阳性率为3.63%、3.56%、2.75,其中,ALT阳性率分别为2.17%、2.30%、1.34%,HBsAg阳性率分别为0.42%、0.39%、0.35%, ALT、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与2005年相比显着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2009-2011年血液报废率为4.26%、3.43%、2.60%。复检阳性率、血液报废率较2005年采用检测模式二均有降低,呈逐年下降趋势。(3)2009-2011年机采成分献血者,2009年采用检测模式一复检阳性率0.91%,2010-2011年采用检测模式四、五复检阳性率为0.22%、0.21%;2009-2011年检测成分血报废率为0.61%、0.22%、0.18%。(4)采用检测模式四,捐献全血每采集100人份可以节约费用585元,捐献成分血每采集100人份可以节约费用527元。结论与建议针对不同的献血形式,采取不同的检测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献血者复检阳性率及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节约试剂检测成本。献血者检测采用筛检模式四要好于其他检测模式,献血前金标快速筛检HBsAg效果好于筛查ALT。

黄斯瑜,李尔凡[10](2012)在《2004-2010年增城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增城市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0年增城无偿献血者56 180(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的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56 180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6.47%;ALT指标不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HBsAg指标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献血者阳性率为8.21%,女性献血者的阳性率为3.41%,P<0.05,差异有显着性。其中ALT的阳性率男性为5.31%,女性为1.69%,P<0.05,差异有显着性。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含高中)"与"高中以下"的人群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为主要献血人群。结论增城地区ALT指标不合格率占总的报废率的61.81%,采血前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ALT快速筛查,特别是男性献血者。招募低危献血者人群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提高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二、金标法在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HBsAg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标法在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HBsAg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筛查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2)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分析及其屏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HBV检测及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阳性预测值
    2.2 HBsAg定量
    2.3 HBV-DNA定量检测
    2.4 HBV血清学模式
3 讨论

(3)HBsAg/TP联检试纸条应用无偿献血初筛后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无偿献血者抗TP-ELISA检测不合格率
    2.2 无偿献血者抗TP-ELISA检测不合格率同期比较
    2.3 抗TP-ELISA检测报废情况
3 讨论

(4)广东省献血前初筛检测HBsAg反应复合率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试剂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襄阳市2013~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金标法检测HBsAg假阴性结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试剂
    1.4 仪器
2 结果
3 讨论

(7)南通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试剂与仪器
        1.3 仪器设备:
    2 检测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讨论

(8)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初筛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9)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模式检测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资料与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与建议
附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金标法在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HBsAg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HBsAg/TP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筛查的价值探讨[J]. 施克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2)
  • [2]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分析及其屏蔽策略[J]. 谢钊,李晓帆,聂咏梅. 中国输血杂志, 2020(02)
  • [3]HBsAg/TP联检试纸条应用无偿献血初筛后的效果分析[J]. 康香梅,张钢,郭咚.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0)
  • [4]广东省献血前初筛检测HBsAg反应复合率的调查研究[J]. 李慧文,向庆林,王莉娟,霍宝锋,张国英,张素敏,谢剑辉,张天弼.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06)
  • [5]襄阳市2013~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 郑艳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2)
  • [6]金标法检测HBsAg假阴性结果探讨[J]. 杨丙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3(22)
  • [7]南通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季建兵,夏永建. 中国伤残医学, 2013(07)
  • [8]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初筛检测结果分析[J]. 乔敏,郑珊峡,王飞,艾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20)
  • [9]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模式检测效果评价研究[D]. 陈元锋. 山东大学, 2012(05)
  • [10]2004-2010年增城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 黄斯瑜,李尔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09)

标签:;  ;  ;  

无偿献血采血点金标准初筛HBsAg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