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在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腺苷在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术中使用含腺苷心肌停跳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效果、心肌酶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腺苷在体外循环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15例)采用改良st.Thomas停跳液灌注。B组:实验组Ⅰ(15例)和C组:实验组Ⅱ(15例)分别采用腺苷浓度为2mmol/L及3mmol/L的改良St.Thomas停跳液灌注,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和(或)切开主动脉根部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观察术中心脏停跳液用量、心脏停搏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心室颤动发生率、临时起搏器使用情况、术后24hr多巴胺平均最大用量和(或)其它心肌正性肌力药物(如米力农、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期、主动脉开放后30min、6hr、12hr、24hr各时间点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细胞容积(Hct)、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Ⅰ(cTn-I)。于停跳前、心脏停跳后15min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取右心耳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三组患者停跳液用量无差异(P>0.05),首剂灌注后,心脏均迅速停跳。主动脉开放后B组和C组较A组具有较高的自动复跳率(P<0.05)、较低的心室颤动发生率(P<0.05)和较低的临时起搏器使用率(P>0.05),但B组和C组间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体外循环术后三组患者多巴胺用量无差异(P>0.05),B组和C组其它心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较A组低(P<0.05),B组和C组间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心肌缺血时间、手术方式无差异,但B组和C组经使用含腺苷心肌停跳液灌注后,与A组比较,可明显减少患者心肌酶的漏出(P<0.05)以及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但B组和C组患者间心肌酶漏出无差异(P>0.05),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相似。结论:将腺苷加入到晶体停跳液中以后,可获得与晶体停跳液同样好的停跳效果,在主动脉开放后可有效提高心脏的自动复跳率以及降低心室颤动发生率,有助于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对心肌正性肌力药物的需要量,并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减少心肌酶漏出,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损害,维持心肌细胞正常的超微结构形态。

论文目录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正文
  • (一) 引言
  • (二) 资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四 参考文献
  • 五 文献综述
  • 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七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腺苷在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