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绿原酸对许多疾病都具有明显的疗效,日益受到医学及药学界的重视,社会需求巨大,但目前国内绿原酸的相关研究尚非常薄弱,尚无成熟的绿原酸纯品生产工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稳定有效的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纯化物的检测鉴定方法;明确绿原酸的化学稳定性为其生产和储存工艺提供参考;通过工艺优化寻找更经济高效的绿原酸提取及分离纯化方法;通过对几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绿原酸抑制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绿原酸的抑菌活性,完善绿原酸的抗菌谱。研究结果如下:绿原酸鉴定检测方面:硅胶薄层层析经紫外成相分析得知,乙酸乙酯:水:乙酸(v/v,10:3:2)为流动相配比,保留因子值达到0.68;由紫外可见光光度仪在400 nm-200 nm波长扫描得知绿原酸在紫外327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以浓度C(x轴)对吸光度A (y轴)作图绘制UV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 =0.0553x-0.0034,R=0.9996; 0~15μg/ml线性关系良好;经实验优化,高效液相分析参数为:色谱柱ZOBAX SB(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18:81:1),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此条件下,样品中绿原酸与相邻成分基线分离,以浓度C(x轴)对峰面积V(y轴)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 = 51813 x-5832,R=0.9991,0~1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采用外标法确认提取的绿原酸的保留时间为8.832 min;同法测得原料金银花绿原酸含量为3.3 %(n=3,RSD=2.0 %),回收率98 %;而原料金银花浸膏的绿原酸含量为10.15 %(n=3,RSD=1.8 %)。绿原酸的稳定性实验表明:相同存储条件下,绿原酸在pH 3.0时比pH 5.6时更稳定;而同样溶剂条件下,绿原酸于4℃恒温冰箱避光放置时比其25℃恒温储藏室自然光放置更稳定,储存30天后,经单因素Duncan多重函数检验比较得出二组实验数据在置信区间5 %水平上均表现为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醇回流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方法的考察发现微波-超声波联合提取法的绿原酸提取率最高,且提取绿原酸的提取率比目前最普遍采用的70 %乙醇回流法的提取率71.15 %高20 %以上,远高于单独的超声法或微波辅助提取法50 %的水平。绿原酸经微波破壁后继续使用20Hz的低频率超声波温和提取,2次重复绿原酸的提取率即达到了92.66 %;微波-超声波联合提取法正交实验得出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在250 W功率下微波预处理3次,30 s/次;按料液比(v/v,1/20)加入70 %乙醇,在功率18 W下超声提取20 min,一次性提取率即达73 %以上;各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为:超声功率>溶剂倍量>超声时间。以重庆金银花浸膏为原料,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紫外光谱法、高效液相法定性定量,着重研究比较了金属离子沉淀法与柱层析(比较聚酰胺、大孔树酯D101、硅胶G三种填料),结果表明,三种预分离方法中聚酰胺柱层析分离获得的绿原酸纯度最高,绿原酸的纯度从15%一次性提高至45.2 %,增幅达30 %,此时绿原酸的回收率达到81.6 %;硅胶G柱层析法的产物得率最高,达到60.6 %,但产物中绿原酸含量最低,仅为18.8 %;D101大孔树脂法产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与Zn离子沉淀法相当,达到31 %,但是Zn离子沉淀法绿原酸回收率相对较低,仅为50.0 %。综合考虑绿原酸回收率及绿原酸纯度两个关键因素,最终确定聚酰胺柱层析为绿原酸的初步纯化方法。将聚酰胺柱层析的纯化物,进行乙酸乙酯萃取,萃取4次即基本萃取完全,浓缩结晶后,经HPLC测定,纯度达到92 %,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88.4 %(RSD=2.15 %);从将浸膏进行聚酰胺柱层析到乙酸乙酯萃取完全的绝对回收率达到72.1 %(81.6 %×88.4 %=72.1 %)。本文分别选取两种革兰氏阴性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进行绿原酸抑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比革兰氏阳性菌更强,绿原酸水溶液对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25 mg/ml,抑菌效果与0.1 mg/ml的卡那霉素的抑菌效果相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金银花及绿原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金银花的生药学及品质研究
  • 1.2.2 金银花的产地及采收期、贮藏时间和加工方法
  • 1.2.3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 1.2.4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1.2.5 绿原酸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
  • 1.2.6 绿原酸及其类似物与生物活性
  • 1.2.7 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综述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总体技术路线
  • 2 金银花中绿原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剂与仪器
  • 2.2.2 薄层层析(TLC)鉴定
  • 2.2.3 紫外光谱法(UV)分析
  • 2.2.4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硅胶TLC 鉴定
  • 2.3.2 金银花提取物的UV 鉴定
  • 2.3.3 金银花提取物的HPLC 测定
  • 2.4 讨论
  • 3 绿原酸的稳定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3.2.2 绿原酸的pH 值稳定性研究
  • 3.2.3 绿原酸的光热稳定性研究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绿原酸的pH 值稳定性
  • 3.3.2 绿原酸的光稳定性
  • 3.4 讨论
  • 4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4.2.2 提取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4 种提取方法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 4.3.2 MUE 法提取条件优化
  • 4.4 讨论
  • 5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5.2.2 金银花浸膏的初步除杂工艺
  • 5.2.3 金属离子沉淀法
  • 5.2.4 柱层析法参数
  • 5.2.5 乙酸乙酯萃取精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浸膏初步除杂工艺结果
  • 5.3.2 Zn 离子沉淀法与柱层析法实验结果
  • 5.3.3 乙酸乙酯萃取精制实验结果
  • 5.4 讨论
  • 6 绿原酸的抑菌活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
  • 6.2.2 抑菌实验步骤
  • 6.3 结果与分析
  • 6.4 讨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乳糖微粉改性技术改善金银花浸膏粉吸湿性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09)
    • [2].金银花浸膏挥发性成分分析[J]. 牙膏工业 2008(01)
    • [3].菊花、金银花浸膏的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36)
    • [4].液-液萃取法从金银花中分离纯化绿原酸[J]. 山东化工 2020(10)
    • [5].金银花总黄酮的萃取及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J]. 广东化工 2008(10)
    • [6].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7].金银花浸膏的提取工艺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8)
    • [8].金银花泡腾饮料片加工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2)
    • [9].供应信息[J]. 国内外香化信息 2012(04)

    标签:;  ;  ;  ;  ;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