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的发展动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的发展动向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211106)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以及自动化设备中普遍采取数字化技术、高速微处理技术等,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计算机技术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推动力。但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严重限制了电磁环境,已经对继电保护系统、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转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简单阐述了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标准,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发展动向

当前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做了许多工作,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全面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只有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的标准以及技术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明确电磁兼容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通过理解电磁兼容的最新要求,制定出使电磁发射限值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提升抗干扰能力的对策,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的质量提供保证,这样才能与国际前沿科技接轨。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定义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上升,电力资源的使用现已在我国完成了基本的普及,保证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用电量,同时运用电力进行生产的地区一直在增加,这就致使电力系统需要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所以,为了维护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保证用电量能够做到持续供应,就需要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功能应该具备三点要求,分别是较快的动作速度、高灵敏性、高可靠性。这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专门研究电磁兼容标准的工作组,除了基础性的电磁兼容研究工作,该工作组还需要对我国的电力事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电磁兼容标准。但是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速度快,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广,并且具有多种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的复杂性,电力设备的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增加,涉电功率日渐增大,各种类型的电子通讯网络愈发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就显现出研究、制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标准的重要性。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包括:电磁环境的评价、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电磁抗干扰性能的评价、电磁抗干扰性的对策以及电能的质量。

电磁环境的评价指的是通过监测设备以及仿真技术干扰正在运行的高级设备,评估所有能够对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参数。比如,通过具有移动性的电磁兼容检测设备干扰高压变电站,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实施观测。

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是指对相关参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明确对正运行的电力设备产生干扰的来源。通常情况下,电磁干扰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传导型干扰、即通过传输导线而建立一个干扰路径,利用信号的发射对运行中的设备产生干扰;辐射型干扰,即利用电磁源头的空间传播对铭敏感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抗干扰性能的评价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中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对各种电力设备的受干扰程度进行研究,通常利用一些试验对正在运行中有可能产生的干扰进行模拟,在电力设备接近正常工作状态的条件下,对被测试的电力设备产生永久损坏与否进行研究。当前很多高级设备也会受到先进电磁技术的干扰,那就必须研究出防电磁干扰的相应对策,虽然制定出的对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级电力设备被干扰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防电磁干扰对策能够有效的缓解电力设备的被干扰程度。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的发展动向

(一)静电放电抗干扰程度试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此电磁兼容标准的版本由原本的GB/T17626.2—19980升级为GB/T17626.2—2006。发生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不能接地产品的直接施加放电实验方法进行有效有修改、被测试的产品直接施加放电方法进行修改、水平祸合板的施加放电方法以及该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修改等。在静电放电抗干扰程度试验中,放弃了原本的不接地产品的直接施加放电试验的步骤,原因是前一次的放电施加没有被合理使用,待下一次进行放电施加时就会造成电荷累积,持续不断的进行累积导致试验电压变大,最终形成击穿电压,导致放电现象的出现。

(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程度试验

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也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中就应用了多种先进的科技。比如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程度试验的内容以及试验的技术均有深化改革。该试验的标准是通过IEC61000-4-3:1995电磁兼容在1000MHz的范畴内正在运行的辐射源发出电磁干扰时,对其是否在正常运行进行验证。

(三)阻尼振荡波抗干扰程度试验

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中应用广泛,人们逐渐全面而完整的了解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就会对其功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评定标准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即最新版本的IEC61000-4-12:2006振铃波抗干扰程度试验、IEC610000-4-18:2006阻尼振荡衰减波抗干扰程度试验。

结语: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中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设备等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产品,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劲发展,并且在某称种程度上这些高科技产品也代表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因此,通过明确上述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以及要求,才能进一步提升高科技产品的完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加强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华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的发展动向[J].科技视界,2014(15).

[2]王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4).

[3]钟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4]何巧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9).

[5]王翰,严进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3).

标签:;  ;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标准的发展动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