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费用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费用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论文摘要

2006年6月,上海证交所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2006年9月深圳证交所也出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做出了比上海证交所严苛的规定。随之而来,深交所于2007年12月再次出台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内审情况的披露都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规范说明。2011年1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也将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这一系列指引及配套指引给上市公司提供了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框架,将帮助上市公司建立个性化的内控制度,将对上市公司、监管当局和审计市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除制度层面上的硬性规定以外,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已经越来越引起公司内外的重视,如何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能约束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内部审计工作是通过确认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监督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以此来保证受托责任的顺利履行,从而达到提高公司治理的的目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是确保受托责任能顺利履行的关键,一方面能协助董事会行使监督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又能帮助管理层解除受托责任。因此,如何选择正确合适的内部审计模式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是否能有效开展,实施监督、评价、服务职能的关键。内部审计模式关系到内部审计质量,进而影响外部审计费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机制中因职能分工而并存的两个部门,不能互相替代但却密切相关,这种相关关系又因为内部审计模式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效果。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选择正确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模式,以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是现在我国审计界急需探讨的问题。究竟何种内部审计模式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效工具,也是公司股东以及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因此,从审计费用视角下研究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关关系以及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因此,为使公司所有者、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均能认识到不同内部审计模式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审计费用出发,研究不同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从外部审计的角度来探讨评价不同内部审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质量以及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首先,笔者从是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入手,探讨是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其次,笔者比较了内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型模式、董事会型模式和监事会型模式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此证明董事会型内审模式是现代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的必然选择。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比起内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型的内审模式组织地位较高,也拥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独立、客观的对企业全面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复核。而于监事会型内审模式,由于监事会成员不能兼任经营管理职务,使内部审计机构脱离了公司的日常经营,从而弱化了为企业提供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因此理论分析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既能有效的履行监督职能,又有助于公司改进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此外,还能对企业高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能较好的解决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间的代理问题,是内审模式的最佳选择。进一步,由于2007年12月深交所再次发布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将内部审计机构归属于审计委员会领导,因此为了验证审计委员会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否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笔者将董事会型内审模式再进一步分为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型和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型,从审计费用的视角下再次验证两种模式的区别。由于在沪深两市发布《内部控制指引》之前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较少披露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内部审计模式等信息,但从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可得到内部审计模式等信息,故本文以沪深两市2002年至2006年年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展开研究。本文结构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文献回顾,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等。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回顾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其中包括国内外对内部审计模式和审计费用的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等。第二章为基础分析部分。本部分为全文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系统梳理内部审计影响审计费用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受托责任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三章为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概括分析审计费用受哪些因素影响,然后论述分析是否设置内审部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其次分析不同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质量的不同以及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在本部分的最后从审计费用的角度分析出最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首先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变量及样本选取。通过第二章和第三章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费用要低于未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费用;假设二: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模式下其审计费用要低于其他三种模式;假设三: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模式下审计费用低于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型中,为避免《内部控制指引》带来的影响,又因证监会从2001年12月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年度审计费用,新审计准则和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自查报告从2006年开始发布,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实施,因此选取2002年-2006年在沪深两市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共筛选出279家样本。为了保持研究的一贯性,在第三个模型中仍然选择这279家上市公司,所不同的是采用《指引》发布后2007-2009年间三年的数据,一是为了对比分析《指引》发布后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情况,二是为了验证审计委员会型内审模式在内部审计质量上是否比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型内审模式要高。模型一实证结果表明是否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费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2002-2006年间国内各方面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尚未有足够的认识,外部审计师和上市公司在商讨审计费用时并未将内部审计质量纳入考虑范畴。2)国内的内部审计尚未成熟,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并不信任。模型二实证结果表明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或是管理层与监事会,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也不显著。