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1天津工业大学学生处天津300160;2天津市微山路中学天津300222)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3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及特点。方法心理测验与档案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入学心理普查筛选出的27名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焦虑(44%)、自卑(44%)、社交退缩(44%),其次为躯体化(22%)、抑郁(22%)、社交攻击(22%)、强迫(22%)、精神病性(22%)。(2)约谈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问题是自卑(89%),其次是过于自责(33%)、人际问题(33%),再次是追求完美倾向(22%)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11%)。结论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并伴有焦虑、自责、人际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分析法大学生

引言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数量的逐渐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也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视,政府和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很多的关注与研究,比如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家等等。这些研究得到了许多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与结论[1~5],但在这些研究成果背后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横断研究多,纵向研究少。人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连续过程,某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势必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健康成长。在过去的研究中,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教育对策做了深入探索,但对其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缺乏研究。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打工者已经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已长大成人,其中一些已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带着心理问题进入了大学校园。因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课题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与规律,为高校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编写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对天津工业大学6015名大一新生进行测验,通过标准三筛选,对筛选出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详细记录个案。通过约谈发现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27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2研究程序

1.2.1对天津工业大学2008级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1.2.2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健康普查筛查出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详细记录咨询档案。

1.2.3研究人员阅读咨询档案,挑选出具有留守经历的2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4对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2.5运用档案资料分析法对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的个案咨询记录进行分析。

1.3研究工具

1.3.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本研究采用郑日昌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新生入学筛查的工具,该问卷共有100个项目,分为13个维度,分别为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退缩、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性、测谎。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64-0.893之间,再测信度在0.352-0.804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维度与SCL-90量表的各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总量表和分量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且大部分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相似维度相关更为显著,说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专家诊断结果和各分量表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百分比都在60%以上,说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实证效度良好。[1]

1.3.2OMR-A540光电阅读机输入数据。

1.3.3运用spss11.5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测验结果

根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统计结果,选取标准三进行评价,发现结果如表1。

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问题是焦虑、自卑、社交退缩,其次为躯体化、抑郁、社交攻击、强迫、精神病性。

2.2咨询档案分析结果

依据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类型的记录,分析咨询过程的具体记录,结果发现: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见表2。

3讨论

3.1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自卑心理突出

心理测量的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问题是焦虑、自卑、社交退缩,其次为躯体化、抑郁、社交攻击、强迫、精神病性。咨询档案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卑是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问题,其次是过于自责、人际问题,再次是追求完美倾向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可见自卑确实是困扰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的突出问题。张引,陈豪(2008)[6]研究表明,自卑的人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谨小慎微,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渐形秽,自暴自弃。所以培养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克服自卑的羁绊,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

3.2以全面提升心理素质为教育目标

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咨询档案分析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是因为心理测量倾向于透过具体行为了解其内在心理品质,而心理咨询师对问题类型的判断更注重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其实二者是一体的两面,只是描述角度不同而已,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可能是社交退缩的表现,也可能是社交退缩的原因,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从根本上,二者是一致的,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症候群。所以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要注重提高以自尊为核心的整体心理素质,而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3.3留守儿童不等于父母在外打工的问题儿童

郑哲(2006)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1)柔弱无助,(2)寂寞空虚(3)自闭封锁(4)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2]。王东宇(2002)对留守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孩的个性在N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而E,L量表的得分要低于常模[3].王丽芬(2002)调查表明,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问题等方面[4]。杨炯(2004)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性格呈现两极,一类性格相对孤僻,另一种比较调皮,喜欢恶作剧等等[5]。可见,留守儿童确实存在更多的情绪、交往、自卑、攻击、抑郁等问题。而本研究发现高校中的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自责、自罪、人际疏离、不善于表达情感、追求完美,显然属于杨炯(2004)调查结果中所说的性格相对孤僻的儿童。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往往觉得自己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不贪玩,虽然情绪问题会影响学业,但一般有较好的学业表现,有一部分人还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学校园。所以,留守儿童并不等于父母在外打工的问题儿童,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往往听话、遵守纪律、学习刻苦,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同学眼中的好伙伴,但他们的心理并不健康,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3.4留守儿童研究应加大纵向研究力度

现阶段很多研究都是就现在留守儿童论当今的留守现象,虽然这种研究得出,留守中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确实比同龄儿童要差,但是这种留守的经历是否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呢?这种影响又是怎样的呢?[5]现今的研究方法还无法解答,要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应该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追踪研究,或者对有留守经历的儿童进行调查等来分析过去的留守经历对他们后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已达到发现规律,积极预防的目的。

3.5缺乏对有留守经历但是心理健康大学生的研究

本研究虽然尝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探索,但是样本太小,要想回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也没有对有留守经历但是心理健康大学生进行研究,这样就只研究了问题,而忽视健康,不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容易提出科学的留守儿童教育方案。只有我们研究了有留守儿童经历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我们总结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非正式团体影响,并总结其内在规律性,才可能发现有效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4结论

(1)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并伴有焦虑、自责、人际等多方面的问题。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该对该群体积极关注,根据其心理特点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ofPsychologyandBehavior,2005,3(2):102-108.

[2]郑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6).

[3]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05).

[4]王丽芬.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2.

[5]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6]张引,陈豪.自卑心理研究综述[J].中华文化论坛,2008,(08).

标签:;  ;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