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研究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利用考古报告和发掘材料,运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的方法对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进行分期排队,在此基础上,再对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其他遗存进行分组,以达到对整个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类型学研究。其次,运用聚落考古研究方法,以单个遗址聚落内部形态特征为基础,探究个体聚落布局、演变规律以及聚落与聚落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讨该地区仰韶文化与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关系,明确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性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力求比较客观全面的反映仰韶文化在汉水中游地区的发展全貌。研究表明汉水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分布范围主要在豫西南,而中、晚期的分布范围则是豫西南和鄂西北。早期是仰韶文化的形成时期,出土器物不多,种类也不丰富,只有鼎、罐、盆、钵、杯、壶、碟、碗等器形;中期是仰韶文化繁荣的时期,出土器物最多,种类丰富,彩陶杯、彩陶碗、彩陶盆在这一时期出现,新出了豆、缸、小口尖底瓶,器盖、器座的数量较早期大量增加;晚期的仰韶文化紧接中期,但呈衰落之势,杯、碗、豆的数量已大量减少,盘、缸在晚期几乎没有出现,但分间套式长排连间房的房屋布局在晚期遗址中出现是一大特点。通过对这一地区仰韶文化几处典型遗址的聚落内部各个遗存的分析,得知从早到晚聚的落形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仰韶文化时期汉水中游地区的聚落可以分为东西两组,西组主要以丹江口水库为中心,围绕丹江密集分布,数量较多;东组以白河流域为其区域分布,数量较少。在第四章,本文探讨了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性质。首先把握了鄂西北和豫西南地区仰韶文化遗存特征,其次与关中地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进行了简单宏观对比,明确了该地区仰韶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应属于仰韶文化下王岗类型。汉水中游地区地处黄河与长江中游文化区联结地带,对该区域内仰韶文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对认识整个汉水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了解该地区屈家岭文化的源头、与周邻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区域在古代文明起源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地理范围及环境
  • 1.2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 2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分期
  • 2.1 典型仰韶文化遗址的分期
  • 2.1.1 下王岗遗址
  • 2.1.2 八里岗遗址
  • 2.1.3 青龙泉遗址
  • 2.1.4 朱家台遗址
  • 2.1.5 大寺遗址
  • 2.2 器类的演变
  • 2.3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分期
  • 2.4 小结
  • 3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聚落特征
  • 3.1 聚落内部形态特征的考察
  • 3.1.1 下王岗遗址聚落形态
  • 3.1.2 青龙泉遗址聚落的形态
  • 3.1.3 八里岗遗址聚落形态
  • 3.1.4 黄楝树遗址聚落形态
  • 3.2 聚落与聚落之间的关系
  • 4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性质
  • 4.1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特征
  • 4.1.1 鄂西北地区仰韶文化遗存特征
  • 4.1.2 豫西南地区仰韶文化遗存特征
  • 4.1.3 仰韶文化与豫西南地区仰韶文化的关系
  • 4.2 汉水中游仰韶文化与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交流
  • 4.3 小结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