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与预期符号一致,但检验结果并不显著。经分析原因可能是:1)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不同可能并没有带来治理效果的实质不同,并没有发挥与其隶属阶层相适宜的作用;2))可能上市公司与外部审计师就审计费用定价时,并未把成熟的内部审计纳入考虑因素。模型三的实证结果表明内部审计部门无论是直接隶属于董事会还是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均不显著,除了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原因以外,还可能因为审计委员会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其直接参与指导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监督不可能有充分的保障。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本章对全文的实证结果和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以及根据结果得到的启示,并形成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之处在于,第一,现阶段国内对于内部审计模式和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研究很少,尤其是实证研究基本没有,本文采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希望能初步的探讨一下内部审计模式和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第二,沪深两市相继发布《内部控制指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予以披露;特别是深交所再次出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内审情况的披露都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规范说明,强制要求中小企业将内审部门设立在审计委员会下,本文首次尝试从审计费用的角度解读这一政策的合理性,为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目录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创新点
  •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4.1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
  • 1.4.2 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 1.4.3 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
  • 1.4.4 文献评述
  • 2.内部审计影响审计费用的理论基础
  • 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 交易费用理论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费用相关关系理论研究
  • 3.1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职能
  • 3.1.1 内部审计定义
  • 3.1.2 内部审计的职能分析
  • 3.2 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 3.2.1 审计成本
  • 3.2.2 预期损失费用
  • 3.2.3 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利润
  • 3.2.4 审计风险
  • 3.3 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分析
  • 3.3.1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关系
  • 3.3.2 不同内部审计模式对外部审计的影响
  • 4.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假设的提出
  • 4.2 变量选取
  • 4.2.1 因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3 模型建立与样本选择
  • 4.3.1 建立模型
  • 4.3.2 样本选择
  • 4.4 模型一与模型二样本分析及实证结果
  • 4.4.1 模型一与模型二的整体样本分析
  • 4.4.2 是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描述性统计
  • 4.4.3 不同内审模式下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4.4.4 模型一/二的相关性分析
  • 4.4.5 模型一与模型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6 模型三的样本分析及实证结果
  • 4.6.1 整体样本分析
  • 4.6.2 相关性分析
  • 4.6.3 模型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待提高
  • 5.1.2 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运作机制
  • 5.1.3 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5.2.1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模式
  • 5.2.2 完善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
  • 5.2.3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5.3.1 数据精确性欠缺
  • 5.3.2 样本局限性
  • 5.4 后续研究展望
  • 5.4.1 采用多种方式继续深入研究
  • 5.4.2 进一步分析相关政策对公司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
  • 5.4.3 夯实理论基础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内部审计发展新思考[J]. 审计观察 2018(02)
    • [2].《公路水路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政策解读[J]. 吉林交通科技 2019(01)
    • [3].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公司治理[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1)
    • [4].高校内部审计改革思路[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5].内部审计协会发展应重视的问题——石爱中副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01)
    • [6].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必然趋势[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1(03)
    • [7].确认与咨询服务之间真的水火不相容吗?[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6(01)
    • [8].内部审计工作的传承与创新[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6(01)
    • [9].“互联网+”时代,内部审计的演进与展望[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7(Z1)
    • [10].内部审计增值路径探析[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7(Z1)
    • [11].浅析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的思考[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7(Z1)
    • [12].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公用事业财会 2017(01)
    • [13].新形势下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思考[J]. 青海统计 2018(03)
    • [14].积极探索 不断拓展内部审计新领域[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3)
    • [15].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2(03)
    • [16].浅谈系统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J]. 安徽水利财会 2010(03)
    • [17].把内部审计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刘家义审计长在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讲话(摘要)[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3)
    • [18].探索适合我国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对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实践的几点思考[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3)
    • [19].立足服务 强化管理 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3)
    • [20].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4)
    • [21].浅析企业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效果[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4)
    • [2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4)
    • [23].学习考察英国、法国内部审计情况之我见[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9(01)
    • [24].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9(05)
    • [25].如何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9(06)
    • [26].浅析内部审计在转型创新中为组织增值服务[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1(06)
    • [27].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1(06)
    • [28].浅谈如何做好企业内部审计[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2(03)
    • [29].如何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6(06)
    • [30].浅议国企改制中强化内部审计的对策[J]. 公用事业财会 2008(03)

    标签:;  ;  ;  

    审计费用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