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刘敏

湘潭市中心医院南区分院湖南湘潭41100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40例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和记录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的异常发现率显著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0d:心电图的异常发现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P<0.05);(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SDNN、RMSSD、SDANN、PNN50、HF、LF等指标均明显较低,LF/HF明显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0d时的SDNN、RMSSD、SDANN、PNN50、HF、LF等指标均明显提高,LF/HF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的评估价值更加优秀,值得推广。。。

【关键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价值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其主要是由于受到病毒感染引发的间质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等症状的一种心肌炎症疾病[1]。该疾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相关研究表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患者早期心肌受损的辅助诊断标准[2]。为了分析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4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40例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入组标准:①均符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199年)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3];②具有确定的感染依据;③具有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神乏等临床症状。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6岁,平均年龄(34.16±7.6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35.27±8.7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保持卧床休息,限制患者活动,给予肌苷、极化液静脉输注,并叮嘱患者使用高蛋白、高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

1.2.2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

选用HOLTER7.0GOLD心电图仪携带式光卡记录盒导联24h动态心电图系统(美国DMS公司生产)进行检测,两组受检对象均连续佩戴该系统24h,并对患者的生活日志和临床症状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安排两组受检对象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d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主要包括以下指标:SDANN(每5min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24h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RMSSD(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24h窦性心搏间期差值>500ms的百分比),心率变异性频率指标:高频(HF)、低频(LF),LF/HF比值。研究组患者行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评估检查结果有无异常,异常标准:心电图发生ST段偏移,出现早搏;正常标准:未见ST段偏移,没有出现早搏。

1.4统计学分析

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2比较法与t检验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经表1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的异常发现率显著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0d:心电图的异常发现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P<0.05)。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引发的急、慢性心肌炎症,其在急性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损伤,其中部分患者由于迁移不愈会进入慢性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最终甚至会使患者出现扩张型心肌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例数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主要通过心脏内膜心肌活检诊断该疾病,但由于该方式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的创伤,故往往不易被患者接受。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程度不一,由于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特异度,故明显增大了患者的确诊难度,故现今临床主要通过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X线扫描、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等方法综合诊断[4~5]。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炎等心脏问题的临床诊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24h动态心电图能够灵敏检测逐次窦性心搏R-R间期的微小变化,经监测心率的变异性来间接评估患者心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及活性。同时,动态心电图还能够对患者的日常活动、睡眠状态及情绪激动时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可对一过性、阵发性心律失常与复杂心律失常进行检测,且能够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前的心电图的异常发现率显著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治疗后30d心电图的异常发现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P<0.05),这表明动态心电图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SDNN、RMSSD、SDANN、PNN50、HF、LF等指标均明显较低,LF/HF明显较高(P<0.05),这表明动态心电图的监测指标能够有效作为该疾病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且治疗后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与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的评估价值更加优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景辉,翟淑波.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7):607-612.

[2]翟淑波,刘仕成,孙景辉等.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2):1762-1764.

[3]夏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4):1898-1899.

[4]邢适颖,董平栓,王红雷等.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881-1882.

[5]宋金萍.心电图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7):583-584.

[6]朱通球,刘勇,张晓桂等.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02-103.

标签:;  ;  ;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