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彭信霞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笔者积极探索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彭信霞,任教于河南省罗山高中校本部。

从2005年秋学期起,本省已经全面实施新课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探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

在我们这一地区,初中历史课是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只有四十分且为开卷考试,所以平时很少正常上课,只是考前临时准备一下。即使实验初中,也因为中考的指挥棒,忽略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地理、生物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非常薄弱。如在新课开始前的讲解时,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没有一位同学能知道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竟出现唐朝之后是明朝的尴尬局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认为,在初中较为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高中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线索性,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初中历史学习内容重复,又可以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并使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的史实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理想严重地脱离了现实情况,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首先,专题讲授要求教师自身丰富的业务知识作为支撑,其次是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了初中通史的知识基础上开设专题。在绝大部分山区,包括我们县级初中目前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2.教学时间的不足

目前本校按照国家开设了标准课时,每周两课时。但新教材在编写上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实际,从课时安排角度来看存在一定问题,新教材往往将以前几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上来。如新民主义革命一节,包括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个方面。在以前,要用三到四课时,而现在要一节课讲完,学生接受很困难。此外,数、外、物、化占用了几乎所有课外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材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

3.教学资源的欠缺

历史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前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引起了学习方式的革命,但实际情况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严禁学生进入网吧,学校图书阅览室开放不够正常,整天安排满满的上课、自习、大量的作业等等,导致学生获取教学资料的时间、途径、方式极少。

二、解决问题的一些探索

针对目前的现状,笔者不断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着重把握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注重改进新情况、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把一些探索介绍如下:

1.注重线索的把握

历史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等特点。在通史教学模式下,教学以时间为线索,便于学生记忆。在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在专题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容量较以前大大提高,知识支离破碎,学生不易掌握。这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线索的把握,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一节课的线索、一个专题的线索、一个模块的线索,教师必须了然于心,做到心中有数,“形散神不散”。如在讲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专题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贯穿的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列强对华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做出了哪些斗争?这样本专题的内容呈线状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内容生动具体,丰富多样,故事性强,趣味性足,知识面广,容易激发感情,激励意志;又因其内容都是真人真事,有血有肉,寓哲理于史实,寄智慧于真理,利于激思明理,获取人生启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好奇心和启发思维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教学中穿插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时,笔者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太平军进入天京以后,广建宫廷王府的壮观,正所谓“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二是天朝诸王的“奢富比赛”,争吃争穿争排场,追求华丽奢侈之风,互相争奇斗艳的场景。这样,既克服了空洞说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分析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目的。

3.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运用提问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凸显了问题教学的优越性,在教学中逐渐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历史教学的抽象性,知识层次的台阶性,学生思维的递进性,问题设计要把握分寸,注重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认知规律的特殊,逐步分解,层层设问,降低问题难度,循序渐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时,笔者将为什么只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道路这个问题分解为几个问题:第一,中国当时的国情具体如何?第二,城市武装起义道路是否行得通?第三,毛泽东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道路探索是否成功?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层推进,顺利解决了问题,也利于学生的理解。

4.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在讲“伟大的抗日战争”时,笔者与学生一起探讨日本在华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又是如何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中国抗战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胜利有何重大意义?带着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寻访当年的老战士等等,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课改之路任重道远。它的成功与否和我们的教师关系密切。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只有以全新的理念,才能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需要;也只有真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0(4).

[2]张晚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高中校本部

邮政编码:464200

AProbeintoSeniorHighSchoolHistoryTeachinginthe

LightofNewCurriculumReform

PENGXinxia

Abstract:Withfullimplementationofnewcurriculum,theauthoractivelyprobesintoseniorhighschoolhistoryteachinginthelightofnewcurriculumreform,analyzingsomeproblemsinhistoryteachingandraises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newcurriculumreform;seniorhighschoolhistory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标签:;  ;  ;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